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轿车使用一点通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20日 11:10  车主之友

  你也许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车好好的就出现了故障,怎么摆弄也不能走,但是被拖到修理厂后,仔细描述了半天,原本以为有多大的毛病但修车师傅只是轻轻一掰一拧,爱车又运转如初,真是让你大跌眼镜。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起自己的爱车怎么养护、怎么样使用,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弄得自己也是一头的雾水,不知道究竟是谁说的有理。其实这些问题只要你平时开车、用车、修车时多加留意就可以避免以上的种种尴尬,这里列出一些轿车使用与养护中的窍门和误区,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情形一,一辆富康1.6L轿车在通过一路面的大坑后突然熄火,停稳后再次打火,但是全车没电,检查完全车电路后并无损坏。无奈之中拖入修理厂。其实这辆车并无大碍,只是由于位于车内前减振器附近的防撞开关打开而造成全车断电断油,解决办法是按下防撞开关即可。一些轿车(例如富康轿车)为防止车辆出事故以后漏油漏电再造成爆炸事故而装有撞车后断油断电装置,但是在一些平常的行驶中由于剧烈的颠簸或者内部清洗中的误撞也会造成防撞装置的误启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需按下即可恢复正常。

  情形二,洗车时顺便打开发动机盖冲洗一下发动机上的积尘,结果洗完后不着车或者运转不稳定。这种情况是由于洗车时发动机电路进水,从而引起电路短路造成运转不稳或者不着车,解决办法为打开发动机盖晾1~2小时即可,不必为此着急。同时注意洗车时最好不要用水冲洗发动机,这样除上述情况发生外在电喷车中还可能引起电脑盒进水,烧毁电脑芯片,这可是致命的伤害。

  情形三,双燃料发动机,油料充足但是提速较慢发动机动力不足。这种情况有很多时候是当储气罐中的燃气不多时由于误操作将燃料转换开关拨至"气"方(尤其以富康轿车为多),由于气体燃料罐中的气压不足而造成动力不足。解决办法是拨回原位即可,同时碰到这种情况时首先检查油气转换开关。

  使用误区一,冷车起步。有些人习惯一点着火马上就走,但是这种习惯会对汽车造成慢性伤害。因为汽车刚起步时,因冷却水温度过低,造成汽油汽化不完全,影响燃烧。一部分汽油在气缸壁上凝结,破坏润滑油膜,并流入曲轴箱冲淡润滑油。燃烧后一部分生成物在气缸内与冷凝水结合而生成酸性物质,腐蚀气缸,使发动机磨损显著增加,同时汽车启动时,机油仍然停留在机油糟,无法马上运送到发动机各部件。这时候走车对个传动部位的磨损最大。

  使用误区二,怠速热车。发动机起步预热时有些车主喜欢用怠速热车,其实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由于发动机转速较低,机油泵并不能很快的把机油泵送到润滑部位,从而造成个转动件之间的干摩擦,造成磨损。正确的预热方式应该为轻踩油门,使发动机达到一定的转速,但不要乱轰油门,发动机此时是最脆弱的。

  使用误区三,高挡低速行驶并不省油。有人在行车时认为发动机转速越低就越省油,于是在很短的距离内就将低速挡换入高挡,结果使汽车行驶时常常"拖挡";有时在汽车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又强行用高挡行驶,以降低发动机转速,结果造成发动机转速不稳定,严重"爆燃",从而使功率下降,排放恶劣,反而增加油耗,电喷车还会污染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装置,性能下降,使发动机工作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此外还会造成气门杆弯曲等不可预测的问题。而且现在有些轿车使用的是高速型发动机,如富康轿车,它的最佳转距特性区域在2500转以上,超过这个转速以后发动机才能进入最佳的工作区域,燃烧也比较充分,使发动机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并不能单纯地用降低发动机转速来节油。

  使用误区四,不经常检查机油和一次加机油过多。机油是发动机正常运转的血液,当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量不足时,机油泵会吸入空气,轴承和轴颈间会因为缺少机油的润滑,在发动机内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中很快地抱死,甚至烧毁轴瓦,造成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当发现发动机有烧机油毛病时应当马上去修。但是有些车辆烧机油并不表现在冒蓝烟上,不容易从外观上判断是否烧机油,因此需要经常地察看油尺检查机油的油量,判断是否烧机油。于是一些人担心烧瓦,总喜欢在添加机油时让机油液面略高于机油标尺上限,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发动机中机件搅动机油的负荷加大,增加发动机功率损耗。同时,机油溅到气缸壁上会造成烧排机油的故障,增加燃烧室内的积碳。因此,平时应当经常检查发动机中机油的量,将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保持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之间。(张翼)

(编辑:郭海霞)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