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展论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1月03日 13:43  经济参考报

  (石耀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以及如何处理好政府、产业界、消费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如何平衡和妥善处理好国家、局部和个体利益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政府主导性的模式,在建立什么样的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些问题上,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干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当中扮演了一个导演和主角的双重角色,而市场和企业只是一个配角。

  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就政府的行政职能配置来说,汽车产业涉及到政府的计划、财政、税务、经贸、外经贸、公安、交通、海关、质监、环保等诸多行政部门;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来看,交通、航天、公安、卫生、建设等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汽车企业;从各省区市的情况来看,可能情况更复杂一些,一方面汽车企业处在条条与框框的交汇点上,需要平衡和处理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另外,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阻碍了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所需要的宽松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形成。

  过去,汽车产业政策基本上属于一种限制性的政策,集中体现在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包括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目录管理制度,还有限制性的贸易与投资保护政策,包括严格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制定了严格的国产化比例和股权限制,以及限制性的消费政策,特别是存在名目繁多、手续繁琐的各种税费。应该说,旧的管理体制和产业政策没有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国内的汽车企业也并没有在这样一个政策环境下明显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面临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加速发展,使得全球汽车产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业分工体系更细,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跨国汽车集团之间的强强联合与大范围的重组极大地改变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从国内形势看,汽车跨国集团纷纷将中国作为其21世纪全球竞争战略的“桥头堡”,而中国又正在进入汽车大规模消费和大规模生产的起步阶段。加入WTO为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进一步融合与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贸易与投资条件,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轿车进入家庭步伐正在大大加快,国内的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居民轿车销售正在以20%或3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国内汽车企业正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分工,并与国内外汽车公司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对城市化的推动,对社会生活方面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凸现,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保持乐观的态度。

  从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也完全有能力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

  第一,由于中国是最后一块也是潜力最大的一块尚未开发的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竞争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中国不仅是汽车消费市场,更是汽车生产基地,在销售地生产产品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普遍趋势,这也是跨国汽车公司加速在中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巨头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在中国的生产布局。

  第二,国内竞争性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在各个档次上都有若干个产品和车型进行激烈的竞争,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的不断升级,是竞争加剧的典型表现,应该说这种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将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第三,中国拥有丰富、廉价、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在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汽车加工组装环节、汽车零部件和摩托车生产上,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

  第四,中国汽车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成熟,配套体系比较健全,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技术门槛已经不再是阻碍中国汽车生产的一大瓶颈。民营企业之所以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轿车,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需要的零部件在国内能采购到,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也可以通过国外进口,并且随着进口关税降低,进口成本也在不断地下降,同时劳动力的成本也比较便宜。

  第五,中国政府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方位地调整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这为中国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也要求中国汽车产业的政府管理模式和政策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管理体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有的已经初见成效。比如,近年来国家对原有的目录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实施了公告制度,并根据条件的成熟逐步向型式认证制度过渡;经贸委在推动大型的汽车企业与国外汽车巨头之间的重组和合作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东风与日产合资的项目上,经贸委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像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现在也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即将出台。

  今后一个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还应该在政策层面上进行深化改革。

  首先,要完成主导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即由政府主导性模式向市场主导性模式的转变。政府的主要角色由以管制为主向以引导和服务为主转变,政策出发点是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让市场竞争体制充分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本功能,市场能做好的政府不要过多干预,市场还没有做好的,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健全市场来解决。政府干预的原则应该是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对市场机制进行补充与完善,而不是替代市场。

  第二,放松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开放与竞争、放松管制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我们要改革以往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适时实行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制,政府审核的事项主要是安全、环保、节能等等涉及公众利益的项目。在国内主要汽车企业基本完成了与外商合资合作或战略联盟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放松股权比例的限制,特别是在零部件的领域,并且允许汽车生产企业从事销售融资和租赁业务。

  第三,适时推行生产一致性和型式认证制度,变生产前管理为生产中和生产后管理。

  第四,进一步完善鼓励性的消费政策,除了要对符合节能、环保和安全标准的这种经济型轿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应该减少税费项目,取消各种名目的不合理收费,简化征收手续,增加收费的透明度,并且建立通收通支的制度,规范税费管理。

  第五,建立汽车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包括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发布行业信息,举办各种展览会,举办招商引资活动,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与完善汽车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停车场等投资力度,维护公平与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反对价格垄断与联盟、价格欺诈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

  第六,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对那些风险大、尖端性的研发项目政府要提供资助,推动产学研之间的密切合作。

  第七,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研发活动,政府要予以财政的资助,推出加速折旧等鼓励性措施。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应该把生产型的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的增值税,减轻汽车生产企业因加工链条过长而导致的税费负担过重等。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