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利好政策刺激消费 明年汽车市场酝酿激烈价格战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18日 14:51  京华时报

  汽车信贷消费政策的调整刺激了普通市民购车的热潮。

  加入世贸组织第一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发展,旺盛的市场需求正在刺激着汽车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大干快上。“由于不断有利好政策刺激以及各汽车生产厂家不断推出新车型,国内汽车市场正在酝酿激烈的价格竞争,并极有可能在明年爆发。”11月15日,在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的信息发布会上,该车市总经理苏晖发表的这一观点,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

  汽车工业超高速发展

  在此次信息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徐长明用“超高速”一词来形容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徐长明介绍说,今年我国汽车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汽车总需求超高速增长;汽车车型更新步伐加快,几乎与国外同步;国际汽车巨头对中国市场空前关注;国内主要汽车厂家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据悉,与去年相比,今年1到10月份,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增速已经超过3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字,今年1到10月,全国汽车生产263.15万辆,同比增长34.85万辆;销售则超过了266万辆,同比增长35.55%。其中,轿车的产销增幅尤为突出,分别同比增长48.63%和51.73%。

  亚运村汽车市场信息中心的且晓刚先生说,去年底专家曾乐观地预测2002年我国轿车销售有望超过90万辆,事实上到今年10月底这一数字已经被突破。随着年底销售旺季的到来,今年全国轿车销售有望突破110万辆。

  在汽车销售看好的刺激下,大量资金投入到北京市区周围,兴建大型汽车市场。一时间,诸如汽车汇展中心、汽车城、汽车大道等大规模的汽车市场突然间四面开花。

  利好政策不断传来

  车市的全线飘红与今年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关系密切。

  从大环境来说,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汽车产业搭建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更为各方面利好政策的出台添加了催化剂。

  今年年初汽车降价后,国家有关部门很快调整了汽车购置税,并明令全国各地取消对汽车征收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10月8日,央行《汽车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车贷市场有望进一步规范;10月21日,国家经贸委强调,“十五”计划后3年我国将重点发展经济型轿车;10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草案……汽车消费环境正在一步步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据苏晖透露,大约有10项利好消息将在明年出台,比如汽车保险费率将放开、《道路车辆管理条例》将出台等,这些必将更加刺激汽车市场。

  另外,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汽车信贷消费政策也不断调整,先是央行宣布允许外资非金融机构进驻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之后工商、中行、交通和招商银行的北京分行都将汽车贷款利率下调了10%。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买车的消费者,有三分之一采用了分期付款方式。北京北方汽车市场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该市场分期付款购车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20%。

  持币待购10月隐现

  尽管仍然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势头,但10月份各地车市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汽车销售小幅下滑的现象。苏晖分析说,导致销售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量新车型的出现吊起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引起等待观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持币待购。

  据了解,自去年年底以来,宝来,波罗、爱丽舍、福美来、中华、西耶那、威驰,中国汽车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品牌、新车型问世。这些车的价格一般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迎合了最具消费潜力的城市白领的热望;在技术、车型上,或“与国际同步”,或专为中国人开发设计。苏晖举例说,威驰车还未上市,订单据说已排到明年4月份。

  更让车迷值得观望的是明年。据知情人士透露,明年国内汽车市场大约有30个新车型问世。

  明年将有激烈竞争

  就在这次发布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徐长明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超高速发展表示担心:市场的火爆极有可能刺激厂家盲目投资。

  而苏晖则认为,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将改变中国汽车市场上供给不足的状况,今年的销售火爆和已有以及即将出台的利好措施,必然刺激明年的汽车生产。一旦供给过多而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加重,汽车销售难以达到厂家的预期目标。此外,明年进口汽车的关税将继续下调,国产汽车的压力将继续增大。上述种种因素正在酝酿中国汽车的供需矛盾。明年,尤其是明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在所难免。

  (本报记者王海涛)

  《京华时报》(2002年11月18日第B26版)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