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最缺少战略设计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6日 14:42  中国汽车报

  对话人物:白津夫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研究,参加并主持重大国家研究课题40余项。

  ◎中国汽车最缺少的是战略

  ◎战略是要做正确的事,而不仅是正确地做事

  ◎中国汽车工业的正确事就是要进行产业战略设计,集中优势,合理放弃,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本报曾就“中国汽车工业到底缺什么”做过系列讨论,有人说缺资金,有人说缺技术,有人说缺人才,有人说缺骨气。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博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亮出他的观点:中国汽车工业最缺的是战略设计!

  中汽报:中国汽车业整体上的结构调整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有的在跨国公司背景下搞重组,有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收购兼并,大家都在致力于扩大规模。

  白津夫:(表情很凝重)扩大规模固然好,可无限地扩张规模令人担忧。现在,我们的很多产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我不具体讲是什么企业,我只讲产业),如何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认识自己。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而不是原来的份额经济。但我们的很多产业还在追求市场份额、讲求产业规模,忽略利润。这与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不同,人家已经走出了份额经济时代,进入到客户经济时代。客户经济时代是要寻找利润区的。

  这个问题其他产业也存在,如家电、服装等,规模搞得很大,但获得的是微薄的利润,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我们的服装产业,生产的总量在全球首屈一指,但获得的利润充其量为20%,其余80%都被外资赚走了。但辛辛苦苦的劳作是我们的,资源消耗是我们的,环境污染是我们的。外国公司很可能只给一个概念、一个设计、一个品牌,就轻而易举地拿走了80%。

  中汽报:仿佛我们只获得了一个好名声。

  白津夫:对。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我们总讲GDP的增长很快,达到了10万多亿,但其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多少?这种表面上的计算方式使我们的头脑膨胀了。有人说,日本的经济长期衰退,它GDP的增长有些年甚至是负值,现在是零点几。但尽管是这样,它的GDP很高,为什么呢?日本在境外的一些产业,收回的是它的,这是实实在在的国民总收入啊。我们GDP名义上很高,但事实上呢?这是说国家,推导到一个企业,道理是一样的。规模越大,利润和摊饼一样,越摊越薄,等于是所有的厂家在共同侵蚀利润。

  中汽报:您肯定是不赞成大规模扩张这种战略了,那么您认为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把重心放在哪儿?我们能从别的国家借鉴学习到哪些经验?

  白津夫:关注如何提高产业成长的质量,而不是无限地扩张给人家打工的量。

  我个人的判断是,近年来世界上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表现为产业的整体位移。这种位移基于一个国家对自己整个经济发展作出的准确判断。他确定选择自己国家的战略技术和战略产业后,将非战略产业迅速地转移。这种转移会造成两个效果:一是集中精力来强化自己的战略产业和技术;二是通过这种位移,把竞争对手长期固定在某种产业中。

  我认真研究过跨国公司的这种战略,那就是跨国企业之间进行竞争时,有时会选择战略放弃。比如说,美国和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时都选择了家电业,而且日本称雄一时。美国人感到再重复这样的战略只能是两败俱伤,于是迅速作出调整,把自己的资源集中到其优势产业即芯片业上,而把当时正处于成长期的家电业转移给了日本。日本人认为,美国人简直是疯了,让他们占了这么大的便宜。但事实上是美国跨国公司通过这种主动放弃,使日本相对较长时期始终定位在这一块。果然如此啊,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的IT产业成长起来了,而日本还在玩它的家电,导致其所有的家电产业严重过剩,同时进入衰退。所以90年代的日本一蹶不振啊。

  中汽报:那它意识到这种承让的后果以后,会不会也对别的国家进行战略转移?我们该如何看待日本汽车企业与我们展开的全面合作呢?

  白津夫:日本先后7次进行技术预测,为其战略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前6次它都有交通运输这个产业,第7次预测是从2001年至2030年,它放弃了交通运输产业,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汽车企业全面来华合作的原因。如果中国承让了这种整体的位移,将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一样。有人研究日本为什么90年代走向衰退,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因为选择了没有战略的竞争。

  中汽报:听起来真够可怕的,但我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您可不可以概括一下,中国汽车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白津夫:四个字:战略设计!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设计,注定是要走入歧途。我们自己企业所谓的战略早已经过时了!

  上世纪70年代,多样化战略是所有跨国公司的选择,500强企业97%选择多样化战略。但是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许多企业战略转型,放弃了这种多样化战略。怎么转型呢?就是把资源向核心产业归并。最典型的就是GE(通用电气)。看过《韦尔奇自传》的人都知道,他始终都将管理思想与战略转型放在一起。通用公司始终都奉行数一数二原则。意思就是它做的一定是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如果不是这样,坚决放弃。所以你看韦尔奇接手不到两年,他放弃了71项非相关业务,甚至包括他的前任作为王牌打造的项目。

  中汽报:您在产业方面很有研究,纵观中外各个时期的各个产业,您认为什么是好的战略呢?

  白津夫:(大笑)战略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我们的企业一直在忙忙乎乎力求正确地做事,而忽略了要做正确的事。事不正确,方法再正确也没用啊。好的战略是什么?一句名言告诉我们:好的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如何放弃。那我们的企业做到了吗?没有!我们在不断地囊括,有点像我们过去跑马占地的感觉。只有放弃才能突出核心,集中资源和力量来把核心业务做大做强。收的时候,如果是包袱,那将来怎么办呢?我们的企业太庞大了。

  外国企业很注重产业分工。你做上一块,那么我做你的下一块和相关产业。举例来说,外国人要建一个麦当劳,其他人会想我在它旁边盖个厕所吧,或者做纸杯子生产厂也成。但中国人不这样想,他非要在旁边再开一家麦当劳。所以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找合作伙伴时,感到很茫然:中国的企业长得相像,功能都差不多,究竟找哪一个?

  中汽报:战略分工很重要。另外您对自主知识产权怎么看?

  白津夫:这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跨国公司永远不会让出核心技术,我们真正不及于人的有两条:一条是品牌,一条是设计。我到过德国奔驰、法国雪铁龙、意大利的车厂,前两者肯定强大于意大利,但是意大利自己有绝活,它的设计是整个欧洲最棒的。像它这样的设计公司,我们完全有能力与其战略合作或者是收购。我们的眼光为什么不放到这儿呢。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搞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应该说,入世以后跨国公司已经给我们上了两课了,这两课是非常生动而鲜活的。第一课就是乐百氏现象。那就是资本说话。原来法国公司与乐百氏达成约定,他们不动管理层,不干涉经营方向,但一旦法国公司控股了,这些都成了空话,5个创始人被整体拿下。这在经济学上叫“资本说话”。资本是一定要有表达权的。

  第二课就是乐山百事可乐现象。它提出了一个尖锐话题:是股权说的算,还是知识产权说的算?是,股权一直在中方,但是双方在发生经营方向摩擦时,百事可乐无视中方的控股权,因为它有核心技术,有知识产权,所以不允许中方按自己意愿做。两家把官司打到国际仲裁法庭,到现在也没能解决。

  将来中国的汽车业也面临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来就受制于人,不要看我们有控股地位,当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外方依此来分割利润,我们将没有办法。

  中汽报:我们能把缺少战略设计、更缺少好战略的原因归结为汽车工业上层缺少研究战略的人吗?

  白津夫:首先,上层缺少这种对战略的推导。同时企业长时间习惯于一种指令性的经济,没有这种意识。国家要求我们经贸委为9家企业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但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是为了方案而做方案。所以我一再地对企业老总说,不要为了有战略而做战略,做完研究,企业还和原来一样,没有意义。但这种思路并不一定真的被他们接受。

  中汽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让企业快点清醒过来?

  白津夫:企业有责任,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我注意到不能完全怪企业,也不完全怪政府。我们的一些管理学研究者仍在重复一些落后的理念,误导了企业。比如现在还有学者在讲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两权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事实上早就变了———现代企业是在一个新基点上的两权合一啊。

  “安然事件”以后,有很多文章发表观点。我认为事实上“安然事件”并不仅仅是一个诚信问题、道德问题,本质原因是管理者成为了所有者。因为安然的管理层都持有高额企业股票,他当然要为企业作假,因为他的利益在里面。上世纪70年代是绝对没有这种事情发生的。80年代初,美国企业开始实行管理者期权制,到80年代末,90%的企业都已完成了这种转变。为什么90年代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与这种制度密切相关。

  中汽报: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战略的选择相当至关重要。管理者是战略制订的必要条件。

  白津夫:企业的经营者任期太短,没等他来得及想战略问题,他就该下去了。短期行为是很难避免的,因为我受聘4年,那么我只能考虑这4年。就像一个球队,我的目标就是要进世界杯,我不考虑长远的发展。这个还算是好监控的,至少有一个绩效目标。

  道德风险是最难控制的。我是管理者,我受聘于你。如果今年我给你搞到1000万元的利润,明年搞到800万元,你肯定炒我的鱿鱼啊。那么我受聘5年,我会怎么做呢?每年增长200万元,最终达到1000万元,我绝对是一个好的CEO。这种现象我管它叫“布勃卡现象”。布勃卡是前苏联的一个跳高运动员,23次破世界纪录。有专家说他可能一开始就能跳这么多,但他不是一次就提高很多,而是每次提高一厘米,所以他是世界著名运动员。如果他一次就增加很多,那么也就是过眼烟云了。

  所以,让管理者拥有股份是一个良好的控制道德风险方式。两者绑在一块。

  中汽报:您是在谈对MBO的看法吧。

  白津夫:我对MBO没有专门的研究,但我觉得MBO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提高对战略的关注程度。

  中国加入WTO对企业最大的影响就是经营者流失问题,没有产权的维系啊。我曾经问宇通的老总(当时他还没有搞MBO):“加入WTO你怎么看?”他说:“加入WTO对我的企业是机遇大于挑战。”我问为什么?他说他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一,市场份额是亚洲的25%。与德国合作使他有最先进的技术,他的员工也都是高素质的。这些没有问题,我都承认,而且它的绩效确实很好。但我问了他三个问题:一是你这个老总是董事会产生的,还是政府行为产生的?他答是政府行为产生的。二是你已经50多岁了,到时候是不是得退下来?他说是的。三是你年薪几何啊?他说是工人的3至5倍。我说你不要谈了。你知不知道现在有收购经营者一说?如果我是跨国公司,我到中国来开拓市场,我一定要走收购有经验经营者这条捷径。年薪100万,洋房、车子,而且不限你的任职年限,你去不去?你不可拒绝啊。

  所以当时我就说你宇通如果不解决经营者与企业的产权维系问题,没有出路。后来我看到他们有行动了。刚才我还收到他们给我的贺年卡。MBO是企业有良好战略设计的必要条件。(贺北时)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