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市场发展迅猛 购车经纪人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13日 10:22  解放日报

  “购车经纪人”是指在汽车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从事专业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一站式”人才,对汽车的消费提供购车咨询、代理、信贷、保险、售后服务、维修、贸易、环保甚至加入汽车俱乐部等一系列的服务。根据具体功能的不同,它可以分为汽车专业咨询人员、购车代理人员等不同层次。近年来,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火爆,有很多从事这类服务的人员出现,但真正具有合法身份、大批量的购车经纪人群体并没有出现,汽车市场的发展对购车经纪人群体的呼声越来越大。

  呼之欲出市场的需要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购车经纪人群体也不例外,它是我国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首先是消费者的需要。信息不对称,是社会需要购车经纪人群体出现的深层原因。汽车是个很复杂的商品,专业性较强,普通的汽车消费者很难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在我国汽车刚刚进入普及的初始期,消费者对购车相关事宜很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另外,从经济上讲,我国大多数购车群体收入不是很高,很多购车的动机都是处于方便工作的需要,汽车的消费支出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支出。这导致了广大汽车消费者对购车经纪人群体望眼欲穿。

  其次,也是汽车制造商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汽车的销售、服务和生产是统一的环节,销售上出了问题,消费者往往把责任迁怒到汽车厂家身上,这直接影响到汽车企业的美誉度。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迫切需要这样的一个群体出现。

  国外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人数,远远超过从事汽车制造业的人数,两者的比例为10:1,而“购车经纪人”的发展也已经比较成熟,为汽车制造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国汽车行业的现状则相反,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营销、维修、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上的人才数量则相对稀少。从1981年到2001年,我国汽车产量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专业的购车经纪人群体却增长甚微。但随着我国信用制度的完善,购车经纪人市场会被激活,加入WTO后,市场对大批从事汽车销售服务人才,即“购车经纪人群体”产生的呼唤更加强烈。

  呼之不出因诚信缺位

  利润是最大的驱动力。购车经纪人群体,并不是没有利润,而是潜力空间巨大。若以每年销售300万辆汽车计算,每辆车经纪人提成1000元,那么汽车经纪人市场就有30亿元利润可赚。之所以呼之不出,背后的玄机是因为赚不到利润。目前,我国中介市场一片混乱,汽车市场也不例外。那些所说的车虫、托儿,把汽车经纪业搞得一塌糊涂,使得真正的购车经纪人在低级竞争中处于劣势。

  其中诚信的缺位,直接导致了经纪人群体市场需求变小。事实上,我国当前购车经纪人处于结构性供不应求状态。因为,越是信用缺损的市场,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就越高,企业和投资者投资购车经纪市场奉献成本也就越大。而另一方面,每一个购车者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享受到好的服务,优质汽车企业也希望通过可信的销售方式,告知社会自身产品的出色品质。但目前我国购车经纪人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高层次的资信产品需求与低质量的资信产品供给不匹配。这种现状导致购车经纪人市场陷入一个怪圈:购车经纪人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真正的购车经纪人。

  如何构筑经纪人大厦

  汽车企业、银行具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优势。汽车厂家具有对汽车熟悉的专业人才,对不同种类的汽车性能有全面的了解,且有自己专门的销售队伍,有规避市场诚信风险的能力。汽车生产厂家应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将汽车经纪纳入到销售环节,通过成立专门的形式,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销售、咨询、售后服务上,以新的形式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一条龙体系。银行也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它有良好的信用和巨额的资金保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好的口碑。银行理应抓住这一商机。

  构建购车经纪人大厦要注意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它是购车经纪人群体涌现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通过行政指令建立起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条文保障合法经纪人的权益,提升汽车经纪行业在汽车消费群体中的可信度。其二,在汽车经纪行为中引入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商业运作,使风险防范机构进入汽车消费的代理、咨询等行业。其三,加快汽车购买中介服务的舆论宣传,完善从事这一行业的经纪人的功能体系。其四,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配合我国国情健全新车和二手车两个经纪市场。(超波)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购车参谋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