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业产能和技术的快速提高,汽车品牌的竞争必将由技术、价格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暴利时代即将终结,汽车业的赢利点也将由销售更多地转向售后服务。基于这两大潮流的推动,中国汽车业即将进入“第二竞争擂台”——售后服务战。
资料显示,国际上比较正常的汽车销售商利润来源中,汽车销售所占比例只有10%,售后服务却高达50%,零部件销售占10%,二手车经营占20%。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在全球有7300多家的销售服务网点,有近10万名员工,是从事制造员工的两倍多。
实际上,在以技术、广告、价格等产车要素为平台的“第一竞争擂台”上,国内汽车厂商热火朝天地开打的同时,也正公开或暗中较劲售后服务,为进入“第二竞争擂台”热身:神龙公司在全国服务网点已达400多家;一汽大众高举“用户的满意与期望是我们对质量始终不渝的追求”的旗帜,继续推广“3S”一体店的销售服务模式;南京菲亚特提出:营造国际水准销售服务体系;海南马自达同样在售后服务上铆足了劲儿,一步到位地启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汽车销售服务经营模式,即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终端销售“4S”(四位一体)销售服务店。同时,他们还推出了“保姆式服务”的承诺和理念,随时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但这股“售后服务热”的温度和广度并不够,一些已经宣扬售后服务到位的厂家说得温馨可人,做起来却寒风袭人;一些厂商则把这种售后服务作为营销的一种手段,促销时发表“无所不包”宣言的时候,忽视了甚至没有想到要向老百姓兑现自己的诺言。种种现象都凸现出一点:理念的落后。
在当前汽车品牌花样翻新、质量不差上下的时期,除了汽车外型、动力、配置等硬件外,吸引消费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软件的服务。在某种程度上,第二个要素甚至比第一个要素还要起决定性作用。“买车,买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共识。
汽车是一种大宗常用消费品,需要经常性“婆婆妈妈”似的服务,而这种服务除了搞一些大型的若干年保修、免费保养等“大礼包”外,更重要的、更经常性的是“一对一”、“点对点”式的无形服务。(张连业 李永升)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