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专家学者、媒体、企业,常常对价格战大加批评,如:导致产品质量与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证、行业积累偏低、无法支持技术进步。然而笔者以为,价格战有其合理性,是竞争使然。目前人们对价格战存在误解。
首先,不少人把价格的自然下降和回归误解为价格战。
很多产品的价格下降是因为产业成熟、企业产销规模扩大,前期设备投入等费用已经分摊掉,只剩下原材料、人工等费用了,何况经验曲线使劳动效率提高,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消耗也在下降。可见价格战不是打出来的,纯属正常、自然的下滑。另外,原材料进价下降也是许多行业价格下跌的原因。
比如:许多理论家为VCD价格成倍地下跌而目瞪口呆、忧心如焚,大呼"应该停止非理性的、低层次的价格战"。其实,VCD降价是因为产业成熟、上游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VCD降价是因为竞争,竞争带来成本降低,价格降低,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企业只赚取合理利润。
以前,有许多行业未充分竞争,产品价格高得离谱,现在把价格降下来是一种很正常的回归。在市场经济较成熟的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充分竞争行业必然是微利的,而且利润率趋于"零"。而我们的汽车利润如今还是比较高的,完全有降价空间。而把价格降到合理的利润范围,不能算价格战。
其二,人们担忧价格战会导致质量下降。其实,降价与质量下降并没有必然联系,并非降价质量就一定会下降。因为质量下降,意味着砸自己的饭碗。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是不会做出杀鸡取卵之举的。如果有谁通过降低质量来降低价格,那他只能图一时之利,终究有一天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其三,误以为企业成本的下降已到了极限。其实,即使是价格战最为激烈的家电业,不少企业的老总承认仍有一定的利润,比如:空调行业的平均毛利在25%以上,彩电为5%、冰箱和洗衣机为8%,而汽车行业目前的利润还远大于此。这么高的利润,价格怎么就不该降?垄断必然产生低效率、质次价高。
价格战让更多的人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能够激励企业去努力参与竞争,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有什么不好?中国的企业还是太缺乏竞争,缺乏参与竞争的方法与对策了。打价格战的前提是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即必须成功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这就需要以大规模的产销、一流的管理水平、卓越的技术工艺、先进的生产装备、很强的自我配套能力、较低的负债率为支撑。
价格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终释放,价位综合体现为与消费者利益切实相关的性能价格比。价格手段是传统制造业屡试不爽的商战利器。(向东)
《中国汽车报》(2001年10月16日第九版)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