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外新车速递:宝马760Li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05日 15:11  车讯网
海外新车速递:宝马760Li

宝马760Li车型详细资料

  2001年,宝马推出了12缸引擎的750iL,动力来自一台V12,5.4升单顶置凸轮轴以及每缸2气门引擎,该引擎最大有326匹马力。不过这个数字跟现在7系V8引擎的一样。这次用在760Li上的V12引擎是全新的,6.0升排量,双顶置凸轮轴以及每缸4气门设计。代号为N73,它与代号为N62的用于2个745型号上的V8引擎也有些联系,他们的关键技术以及工程结构都有相同之处,也同时引入了一些宝马以前从未用过的新技术。

  V12结构是业界公认的最佳的引擎结构,非常适合用于顶级的车系当中。从物理学来说是完美的:12个汽缸通过2个缸组以60度V型排列,非常的平衡,这样能获得极其圆滑的推动力。宝马的这台V12亦是一台非常强劲的引擎,最大马力有438匹,最大扭力有602牛/米;比较于745i的325匹马力以及447牛/米的扭力,新引擎0-100公里加速仅为5.9秒,这很容易就看出V12引擎的性能潜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台新引擎上采用的一些意义重大的新技术:直接燃料喷射。的确,这是第一台用在生产型车上的V12结构的直接喷射汽油引擎,也是第一台能达到对排放预期控制的直接喷射汽油引擎。直接燃料喷射意思是把燃料直接喷射到燃烧室里,宝马的引擎工程师选择采用这种技术能比传统的燃料喷射系统达到更强劲的动力输出以及更高水平的燃料效率。宝马的系统采用最适宜的燃料空气混合化学比例,通过用普通的技术来完成对排放的控制,比如现在的三元催化技术。比较而言其它当前汽车工业上采用的的直喷概念(像贫燃或是分层燃烧),都能比宝马选择的概念达到更高的燃料效率,但这些必须依靠未经过考证的“deNOx”催化技术而且燃料里的硫必须非常的丰富,但这样的燃料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因此宝马采用的技术真正可以说得上是世界通用

  喷射器的喷嘴位于燃烧室内,靠近进气气门,燃料通过“共轨(这是当今在欧洲高性能柴油机器采用的技术之一)”方式以高压(在30-100bar[每平方英尺435-3,000磅]之间)提供给喷嘴,这样能形成更利于燃烧的燃料雾滴。每一个汽缸组有一个机械泵来提供所需要的压力,这个机械泵位于排气凸轮轴之上,由专门的凸轮驱动。如此高的压力--远远的高于传动燃料喷射引擎的电子燃料泵提供之水平,是获得更高燃烧效率所必须的。像其它先进的引擎一样,喷射正时与数量也是通过引擎的电子管理系统由电磁气门来控制的。引擎的压缩比为非常高的11.3:1,比较于V8引擎的10.5:1,相对于其容量而言,更能让引擎提供高性能以及优秀的燃料效率。

  除了引人注目的独家直喷技术以外,新的V12引擎还共享了一年前面世在7系上代号为N62的新V8引擎的大量先进技术。其中之一便是Valvetronic。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呼吸”概念。宝马专利世界首创。Valvetronic免除了传统的节气门,随之由可变气门升程来替代以达到管制引擎动力的目的。

  Valvetronic机构位于2个气缸组的进气气门之上。引擎上48个气门的每个都是由凸轮轴凸台转动指状摇臂来驱动的。在进气这一侧,还有一个附加的元件,位于凸轮凸台与摇臂之间,叫做中间从动件。

  中间从动件促动摇臂,再依次是气门。其位置是由靠伺服电机转动的偏心轴决定的,驾驶员对加速踏板的操控通过引擎管理系统来给偏心轴下达命令,然后该轴再改变中间从动件的轴心点,亦就是决定气门升程的程度。升程可以在0.2毫米以及9.8毫米之间变化,无论是引擎怠速还是满负载运转都是对引擎进行全方位的操控。

  Double VANOS可变气门正时技术:除了Valvetronic的可变气门升程以外,宝马的Double VANOS系统通过转动进气以及排气凸轮轴来改变气门正式以更加优化引擎动力,排放以及燃效。VANOS是德文“可变凸轮轴控制”的缩写。这个特性并不是只在N62以及N73引擎上独有的,其它当前宝马的引擎也都有这个技术,不过VANOS再加上Valvetronic技术却是只有N字头的引擎才会有。

  液冷交流发电机:作为宝马顶级的车型的顶级引擎,760Li的交流发电机采用液冷,这比普通的空气冷却发电机更加的紧凑,产生更强劲的电力,并且完全密封,宁静异常。

(编辑:郭海霞)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海外车讯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