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吉利集团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在宁波正式签定全面技术合作协议。这是吉利经过管理创新彻底告别了传统家族式管理体制之后,又打出的第二张王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CEO徐刚协同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社长李泰容、塔金属株式会社社长金在植、宇信株式会社社长许丙夏、CES株式会社理事申哲东出席了签约仪式。
大宇国际株式会社等集团主要负责协助吉利完成明后年即将上市的一系列新车型的设计、开发与制造项目。合作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新车型的外型冲压模具和有关检具零部件开发与设计,二是焊接线和有关零部件设计,三是同步工程活动和有关事项。撮合该合作项目的“红娘”是中国机床总公司,首期CK-1项目涉及金额3000多万美元。
此前,吉利已经与来自意大利的汽车项目集团举行了正式的签约仪式,与意大利汽车项目集团就设计一系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家用轿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在签约仪式上,吉利CEO徐刚指出,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唯一的民营汽车企业,吉利身上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驱使着吉利在学习中提高,在完善中创新。我们要在培育自有品牌的基础上,与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公司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徐刚透露,这次合作仅是第一步,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对内对外的国际性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以大宇国际和塔金属集团为核心的韩国多家公司以及意大利项目集团与中国吉利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产品开发与技术提升上进行全方位的合作,预示着吉利今后无论是新车型新产品的设计理念的确定、设计路径的选择、设计流程的优化,还是新车型SE分析,以及冲压模具、夹具和检具的设计开发以及焊装线等其它制造工具的研制,以及其它主要零部件的开发研制,乃至为吉利集团培养、训练研发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它已经发出了解决技术瓶颈和提高产品档次的一个信号。标志着吉利已从单纯的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模式转型到与国际接轨的新模式,拉开吉利全方位战略合作的帷幕。
据悉,2002年吉利在全国销售汽车5万辆,明年是吉利“骏马工程”起步之年,按“骏马工程”的要求产销量要实现翻番,达到10万辆的目标。前不久,吉利还进入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主流行列,成为3+6中的一员。这些已经显现出吉利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但是,在国内,从年初南京菲亚特新车果实落地,到岁末东风与雪铁龙的全面合作,发生在中国车业的合资故事此起彼伏,从未寂静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蒋雷称:今年的汽车业重组向国际化靠拢的特色最明显。国际上,加入WTO之后诸多汽车行业的列强都虎视眈眈着中国的市场,他们手中具有良好的品牌、技术和人才资源。可见,现今汽车行业竞争如此激烈,技术和设计在汽车制造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没有好的设计就不能造出美观、实用的车型,没有先进的技术就不能造出性能和质量并齐的好车。可见,客观形势要求吉利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合作势在必行。于是,吉利年初就提出了“成也汽车,败也汽车”的壮烈口号,把汽车提升为集团的核心产业。因此,在坚持自己的品牌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和全世界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厂家、专业设计公司的全方位合作,是摆在徐刚面前的迫切任务。前期吉利的掌门人李书福更是频频走访欧洲,不断与德国、英国、意大利的汽车厂商、研究机构接触,早就被新闻媒介纳入“怀疑”的视线。
正如徐刚所说的,在与国际汽车公司进行合作的同时,吉利也不会放弃培育自主品牌的立场。吉利的技术开发策略是在学习中提高,在完善中创新。吉利决不像外界所说的只是模仿,而是创新,因为模仿只是简单地、不加区别地重复,而学习是在解剖、理解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然后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改进的过程,是在已有的东西中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聪明才智。其实,像吉利美人豹这样的中国第一跑的设计就是这一策略的结晶。
在谈到与国际汽车公司的进一步合作事宜的过程中,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中有没有考虑和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的问题时,李书福直言不讳地说:“只要有利于吉利的发展,什么事情都可以考虑”他又进一步强调:“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产业来合作,我们的宗旨就是要把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搞起来,把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搞起来,这是我们的毕生追求,永远的追求。”可见,李书福在考虑和外国公司合作的时候,决不放弃“主权”的立场很难动摇。关于这一点,徐刚也阐述了自己的立场,目前吉利的合作主要是产品与技术层面上的,吉利与国际汽车企业合作的两大原则基本不变:一是吉利的合作将以不损害吉利的自主品牌为基础,二是吉利对新产品的开发以保留充分的知识产权空间为前提。只有在坚持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吉利才有可能在培育自主品牌基础上与所有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厂商展开全方位合作。
至于吉利近来还可不可能会与其它国际厂商进行合资合作?徐刚没有正面回答,同时他也强调,为了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走联合发展之路也是一种趋势。在进行战略合作的同时,吉利也将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据悉,吉利离香港上市、国内A股并购上市的目标越来越迫近,谈判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吉利高层现在正在考虑如何整合既符合国家证券委的要求又能理顺企业内部资源的方案,如今已经对内部资产、结构作一个清晰的规划,以避免法律上的障碍。
据专家分析,相对证券市场的资本运作,吉利可能会划分出几大清晰的版块。吉利目前相对具备上市、并购资格的产业只有汽车,吉利很有可能把汽车分成相对独立的几块,如吉利汽车、杰士达汽车、跑车和汽车零部件等,吉利会拿出其中的某一块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合作,而用其他的一块优质资产去香港上市。
新闻链接
吉利集团创业于1986年,从生产冰箱部件开始,经过16年的艰辛努力,现已发展成涉足汽车、高等教育、摩托车、装饰材料、旅游等领域的国家级大型股份制企业集团。集团员工从创业时的十几人,增加到目前的8000多人。
吉利集团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224663万元,分别进入"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和"2001年中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截止2002年第三季度,吉利集团的营业收入已超过198000万元,预计明年的两大排名中,吉利集团将有大幅度提升。
吉利集团的发展史上,有着诸多辉煌的"第一":首推国内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创办了北京市第一所具有自主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纳入国家计划内招生的民办大学;成为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2002年,吉利集团经过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彻底告别传统家族式管理体制,走上了一条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发展之路。
在大规模产业调整后,吉利集团确定了以经济适用型轿车为发展重点的产业经营方向,自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面市以来,吉利集团已经将近80000辆经济实惠、性能稳定、驾驶安全的轿车送进了中国家庭,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辉煌奇迹。
吉利集团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吉利汽车宁波生产基地、临海生产基地和上海生产基地已拥有吉利.美日、吉利.豪情、吉利.优利欧和吉利.捷士达四大系列近20万辆轿车的年生产能力;总投资达49.1亿元,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辆的浙江台州吉利汽车工业城也在紧张的建设之中,2003年春节前后,"中国第一跑"吉利.美人豹将在这里下线。
2002年1~11月份共销售家用轿车4.3万辆,已整整远远超过2001年全年销售量的一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8%,2002年5万辆的产销目标已经胜利在望。
吉利大学创办两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民办高校中的姣姣者,在校学生数突破万人,成为初具规模的"万人大学";2001年,吉利教育产业旗下的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经过合理延伸,又组建了浙江吉利技师学院,重点培养企业管理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和大批合格的生产技术工人。
吉利集团确定了中长期规划--实施骏马工程、猎豹工程、雄狮工程。其中骏马工程为到2005年要实现产销轿车30万辆(宁波10万辆,临海5万辆,路桥10万辆,上海5万辆),销售收入180亿元,利润10亿元。猎豹工程为到2010年实现产销汽车100万辆,其中:浙江省内50万辆,销售收入400亿,利润25亿。雄狮工程为到2015年实现产销汽车200万辆,其中:国内150万辆,销售收入800亿,利润40亿元,并力争使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超过10%。
吉利集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是吉利人的共识。五年来,吉利集团向公益事业的捐赠超过2000多万元,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吉利集团的持续发展营造了一个祥和的环境。
今后,吉利集团将继续努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内抓质量、外拓市场,力争取得更大的业绩,为振兴中华民族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