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权威人士:明年汽车增势不减 局部调整在所难免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22日 10:00  经济参考报

  权威人士谈明年汽车市场走向

  明年车市会怎样?这是记者近来听到的最多询问。中国汽车最风光的一年已剩下不到40天了,业界在满怀喜悦地回味今年之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移向明年。记者本周走访了一些汽车界权威人士,他们向记者表达了对明年汽车市场走势的看法。

  徐长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

  明年将会是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一年。今年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几大汽车生产厂家都完成了进入中国生产领域的布局:日本的丰田和日产分别与一汽和东风合作、法国的PSA与东风合作、现代与北汽合作、宝马与华晨合作,目前德国大众产品占据中国轿车半壁江山的情况明年将不复存在。明年的情况是国内汽车市场上新车型极大丰富,这些车型身上都流淌着世界著名品牌的血液,各厂家之间竞争更加激烈。消费者将会从中受益,能更实惠地买到与国际接轨的车型。

  目前我国生产的许多车型都需要用大量的进口零部件,而厂家进口零部件的定货周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加之绝大多数厂商对今年国内出现的巨大涨幅事先估计不足,因此今年不少车辆出现断档现象。种种情况到了明年就会有所改观,厂家对市场有了充分估计及早备件,而且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明年都通达到或突破原设计生产能力,这些企业的形势会很好。而有些企业则要面对产能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有些企业要面对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有些企业要面对来自新品牌的竞争压力,有些企业要面对进口车的价格压力,有些企业要面对例如北京实行较为严格的欧Ⅱ排放标准问题,总之各企业苦乐不均。

  明年我国的二手车市场销售增长会超过今年,在新车市场不断增长的同时,二手车正好满足了一大批收入水平略低些的消费者的需求,二手车交易更趋活跃是必然的。目前我国对二手车经营采取限制的政策,而在发达国家,这是完全放开的,只经营新车、只经营旧车和同时经营新车旧车的经销商数量大体相等。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相应措施,力争使二手车市场更趋活跃。

  苏晖(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现在看来,明年汽车市场继持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增长的幅度不太可能超过今年,原因很简单,与2001年相比,今年出现的增长可谓是爆发性的,明年若能达到这个增长幅度就相当不错了。

  明年的轿车市场上将涌现出比今年更多的新车型,同时今年下半年以来那些“有样车,无现货”的车型的产能也会有所提高。对消费者来说,到市场上选车的余地就更大了,这对提升消费者的购车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影响中国车市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政府的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影响汽车市场的政策都是基于鼓励和支持的,这就确立了明年车市继续走好的根本。十六大上,中央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加上今年以来几项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相继出台,这说明明年及以后汽车产业所处的大环境是极其有利的。

  从市场情况看,明年上半年情况乐观。但由于各厂家加快新品上市节奏,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到明年5、6月份,大批新款现车市场上随处可买时,下半年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新车型有20余款,明年已透露信息的还有30余款,可见市场竞争将是多么激烈。此外,明年1月1日起保险费率将全面放开,这也将对车市产生不小的影响,这将导致汽车消费总费用降低。另外,今年私人购车比例出现大幅度提高,明年这一比例仍将继续增大。现在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内的经销商们都十分看好明年的市场,已在采取各种措施计划明年大干一场。

  二手车市场在今年交易活跃的基础上,随着人们更新汽车、二次购车形成新热点,明年二手车交易将更上一层楼。同时,与汽车相关的文化活动会更加丰富,汽车信息也将成为一种产业。

  明年汽车市场也将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是大批轿车上市会给消费者带来挑选难度,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持币待购。同时厂家为能向市场及时供货,目前都在扩大产能,明年很可能在产大于求时出现库存增多,最终导致价格战。其次是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销后维修服务这一块儿的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

  丁宏祥(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副总经理)

  展望明年,国内进口车市场总体上将会呈现稳中有降态势,各种影响进口车的因素越来越活跃和不确定,它们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从事进口车经营将要接受较为严峻的市场环境和综合决策能力的考验。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国产车抵抗能力的增强和国产车的进步。

  具体到影响进口车市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一是进口车关税因素,2003年是我国承诺加入WTO后进口车关税下调的第二个年头,下调幅度与今年相比相对较小,只有五六个百分点。若是反应到一辆价值30多万元的进口车上,明年其因关税下调价格降幅仅为七、八千元,不到一万元;二是汇率波动因素,目前国际市场上日元和欧元较为坚挺,近期可能消化掉一些关税下调的降幅,但明年的走势还不明朗;三是国产车因素,明年上市的众多国产车型大多数与国际同步,这就使得进口车在车型方面的优势不断缩小,同时国产车在产能提高后会在价格方面显现出优势,这将给明年进口车的销售带来很大压力;四是许可证因素,明年进口车许可证的发放总量肯定会有所增加,但仍然会被市场需求所消化;五是CKD国产化因素,像明年北京现代将对进口韩国车系形成影响,一汽-大众的奥迪A4将对进口德国车系等形成影响,广州本田第七代雅阁将对进口日本车系形成影响。

  在价格走势上,预计国内市场明年1、2月份进口车价下调变化不大,高价位的稍大一些,到了3月底,由于2002年的许可证即将到期,有一批进口车届时会集中报关,这批车上市后会引起车价产生一定幅度的下调,之后会逐渐企稳。总之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与以上几个因素密切相关的,随着这些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判断市场的变化必须密切关注这些变量的随时变动。

  贾新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高速增长已成定局,明年能够保持继续增长态势也是不容置疑的。这是由于影响当前市场走势的几大因素并非短期行为,而能在较长一段时期里对市场构成利好。

  其实,今年汽车工业出现的大幅度增长并非出乎人们意料,早在制定“十五”规划时,就曾估计到这一阶段将要出现。国外经验告诉我们,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汽车就要进入家庭。在我国的一些城市,这个指标早已被突破。像上海、深圳今年的人均GDP就会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已有一半有车,而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拥有汽车的不足5%,汽车的消费对象主要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家庭,而这样收入水平的家庭占城市总家庭的6.1%,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在百户拥有汽车数量上,经济发达的广东已达14辆,北京也达12辆,这些数字都说明汽车市场保持增长的条件是十分充足的。

  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一直持鼓励和支持态度。从最近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走向小康社会来看,政策对汽车消费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消费热点向着“住、行”方面转换,汽车进入家庭应该是小康生活的标志之一。今年各项汽车利好政策如信贷、召回草案、购置税办法等相继出台,“三包”政策也正在制定中。

  从今年汽车的产销增长应该看到市场化烙印已经很深,新产品大批上市对市场起到很大拉动作用,到了下半年降价已难寻其踪影。今年厂家在产品细分上颇下功夫,各级别的产品在市场上都能找到,适应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厂家也加快了建设销售服务网络的步伐。此外,车展加销售模式取得不俗业绩,以信贷方式购车成倍增长、汽车文化带动汽车消费氛围等等,都将对促进汽车产业发展起到长久作用。

  明年的汽车消费将主要集中在8至12万元上下的中低档车型上,5、6万元的经济型轿车也是消费热点。从较长时间内看,汽车消费的主体人群收入普遍不高,高档车消费者毕竟是少数,因此建议厂家的注意力多放在中低档车型上。至于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价格战,明年出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汽车整体价格包括进口车价格走势会表现得较为平稳。各厂家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质量战、服务战上,但也不排除某些产品的小幅价格调整。

  卢锦华(北京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明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前景是极为乐观的,汽车产业保持继续增长是必然趋势。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对市场良性发展影响重大。

  一是十六大召开后,中央工作重点明确带领人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提出本世纪前十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所以今后几年里,随着群众收入的普遍增加,汽车进入家庭的比例必然越来越高。

  二是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对汽车产业采取的是鼓励政策,支持汽车生产,鼓励汽车消费。汽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支柱产业,为了保证实现7%以上的宏观经济增长率,大力发展汽车产业是经济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那些经济发达国家为例,汽车消费已占到他们国民经济发展中很大的比重,鼓励汽车消费的同时还能拉动一百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前不久,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治理向机动车辆乱收费和整顿道路站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坚决取消不符合规定的向机动车辆的各种收费项目,全面整顿道路收费站点。这将对当前汽车消费环境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起到打击整顿的作用。

  对于明年汽车市场的增长幅度,目前尚难以预测。因为影响车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受消费者整体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又要受各项支持鼓励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影响消费者购买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随着我国加入WTO,整体已呈下降趋势,这就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况且这几年来房改已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居住问题,接下来大宗商品的消费热点也在向着汽车转移。

  (作者:史天舒)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