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关”谈判开始,到如今正式“入世”,这15年间,“保护民族汽车工业”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然而我们听到过多少“保护消费者”的声音?几乎没有。因为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少有话语权。就是消费者在国内购买轿车比国外多掏数倍价钱时,政府有关部门与媒体也没有对消费者表露出多少同情与关心,而是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大声疾呼“保护汽车工业”。
这就是我们喊了十几年“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到今天还始终是个“潜在市场”的原因,也是我们汽车工业投入了上千亿元,形成生产能力而发挥不了作用,自己也总长不大的原因。
实际上,保护消费者,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汽车工业”。
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闭门造车,对汽车工业的保护,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并没有因此而发展起来,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消费者,工厂生产什么,就分配给你使用什么,工厂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技术进步无从谈起,一种车型生产30年不变,大家都视为十分正常。
今天,世界汽车工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连年产200多万辆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尚且难以独立生存,为什么在中国是个汽车厂,就都敢喊自主发展?就因为我们有市场!市场是我们现在发展汽车唯一骄人的资本。
那些出门就坐专机的国际大汽车集团大佬,为什么会降尊纡贵,与我们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汽车厂长握手言欢,谈合资,论引进?因为这些小厂长背后有大市场!他们握着小厂厂长们的手,眼睛盯的是中国的大市场,若没有这数以亿计的可能购车的消费者,我们这些大小汽车厂的厂长,在他们眼里也许一钱都不值。市场,或者说就是消费者,是我们汽车工业能和跨国汽车公司讨价还价、平起平坐的真正筹码。
然而,十几年来我们没有善待消费者,我们企业对消费者的战略是竭泽而渔,恨不得一下就把他们兜里的钱掏光掏净。一提轿车降价,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管理部门就恼火,总说没有降价空间。现在入世了,分明轿车要大降价,还是按兵不动,哄着老百姓快点掏腰包。进口车关税平均每年降10%,难道是个小数吗?
再说,没有进口车的压力,国内厂家也得降价。这么多的新车一个接一个地向市场推,市场容量就这么大,不降价,不做大市场行吗?反过来说,没有厚利,为什么这么多地方、厂家争着上轿车?他们都是傻瓜,还是有病?
我们有些专家总爱拿“韩国经验”教育消费者,为什么不去“开导开导”企业:当年国外轿车售价1万多美元时,韩国汽车企业却为自己的同胞造出了3000多美元的车,所以韩国老百姓才去“身土不二”。如果韩国企业也把轿车卖得比国外贵10倍,韩国百姓是否还能买他们的车,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前年上海通用投产当年赢利6亿元,泄露了行业“秘密”,受到汽车界的广泛指责,几乎被视为“异类”。今年前三个季度,包括奥迪A6在内,一汽大众销售了10万台车,赢利37亿元,就死活捂着不敢说。连最没有降价空间的神龙富康,最近推出的“新自由人”,售价不足10万元,配置反而增加。和3年前相比,他们成本能有多少降低?为什么三年前就不做呢?如果那时候就卖10万元,富康的销售量可能早就超过10万辆了。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培育和保护”老百姓的购买力,实在是击中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要害。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培育老百姓购买汽车的能力,把最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拉进汽车市场,而一味杀鸡取卵,那么我们就永远不会有个汽车大市场,中国汽车就休想与国际汽车跨国公司平等对话,人家根本不会带你玩,更别说什么发展“自主”的汽车工业了。(作者:程远)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