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雄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01年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七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今年以来汽车产销两旺、增长迅猛,1至9月份,全国汽车生产233.68万辆,同比增长32.86%,销售238.49万辆,同比增长33.65%。其中,轿车生产75.30万辆,同比增长44.39%,销售80.32万辆,同比增长47.00%。
当然,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水平不高,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如自主开发能力弱,技术上严重依赖国外企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进程缓慢,对消费与使用环境的改善重视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体制政策方面仍待继续改革完善,服务水平还需提高。
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把汽车的生产制造与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汽车消费综合起来考虑。从汽车产业发展本身的规律看,汽车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它涵盖了制造、市场营销、维修、金融服务、环保、能源、交通等等相关领域。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进入一个依赖轿车进入家庭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汽车进入家庭,带动消费的扩展,能够促进扩大内需,从而带动产业的升级,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在新的世纪,我国已进入到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居民已完全有能力进行汽车消费。公路的发展为扩大居民的汽车消费提供了基础条件。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进步,能够支持汽车消费的扩大。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汽车产业的支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同时汽车产业发展将带动大量人口的就业。迄今为止,还找不出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依靠轿车进入家庭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例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加快发展汽车产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汽车工业在我国无疑是极具潜力的战略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汽车工业是有显著规模经济要求、以全球为市场的工业。中国汽车工业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开放的体制,合资企业的建立形成了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机制,它们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合资合作是使中国汽车工业融入全球一体化体系,迅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集团竞争实力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上推出的新产品,就代表了跨国公司对市场的争夺。目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积极参与到全球汽车工业的国际分工与重组中去,密切关注国际汽车工业广泛采用系统开发、平台战略、零部件全球采购、模块化供货等方式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与跨国公司合作的有效方式,调整自身的体制、战略和政策,逐步使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汽车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竞争性产业,竞争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根基与源泉。一个积极而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在开放中寻求大国竞争优势的前提。政府对汽车工业的管理,总体上应当是放松管制。尽管汽车工业是资本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但它更是面向开放市场的竞争性行业,市场是引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政干预解决不了汽车工业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市场的统一、消费者的自主选择、竞争的优胜劣汰才是产业健康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改善环境,做好信息引导,提供好的服务。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明显地受制于制造业之外的因素,如税费管理、地方保护、行政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标准、销售融资等。政府制订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仅仅局限于汽车制造这个领域是远远不够的。国家经贸委正在按照WTO规则和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抓紧修订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将在市场准入、市场环境和秩序、利用外资及投资管理、服务贸易及贸易管制、产业组织、知识产权、消费及融资政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并通过政策导向,加速推动汽车工业产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经济。在技术开发方面,国家正在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行业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汽车工业的技术法规,并与国际接轨;组织科研力量分工合作,实行技术创新,努力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开发和生产出能走出国门的整车产品。
扩大汽车市场需求,是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积极引导汽车消费,鼓励私人购买、使用汽车。为此,一是要扫清障碍,为汽车消费和使用创造良好环境。国家将尽快出台汽车消费政策,规范各地的汽车消费行为,对现行的收费项目进行彻底清理和调整。取消各地对非本地产汽车及经济型轿车销售和使用上的歧视性限制政策,特别应取消对经济型轿车上牌照、上路行驶的限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营销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和发展规模大、设施全、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汽车流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购车和售后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要完善对私人购车的金融支持,促进汽车消费由自我积蓄型向信贷支持型转变。商业银行要减少消费信贷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手续,研究建立专业性的汽车销售融资公司。四是要保持汽车发展与社会使用环境的协调。加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管理,逐步解决混合交通状况,提高交通流量;逐步严格控制排放标准,促使企业更新技术,控制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等。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