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一丁,男,1967年生于北京。童年随援边的父母生活在青海海西州,专事市场营销,业余喜欢驾车旅游。
安利忻,女,1969年生于辽宁。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跟随当采购员的父亲奔走于大江南北,并就此埋下了“游历天下”的火种。小时候从来没有买盐的概念,因为茶卡就在盐湖边,盐多得让人难以想象,盐是堆成山的,车子在盐上行走。
青海最著名的两处盐湖,便是茶卡和察尔汉,察尔汉在去格尔木的路上,我没去过,更大,用盐铺路,很壮观。但茶卡的盐,已经足够让人激动了。
上了盐路,远远看见高高的盐山,却只有几座,远没有小时候看见得多,可能是因为星期天吧,拉盐的车也没有,空空荡荡。开至盐山下,大家一阵惊叹,如此多的盐,是真的吗?
停车,走在盐上,逼近盐山,十米多高,已被挖得只剩半边,远处一条小铁路,串串矿车,直通湖心。
记得小时候,家里无盐,到路口拦到一辆卡车,随便装些回家,用水化开,再用层层纱布过滤,将盐水倒入锅中慢慢熬,只见清清亮亮的水,随着沸腾,突然变白,锅底开始结晶,不断翻炒,一锅盐冒着热气盛出,这就是我们家的食用盐了。更多的时候是用麻袋盛装,打煤砖时加入一麻袋,说是有助于燃烧,反正有的是,怎么用都行,哪似现在这般金贵,只是到现在还没明白,为什么盐能助燃。记得当年炉膛内赤橙的火焰,应该是同盐中的钠有关。
在北京招手打车已习以为常,在青海同样,只是不付钱,在茶卡路口见车往盐湖去,伸手就停,上车热情,回程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信任和友善。小镇更是宁静,夜不闭户,家家和善可亲,没吃没喝不要紧,随便找一家便能安顿;夏季绿草过腰,蒙民白色帐房点缀其间,走上一两公里,便可进入帐房,没人在不要紧,随便吃喝,过些日子遇到说一声:“我去过你家了!”大家哈哈一笑!
遍寻盐山,找些大块结晶盐团作一包,带回北京,也好让父母睹物思情,再次重温往日岁月。以他们的岁数,再也不可能重回青海了,我帮他们了却这桩心愿,多拍些相片带些东西给他们,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