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两大看点车市 降价空间多大信贷能否升温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5日 17:15  中华工商时报

  新年伊始,打量今年我国轿车市场,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态,但记者在综合诸多相关信息后得出结论:2003年的车市,价格和信贷无疑是两大看点。

  价格“降”风爽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品价格指数显示,加入世贸组织一周年,我国汽车价格平均下降了5.6%。回首2002年的车市,听到的是“降?声一片。例如,从不降价的广州本田宣布奥得赛“降价?2-3万元;为避免产品价格相撞,#{6神龙富康6}#三种车型调价;北京大切诺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万元大促销;风神蓝鸟轿车降价1.9万元;上海通用GL8为应对市场,降至29.8万元……

  降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业内人士就宣称,轿车降价有了基本动力。总体而言,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以及进口零部件逐步与国内接轨,不管进口车,还是国产车价格都会下调。去年,因为害怕进口车价格进一步降低,国内各家汽车生产厂商都在降低售价和成本。与此同时,国产车纷纷上市,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实力再雄厚的厂家,也改变不了中国人追求实惠的心理,降价于是变得理所当然。

  据悉,今年年初将会有多款国产中高档轿车问世,其中包括去年年底刚刚上市的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2002年12月26日上海通用推出的君威轿车,以及即将上市的一汽马自达M6和风神阳光轿车等。这些车型的出现必将会对国内现有车型形成冲击。

  于是,传来更多的消息:2003年的车市“降?声将更加响亮,但不会像彩电等家用电器那样出现集体跳水的可能。

  2003年车价会降多少呢?消费者都想探出个究竟。记者还是先来算笔账。一般来说,一辆轿车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该车型的变动成本,即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第二部分是该车型的固定成本,即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第三部分是企业的固定成本也即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如厂房、通用设备、后方部门等等。在一辆车的价格中,包括了第一部分的成本和第二三部分的分摊成本。正常销售定价超过这个成本,企业从中得到了利润。

  当市场形势不好时,企业只能不计第三部分成本,争取回收第二部分成本。同时,价格降低,竞争力也提高了。否则,产品销售不出,第二部分成本也会成空。同理,当市场形势更为严峻时,企业有时也会做出舍弃第二部分成本的决策,只以第一部分成本作为定价依据,这样至少保证了工人工资,争取了市场份额。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企业甚至可以低于第一部分成本的价格销售,这或许是由于清理库存,或者是抢占市场等等战略原因。另一方面,降价抢得了市场份额,扩大了产量又会带来内外部规模效益,可以取得配件、材料等的批量折价,更多的摊销固定成本等等,反过来又使产品成本降低,因此,轿车的降价空间是难以确定的。

  因而,对于今年的车市价格,“降?也许是肯定的,但谁也说不清降多少。

  但不管怎样,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降价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信贷“洋”风渐

  提及刚刚起步的中国汽车信贷,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但是,传言颇盛的洋信贷即将杀入中国汽车信贷市场,与中国本土银行争抢这杯美羹时,问题似乎变得复杂化。孰好孰坏,谁也讲不清,但毫无疑问的是,借钱买车将越来越方便,而且信贷将深入人心。同时,个人信用将成为永恒的话题。

  有资料显示,现在中国只有10%的消费者是通过信贷购车的。而到了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有望出台新的汽车消费信贷政策。消费者在贷款买车首付可为车价的10%,还款的最高年限可为8年,但借款的主体只针对个人。在利率方面,其浮动范围有望调整到上浮50%、下浮30%的范围。让外地人感到不舒坦的异地户口限制也将取消。总而言之,贷款方便了,买车容易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洋信贷步步逼近的结果。美国通用和福特、德国大众等国际汽车巨头即将进入中国汽车金融消费市场已是路人皆知的秘密了,而国家有关机构的相关政策一出台,他们的业务也就正式开张了。这些巨头,有着八十年左右的金融操作经验,服务体系非常完善。最重要的是,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其对中国本土金融机构潜在的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本土银行贷款政策的改变,对于消费者而言,意味着轿车离家庭的脚步声更近了。贷到款,买回轿车,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会发生彻底改变。最起码,它把人们的生活半径大大地扩大了。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对于大城市而言,私人轿车发展后将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辆达170多万辆,而私家车达到每百户拥有11辆,这两项全国城市中第一的数字体现了首都的轿车普及程度。家庭轿车的普及刺激了郊区楼市和城区景点的发展,改善了市民的居住环境,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素质。

  可见,借助便捷的银行信贷把轿车开回家,正逐步由遥远的梦想变成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而今年中外信贷即将开始的打拼对消费者来说,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姚琼、杨联民。李刚)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