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门外车谭:广州本田勇作中国车市的“独行侠”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29日 10:40  新浪汽车

  中外大集团之间的强强联合似乎是当前汽车业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中国汽车的两大巨头一汽、东风今年分别与日本的丰田日产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一时间成为汽车业的头条新闻。然而,成功的模式绝非只有一个。四年前,以低调进入中国的本田,靠规模不大的投资,在一个合资外方撤走的旧厂区,和中方伙伴一起把广州本田汽车作得红红火火,成为中国车界一位不能小视的“独行侠”,给人以某种启迪。

  广州本田的注册资本仅11.6亿元,相对中国与欧美跨国汽车集团合资动辄投资上百亿元而言,当属小儿科。但是四年下来,广州本田累计产量超过15万辆,盈利已经远远超过投资。除了不同排量发动机的中高档本田雅阁轿车,又推出奥德赛厢式车。尽管今年产量预计将近6万辆,依然十分抢手。人们对本田“投小钱,捞一票就走”的担心,逐渐被“小投入、快产出、多产出”模式的认可所取代。

  丰田进入中国,前后观望了20年,日产与东风“谈恋爱”也有十多年了;不是本田当机立断地接手广州标致这个“烫山芋”,并且令人刮目相看地大获其利,难说丰田、日产还会犹豫到什么时候。其实,本田海外设厂的“独行侠”风格早已有之,当年最早冲击美国市场的日本轿车是丰田,而最先站住脚在美国建厂的却是本田。

  “初期投资少,小规模起步,滚动发展,按照市场的需求推进企业”,并非是本田在中国的特例,本田在美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设厂都是采取这种发展模式。

  效益优先恐怕是并非财大气粗的广州本田在投资时的优先考虑。本田中国总代表、广本总经理门胁轰二对此解释说:如果市场需求只有3万辆,而投资很大,一下子就搞到15万辆,平均摊到每一辆车上的成本就会很大,结果就不会以合理的价格将产品卖给用户。1996年中国汽车市场6成是公车,出租车、私家车各占两成,这几年,随着私人购车的激增,中国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今年1到9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了42%。广本生产规模也随之一直在大幅度提升,合资双方把利润又全都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和建设销售网络中去了。双方没有追加投资,但是今天工厂正在进行年产12万辆规模的改造。

  现在全球汽车产业似乎有个说法,能否生产好车,取决使用机器人的多少。起步初期的广本似乎并不认可这种看法。门协说,明年我们的生产规模将是开创时的四倍,因而我们已经在改造先进的生产线,考虑采用更多机器人。但是在中小规模时,多用机器人并不划算,只需在质量的关键工序用尖端设备就可以了。比如在今年奥德赛投产时,广州本田就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工位综合焊接机。我对员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机器人是超人的,大家的双手、智慧要更胜一筹。从小到大,用手做出高质量好车的经验积累更宝贵。

  本田常常在中国有“独行侠”般的惊人之举。今年4月份,本田、广州和东风集团宣布,将共同在广州出口加工区兴建经济型轿车出口工厂。有人对此不解,合作好好的,何必另起炉灶?门胁说,由于在出口加工区设厂,手续简化、实行保税,加上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完全能在那里制造出成本更为低廉、品质更为优秀的产品,挑战成本极限。在那里合作生产的汽车将全部出口国际市场,它形成的国际竞争力也会被广州本田所借鉴。中方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是这个项目的积极推动者,他说:尽管用本田的品牌出口,但是在中国制造,用中国的人力资源,是中国第一个生产出口汽车的工厂,这个尝试很有意义。且不说,和广本用同一个配套网络,还可以带动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降低广州本田的采购成本,实现双赢。

  从更深的层次说,本田是世界汽车行业排位第七或第八位的公司,并且没有与任何大集团结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确堪称“独行侠”。关键是本田有不逊于对手的环保、安全、节能的领先技术,这正是世界汽车工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模式近来被国内汽车界一些新兴企业所仿效,但是面对大集团重组的规模压力,这种模式在中国是否还有生存空间?关键就是要建立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在搅动中国汽车市场的活水时需要一批新机制的“鲶鱼”,今天参与全球化,中国汽车业既要有集团军,也需要一批“独行侠”。(完)(李安定)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