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降还是不降?是个问题。以此形容目前的进口车市场,再形象不过。年末对于进口车来说,是个多事之秋:一面是为尽快回笼资金,急于出货的经销商;一面是期待新一年关税下调,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两大阵营在车市里,似乎在打太极拳,几次来回对招儿,都想探出对方的功底。
关税降低对购车无影响
去年的这个时候,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对关税降低的心理预期,使车市弥漫着浓厚的持币待购气息,“那个时候,谁家的车都卖不出去,有的公司干脆一个月剃光头,平时卖得不错的几家大公司也才只有三四辆的销量。”一位进口车经销商对记者回忆说。
依照世贸组织承诺,2006年之前,我国进口车关税从80%—100%全部降至25%,其中第一年降幅最大,排量3.0L以上的轿车关税由80%降至50.3%,降幅29.7%;3.0L以下由70%降至43.8%,降幅26.2%,以致当时出现了售价124万元的凌志LS430税前税后差了30万元的跳水降价。
但关税逐年递减,反映到明年,关税下调仅为4%-5%。一位购车者对记者说,他已算过,一辆标价30万元的车,关税下调前后只差3000多元,这样的幅度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记者走访了几家进口车经销公司后,发现各家的销售量都处于比较好,北京华日菱汽车经销公司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上个月他们的销售为70辆,与前几个月基本持平,处于较理想状况。
进口车市成了消息车市
一般来说,国外进车从报批、入关到上车市销售,周期是三个月,这对变幻莫测的车市来说,是个相当长的等待。也许当时走俏的车型,三个月后就成了滞销品,经销商要独自承担压货、减价,甚至赔本抛售的风险。
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说,现在进口车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低,加之许可证的紧张,使许多规模小的公司,都改经营了国产车型。
除了汇率、供求关系、许可证数量等看得见的因素外,左右进口车市的还有重要的一项——消息,这只无形的手在暗地摆动着车价的高低。如许可证发放数量减少的消息会使车价走高;国家增加进口配额的政策,会让经销商信心增强,从而多进车,使供应加大;而尾气排放已达欧Ⅲ标准,也成了某些车型的新卖点。一位经销商在与记者聊天时,感慨地说,进口车市已成了消息车市。
进口车仍是供不应求
今年4月,许可证一度吃紧,导致市场上进口车数量减少,出现了一年中进口车价曲线的最高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月份,随着今年第二批许可证的发放,进口车价格有了小幅下降,但有限的数量,反映到市场上还是供求不平衡,强大的需求量把整个车市托了起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在,第二批许可证发放还没有结束,市场的消化能力却仍在增强,北京中盛通贸易发展有限公司进口部负责人用“供不应求”向记者形容现在的进口车市,她说公司经营的本田思域,上市到现在,每天都能收到许多咨询电话,上个月就实现一个营业处就卖出30多辆的好业绩。
保护是各国汽车工业起步措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的全球化使市场商品极大丰富,各国汽车都涌入国内市场,这对于起步之初的中国汽车工业,是个极大的挑战,毕竟与已在快速奔跑的国外汽车巨头相比,我们还在蹒跚学步。面对民族工业,我们应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鼓励,日本、韩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强国,但回顾他们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两国早期汽车工业起步阶段,都不无例外地采取了政府保护措施,其中严格控制国外进口车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在日本,官方发出了“国民车发展方案”,倡导国人消费自己的车。买国货也成了韩国人常挂在嘴边的话。(信报记者贾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