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旗挂出 低档车探底中档车降价期望下半年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8日 13:34  中华工商时报

  今年第一天即有一款轿车降价并不出乎人们的预料,只不过没想到会是红旗明仕轿车。1月1日,当人民日报社汽车修理厂新车销售部推出降价1.08万元的红旗明仕后,中档轿车价格集体跳水被认为是在2003年元旦就拉开了序幕。几天前,广州本田推出了精致版和普通版两款奥德赛,与此前相比两款奥德赛分别下降了2万元和3万元;V车阵营猎豹全线降价,平均降幅达到12%;连昌河北斗星系列车型也推出了全套的降价动作,降价幅度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降价是必然的

  汽车价格在过去的2002年根本没有降到位,这是业内人士和政府官员的一致看法。今年,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汽车消费环境将进一步改善,从而决定了今年轿车市场需求依然向好。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经济咨询中心预测,2003年全国汽车需求量将为380万辆左右,其中国产轿车需求143.5万辆,同比增长26.4%左右。

  由于国家即将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加上2002年汽车销售市场的异常火爆,各地政府和汽车厂商已经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厂家纷纷着手投巨资扩大产能,产能放量增长带来的影响必将在今年逐渐显现出来。从迄今获得的一些信息测算,各厂商显示出的是一种产量翻番的势头:天津一汽仅夏利车就计划产销13.5万辆;广州本田计划产销11万辆,比去年翻了一番;上汽奇瑞计划实现产销增长100%;上海通用已将赛欧生产线整体转移到烟台新基地,已为扩大产能腾出空间;上海大众今年仅GOL和POLO就计划产销10万辆以上;长丰猎豹也把销售目标调高到3万辆,比上年增长一倍……加上各地新投资的轿车项目和众多轿车的当年产量,预计2003年全国轿车(包括SUV、M PV)的供给能力将接近200万辆,从而大大超过市场需求。这种产能过剩产生的供求格局是导致降价的主因。

  进口汽车的压力加大逼迫降价。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的承诺,2003年汽车进口关税将降低5.6%,进口配额将比上年增长15%,达到91.25亿美元,许可证的发放数量也将相应增加,新进口轿车加上各保税区积压着的大约2万余辆未报关的进口车,进口车的实际数量将显著增加,显然会对国产中高档车型构成压力。进口车上市会引起车价一定幅度的下调。

  今年,将会有创纪录的40余款新车冲击车市,随着新车陆续形成生产规模,老品牌车型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同时,由于大多数厂家把产品定位于8万-15万元之间,市场出现了趋同现象,预计这一价格区间竞争将最为激烈,国产中高档轿车由于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70%,降价也在所难免。

  此外,为扩大市场份额,在国内汽车消费日趋理性的情况下,企业已具备能力并将进一步选择降价的规模生存方式。

  价格陡降不可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02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的前所未有的销售热潮很大程度归功于“积累需求释放”效应,是多年需求沉淀的结果,而且是低档车市的年初降价,奠定了整个车市的红火局面。目前,8万元以下车型尤其是微型车价格几乎没有了下调的空间。

  从国产中高级轿车消费市场来看,市场上的一些主流车型如帕萨特、风神新蓝鸟、捷达福美来宝来等仍然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有些车型的新订单甚至排到了下半年。这种市场供求关系不可能造成车价下跌,因此,短期内指望它们降价并不可能,除非遭遇大量进口车的冲击。

  以国外中档车的底线2万美元计,加上物价上的差异和其它因素影响,进口中档车的定价将在15万-20万人民币之间,而进口车的影响实际上要在关税下调和配额发放实际操作到位后才能显示出来,那就已经到了下半年。

  目前,已经开始降价的中档车更多地选择的是一种“变相降价”;一些新产品追求价格一步到位后,服务方面会给予消费者更多的实惠。未来细分市场的竞争上,新车型将在技术含量高低、定位准确性和产品的个性化上展开角逐。

  厂商赢利锁定新模式

  2003年的国内汽车业虽然不可避免地将伴随着价格之战,但总体的表现将会是一种全线的适度降价,国内汽车业的暴利时代不会很快地在一年之中就过去。

  同时,消费者也日趋理性,在当前汽车品牌花样翻新、质量上相差不大的时期,除了汽车外型、动力、配置等硬件外,汽车消费会越来越关注软件的服务上,厂商的生财之道会从今年开始逐步转移到服务上。2003年,汽车业竞争也将自然而然地开始从以技术、广告、价格等产车要素为平台的“第一竞争擂台”过渡到较量售后服务的“第二竞争擂台”上。

(编辑:李良)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