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贷消费,在一些地区已经逐步升温,但还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汽车价格过高、购车环境不理想等诸多制约因素,若不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影响到整个汽车市场的启动。
因此,需从三个方面着手,尽快消除汽车消费“瓶颈”,汽车信贷消费才会“春暖花开”,才能“叫好又叫座”。
首先,要改善购车用车环境。汽车消费信贷的推出,其本意是启动汽车市场、拉动内需,虽然有关部门对此大开“绿灯”,但在实际运作中还是碰到一系列的障碍,影响了这一信贷消费方式的推广。据一项调查表明,与去年相比,各地有意购车者人数大幅上升,但持币待购者所占比例甚高。被调查者反映,现行购车政策和使用环境还不理想,汽车消费存在管理部门过多、价外费用太高、购车手续繁琐、停车场地难觅等问题,买车、用车被认为是件麻烦事。如在杭州等地,规定私家车不能办理抵押手续,私家车牌照发放采取季度限额管理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购车人的需求。凡此种种,抑制了信贷购车的增长态势,阻碍了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因此,当务之急是调整好现有政策,各方联手,制订新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如降低车辆税,减少牌照费,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相关服务等等,让更多人的购车梦想变为现实。
其次,要简化贷款相关手续。除上海率先试行个人资信记录外,国内大多数消费者普遍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信用记录。对多数已购车者来说,汽车还只是生产工具,购车的目的在于经营和运输,收入不稳定,还款能力也不确定,常常因收入预期未能实现而造成违约,贷款风险很大。为规避贷款和担保风险,银行、保险公司、汽车经销商制定了一系列的核查、担保手续,而消费者往往由于提供不了足够的质押和抵押资产,或者找不到银行要求的有担保能力的单位和个人,因而无法申请贷款。这是消费者抱怨银行“门槛”太高的最主要原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卡”住了消费者贷款购车的热情。因此,有关方面应从有利于汽车消费市场长远发展出发,尽可能简化相关手续。如通过成立汽车信贷中介公司、汽车财务公司,由其分担信贷风险,以此鼓励消费者的汽车信贷消费。
此外,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不可或缺。我国汽车市场是在封闭的、受保护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与国外相比,国内消费者多花钱买回的却是老产品,产品落伍、价格过高难以刺激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对暂时尚无实力购买汽车的消费群体而言,由于要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汽车梦,其对汽车的期望值更高,除了渴望更现代化的产品之外,还需要更为优良的售中及售后服务。因此,国内汽车厂商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与世界水准同步、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国产汽车,建立高效、健全的服务网络。信贷部门则要加强与厂商、保险、工商、车管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不断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和服务,在确保贷款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延长贷款年限,降低购车首付款标准,使尽量多的消费者加入汽车信贷消费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