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车行天下 > 汽车新闻 > 汽车行业及消费政策改革专题 > 正文
任重道远--谁在妨碍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开发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2月7日 09:20 经济日报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能开发出“两弹一星”,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物质条件很好的今天,开发不出自己的轿车呢?

  没有技术的独立 就没有经济的独立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弱,是入世后受到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

  众所周知,中国汽车竞争力差,主要原因是研发能力差,不能自主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民族品牌。

  出于民族自尊心和上进心,从改革开放起,中国汽车界上上下下都提出,加强汽车的研究开发,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20多年过去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负责人换了好几代、管理部门也更迭了好几茬,中国汽车的研发能力,虽然跟自己比有了进步,但还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大街小巷里,奔跑的依然是外国车,其数量还在疯狂地增长。

  1991年,中国《汽车工业“八五”规划》提出:要通过合资提高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力争在2000年左右“初步建成具有自主开发国际水平产品的科技体系”;

  1996年,《汽车工业“九五”规划》提出:以引进技术为主,通过联合开发,逐步走向自主开发;

  今年,《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指出:到“十五”末期,形成货车以我为主、轿车以联合开发为主的产品开发能力,能够开发出具有一定竞争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轿车等产品。

  三个规划,都坚持自主开发,但让人觉得:信心越来越不足,要求越来越低,难道这是越来越务实的表现?

  有人对自主开发不以为然: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汽车工业将没有国界,再提自主开发、民族汽车工业,就不合时宜了。

  许多专家不同意此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不等于世界大同。即使经济全球化了,集团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照样存在;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还会发生利益冲突,有时甚至很严重。如果中国不搞自主开发,不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中国的汽车企业就只能被动地卷入“全球化重组”中,而这个重组是跨国公司从其本身利益出发而进行的。

  中国汽车界唯一的院士———

  郭孔辉先生说:“没有技术的独立,就没有经济的独立,也就没有政治的独立。随着知识和技术在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民族气节虽高 企业利润现实

  许多人纳闷: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开发出“两弹一星”来,为什么在改革开放、物质条件很好的今天,就开发不出来自己的轿车呢?

  有人责怪企业没有开发的动力。当前,中国的轿车企业大多是合资企业,靠引进国外车型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还有什么动力去费神“开发”呢?况且,中国汽车合资企业的产品早已纳入外方的体系,在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的情况下,中方提出要搞自己的产品体系,谈何容易?又要闹出多少利益冲突?

  而开发,对企业来说,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设计一款造型新颖独特的汽车不容易,生产出来并被市场接受,更不容易。新车的开发流程是:先是设计出整车结构、然后出样车、开发制造模具、进行工艺准备、培训工人等等,小批试制后,还要进行路试和碰撞实验,各个环节都要投入巨资。最大的挑战还不是这些,是市场风险。一款新车从开发到试制,一般需要四五年,产品出来时,市场上又可能有了更新更先进的产品,如果市场不接受新车,企业几年的投入就会白费。专家介绍,国外的汽车厂家都是几个车型同时开发,采取“生产一代,准备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战略,几年下来,可能只有一款车真正投产。一辆新车推出,需要30亿—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60亿—790亿元)。很显然,我国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实力。

  所以,在自主开发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就产生了偏差和矛盾。但这不能怪企业,因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利润,企业追逐自己的微观利益没有错,不能责怪企业不“爱国”。毕竟,民族气节不如利润来得现实。

  技术不是首要阻碍 综合素质才是瓶颈

  中国汽车的研究开发,单靠企业不行,靠管理部门就可以了吗?

  应该说,国家非常重视汽车的研究开发,其制定的每一项政策措施,无不体现出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开发、做大做强的良苦用心。

  为促进中国汽车企业提高开发、设计、制造能力,使中国企业赶上世界水平,有关部门制定了合资产品国产化率的政策;

  为使骨干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开发产品、提高实力,有关部门从善如流,改变投资分散的局面,提出重点扶持三大汽车集团;

  为保护骨干企业早日设计出自己品牌的轿车,强筋壮骨,抵抗外来冲击,有关部门设立“轿车生产许可证”,限制竞争,限制非国有资金的投入……

  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利益和压力,这些措施不但没有促成骨干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形成,有的甚至阻碍了中国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

  对管理部门来说,仅靠喊喊口号、表达紧迫情绪、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大胆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它更需要管理部门拿出具体详细的计划、组织协调企业搞开发,帮助企业解决每一个实际困难。美国汽车工业那么发达,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美国政府都能出面工作,促进政府机构、汽车研究会和汽车企业共同成立“新一代汽车协调会(PNGV)”,提高汽车制造能力、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和油耗;那么,要求提高汽车自主开发能力强烈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落实中国人的“品牌轿车梦”呢?

  有专家说,技术并非汽车后起国家发展的首要瓶颈。跨国公司之所以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主要是其“综合素质”————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实力。在国际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没有技术,企业可以引进,设计能力不足,可以委托设计公司。但是,行业管理制度、企业营销和服务网络、采购体系、融资渠道,以及外部宽松的创业和竞争环境等等,是引进或委托不来的,只能通过学习,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来。WTO,冲击的不仅仅是企业,更是管理部门的管理方法。中国汽车自主开发,只能靠政府部门和企业齐心共力、协同作战。

  一些在国外汽车公司从事过开发工作的专家认为,国内在轿车开发方面存在观念上的缺陷,没有将开发纳入到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去。开发是一个严密的过程,它不仅仅指技术层面开发,还包括规划、生产、质量保证等多个环节。开发是一个许多部门协调作战、全员行动的工程,其流程由市场调查、车型造型、总成设计、样车试验、工艺流程、物流设计、资源采购等组成。只有这些环节都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车型或平台才算开发成功。而专业组成则是多科系共存,涉及到空气动力学、热力学、震动学、计算机、机械、测量学等等,不一而足。而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据介绍,国外汽车大公司,新来的工程师要干四五年才是个“半专家”,八到十年后才能成为一个专家。

  曾在参与奥迪公司开发的、现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兼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先生,近日撰文说:就其重要性来说,轿车开发可以提到“两弹一星”的高度;就其实际操作来说,轿车开发不同于“两弹一星”的研制,我国当务之急不是机械地学人家怎样开发,而是要建立起自己的开发文化,敢于做自己过去没做的事,在做的过程中摸出规律,结合国情进行创新。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迎头赶上世界水平。

  汽车自主开发,中国任重道远。(作者:俞清木)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买一送二超值大礼!



 相关链接
采用国际标准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2001/12/05 11:29)
中国汽车质量体系认证及其咨询业令人担忧(2001/12/05 11:26)
不与国际汽车业接轨 不重视标准法规就会吃苦头(2001/12/05 11:23)
燃油税没出台养路费照收 未按时缴纳要追缴(2001/12/05 11:05)
点评中国8大汽车生产企业“汽车元年”表现(2001/12/04 15:41)
看看今年车坛十件事 回顾中国汽车前行路(2001/12/04 15:20)
评论: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存在七大“病症”(2001/12/03 16:53)
今后7年内中国汽车业将减少就业近50万人(2001/11/23 14:24)
汽车行业及消费政策改革专题  




车行天下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