李会
“暴利”一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代名词。中国人民银行商品价格指数表明,2002年中国汽车价格总体水平下降了5.6%。2003年伊始,中国汽车又是降声一片——
降价,降价。进入2003年,中国汽车“降”旗高挂。
新年刚过,红旗明仕Ⅱ代轿车就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率先降价1.08万元,降价幅度达6.4%;紧接着,长丰猎豹、昌河北斗星、富康、长安铃木纷纷跟进,掀起了一波降价风潮。屈指数来,在新年后的短短10天内,已有近10款车型降价。
然而,降价的好戏还在后头。1月15日,广州本田新雅阁在消费者的期待和汽车界的关注中下线,售价为25.98万元,比老版雅阁低了近4万。这一举动,不仅让对手胆寒,也撼动了国内中高档车价格壁垒。
在中国,车太贵有目共睹,“暴利”
也一直是中国汽车业的代名词。高价格造就了高利润,相比于国际车坛5%的利润率,我国汽车20%—30%的高额回报的确令人称奇。然而,面对入世元年车价的回落,以及今年年初弥漫的价格硝烟,中国汽车似乎已经走到了暴利时代的边缘。
价格大战会来吗?
面对中国汽车业的“暴利”,消费者最盼望的莫过于价格战。只是,今年汽车价格战能打起来吗?
在去年,价格曾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价格战频频见诸报端,却始终没有打响,车价也只是小幅下调。
中国人民银行商品价格指数表明,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中国汽车价格总体水平只下降5.6%。对此普遍的观点是,2002年国内车市骤然“井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积累需求释放”效应,是多年需求沉淀后一朝爆发的结果;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撑了车市的价格体系。
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汽车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002年车市的火爆,诸多因素极大地刺激了汽车厂商的热情。与此同时,在去年的合资重组高潮中,汽车跨国工业巨头纷纷进驻,准备在中国大干一场。随着各企业产能的扩大,以及新企业的不断进入,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不复存在,产能放量增长带来的影响必将在今年逐渐显现。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2003年全国汽车需求量将为380万辆左右,其中国产轿车需求143.5万辆,同比增长26.4%左右。而目前各轿车厂商表现出的,是产能翻番的乐观情绪:广州本田计划2003年产销12万辆,比去年翻了一番;上汽奇瑞计划实现产销增长100%;海南马自达计划增幅90%;上海大众即将投产的GOL则希望达到10万辆。有关人士初步测算,今年全国轿车(包括SUV、MPV)的供给能力将接近200万辆,从而大大超过市场需求。
由产能放大而带来的供过于求,最终将体现在价格上。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2003年将是中国汽车的价格年。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中国车市一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不可避免,有人甚至认为会出现价格战。
其实,入世后我国车价逐步下降,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汽车价格竞争乃至价格战,也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市场价格无非是消费者与厂家的一种博弈。无论是明降还是“加料不加价”,消费者最关心的是实惠;而对厂商而言,消费者得一分实惠,就意味着厂家要让一分利。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汽车攫取暴利的好日子快要走到尽头了。
谁成就了暴利?
谁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暴利”?答案有三个:一是长期的关税壁垒,二是政府市场准入的管制政策,三是抑制性的消费政策。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一直处于产业政策的层层保护之中。重重的关税壁垒,关起门来搞垄断,割断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以防止“重复建设”为由采取的严格进入限制,弱化了市场竞争;而公车消费、以销定产的消费政策,则使中国汽车失去了做大市场的机遇。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中国的入世,这一切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关税的降低,使各生产厂商感到了冲击和压力,纷纷采取了降价的方式来应对;轿车由目录制转向公告制,政府逐步放宽了市场准入的限制,造就了一批诸如吉利、华晨等市场黑马;而各项汽车消费税的调整、车险车贷的启动,也进一步做大了市场,使中国提前步入了私人购车时代。
更大的利好则寄望今年。有消息称,今年年初国家将陆续出台《汽车消费政策》、《关于汽车产业投资管理的规定》等四大政策,汽车召回管理办法也将在今年面世。宽松的环境培育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激烈的竞争也将迫使企业遵守市场规律,进一步关注消费者的需求,降低利润率以赢得市场。
暴利时代何时终结?
中国汽车业从暴利时代向平均利润的回归,外资的感觉最明显。
2002年10月,在经济学人第7届亚太地区汽车行业圆桌会议上,德国大众亚太地区总裁雷斯能抱怨,中国新车型推出周期变短,制造商成本增加,投资回报却在减少。
无独有偶,去年7月,美国麦肯锡公司向跨国汽车制造商提出建议,面对在中国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暴利时代的结束,一味地建厂并不明智。
从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来看,利润率的回落也是大势所趋。2002年,广州本田产销量为59000辆,销售收入137.32亿元人民币,利税50亿元。而2003年广本的产量预计为11万辆,销售收入将达到206亿元人民币,利税合计52亿元。为什么产量翻番、销售收入比2002年增长50%,而利税仅增加2亿元呢?总经理门胁轰二对此的解释是:“一方面,广本致力于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有可能考虑将这部分利润返还给消费者;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汽车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中国汽车业的暴利时代何时终结?也许无法给出确切时间。但不容否认的是,逐步走向平均利润,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良性竞争和发展的开始。利润率的降低,对孱弱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固然残酷,但唯有在开放的竞争中得到锤炼,才能真正地做大做强,才能与国际接轨,直面入世保护期结束后的新挑战。
(本报记者李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