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口车许可证招标“猝死” 黑色高额利润要继续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3日 11:0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李剑阁重庆、北京报道

  重庆招标事件

  8月中旬,重庆市组织了今年以来第二次进口车许可证招标,参与的有323辆进口汽车指标。然而,参与招标的大部分经销商高高兴兴而去,郁郁不欢而散。其中的原因是,中汽西南公司等以每张11万的超高价,将其他经销商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一举拿下几乎所有的进口车许可证。事实上,一张进口汽车许可证当时的黑市价格也就在8至10万元间,这一中标价格甚至超过了黑市价,难怪当地媒体将这次的招标称为“天价”。

  一位当时在场参与投标的经销商说,“11万元的中标价一公布,举座哗然。”

  据悉,今年3月重庆市也进行过一批许可证的招标,当时的中标价在4-5万元,众多经销商都还觉得价格比较公道。

  重庆市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百事达汽车公司负责人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以2.4升的丰田佳美为例作了一个说明:一般来说,凭许可证在天津港保税区提车成本约为41万元,按照市场目前售价43.5万元计算,经销商一般还能获得近2万元的利润。而如果许可证价格达到了11万,车价将超过46万元,以这个价格把车提回来,别说赚钱,就是卖也卖不掉。

  更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情还发生在招标之后。

  由于重庆市的进口车许可证本来比较充足,当地对于进口车的消费比较平衡,在消费需求本来就不火热的市场,高昂的许可证价格更让不少进口车买主止步,不少人开始纷纷绕开重庆,直接去外省或者委托本地其他经销商从大连等地经销商购买进口车。一位被迫扮演“二道贩子”角色的经销商承认,这样做尽管利润要少一些,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如此一来,中标企业手中的进口车顿时乏人问津,几个中标企业开始对这个“天价”所带来的后果懊悔不已。

  据有关人士透露,由于中标的都是几家国有企业,因此,在与政府讨价还价之后,这些企业获得了一个“打折”的机会,也就是说,双方最终以7-8万元的价格重新确定了中标价。

  此举自然招致重庆本地不少汽车经销商的强烈不满,“这个价格比我们当时举的标价还要低,怎么能够算是公平公开公正呢?”有经销商甚至直接抨击这次招标显然是“有人恶意抬高中标价,让别的经销商出局,先把许可证拿到手,再来跟有关部门砍价”。

  招标为何无疾而终?

  迄今为止,我国仍对进口汽车实行严格的许可证配额制度。以往,各省市根据经销商经营业绩和资质进行分配。

  但从今年起,为了探讨一种可以避免许可证分配“暗箱”操作的方式,重庆、深圳以及福建省,分别试行过许可证招标。

  无独有偶,福建等几个省市在进行进口汽车配额招标试点过程中,也出现了中标价高于市场价30%-40%的反常现象。为此,包括福建在内的试点省市先后做出废标的决定,重新沿用原有的分配制度,许可证招标工作无疾而终。

  福建省机电产品办公室黄先生解释说,除了中标价格问题之外,其实,国家中止进口车许可证的招标还另有原因。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中国在进口整车方面,不仅要逐年降低关税,而且要在2005年的时候,取消进口车许可证以及进口配额等限制进口的政策。有专家指出,尽管在这个过渡期内,进口车许可证的价格仍可以以10元钱的工本费取得近10万元的巨额利润,但这些都只是黑市上的价格,属于隐性行为。

  如果政府要将这部分利润(据估算有近百亿元)由暗转向明,让它公开化,就等于变相承认了许可证有价,也就等于中国又额外地对进口汽车增加了一套费用,而这是有悖于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的。

  据说正是外经贸部公平贸易局最终让其属下的机电公司出面,中止了招标的继续探索。

  重庆机电设备招标局招标处负责人证实说,由于重庆市招标价格过高,国家外经贸部认为这对于进口车价和相关政策“影响不好”,目前招标工作已经中止,重庆市进口车许可证仍然按照老办法进行分配。

  不过,作为招标论的提倡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英表示,国家中止进口车许可证的招标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进口车许可证在市场上是有价值的。中国入世承诺的只是减少对进口汽车的关税以及一系列非关税壁垒,国内的进口车许可证招标后的费用不用外资公司来出,因此谈不上是一种附加费用,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赵英分析,目前中止招标无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地方招标没有能够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如果招标做到透明的话,招标的价格应该是随行就市的,因此也是真正能够反映出市场需求的———除非这个招标有人为干涉的痕迹。重庆市出现的所谓“天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方职能部门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其二,实行了多年的分配方式,主管者手中掌握的是动辄上亿元的有价资源,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倾向于继续沿用计划色彩较浓的分配制度。

  目前,进口许可证的获得有两条渠道:其一是国家有关部委所属公司经由各自对应的机电进出口主管部门,向外经贸部申请;其二是各省市的公司,向当地外经贸主管部门的机电办申报,由其汇总审查后再向外经贸部申报。外经贸部根据每年的总体配额逐层向下分配。

  在这种貌似严格的分配制度下,具体操作中如何分配或者分配给谁,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操作。因此,一段时间以来,进口汽车配额以及许可证成为众人竞相追逐的宝贝,而进口车许可证的黑市交易亦呈愈演愈烈之势。

  解决之道?

  “许可证之所以被炒卖是因为其市场资源的稀缺,那么,最终还需要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赵英表示,进口许可证像纺织工业一样搞招标、有偿竞拍,有关行政部门应该制定透明的许可证发放、竞买、拍卖规则。“以招标形式取代旧有的分配制度,我始终坚持认为这个方向是没有错的。”

  而汽车业资深人士钟师则认为,对汽车进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的本意无可厚非。每年整车进口该定多大的“盘子”是政策层面上的事,一旦定好“盘子”后该怎么运作则是操作层面上的事。

  事实上,有关主管部门正在一个三岔路口徘徊。

  一是“肠梗死”,分配过程越来越麻烦,最终导致汽车进口的流转不畅,使得“盘子”利用不足,缺口让国产车填空。不过这将进入另一个怪圈,即影响海关完成向国家上缴的税收任务,又容易给WTO造成一种口实——对汽车进口又砌起“发放”的壁垒;二是实行全过程透明化操作,既能起到保护国内产业的作用,又能杜绝多层权力寻租的可能。

  据最新的市场消息说,本年度最后一批汽车进口许可证发放完毕,但由于今年进口车销售持续火爆,经销商手头货源已有限,加上日元、欧元汇率不稳,从大连、天津保税区报关进口的汽车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估计,由于货源短缺,今年底、明年初进口车价将持续坚挺。而这或许也暗示了另一种可能。明年的进口车许可证或将水涨船高,进口车许可证背后的高额黑色利润或还会继续下去。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