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说车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3月15日 13:56 | |||||||||
苗圩说:中国轿车不能像彩电一样打价格战,应该走计算机的路,486、586,功能增加了,价位没涨。 3.5万元买轿车,必须具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半年了,车价被反复地“炒”。企业自己“炒”、媒体“炒”……,已经将车价炒
在这种氛围下,围绕着车价在消费者间、媒体间各自形成了“两大阵营”,一边说中国的车价就应该是国外那个价;一边说中国的车价有一个逐步降价的过程。“两大阵营”均从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和市场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自己的观点。然而,到今天为止,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我们想到了换个角度说车价,用一种直白的、近乎算细帐的办法,来说说真实的车价应该是什么。 可能吗?3万、5万买个车,或者买一辆和国外一样价位的车。 首先,现在有没有3万元、5万元的车?有!最近媒体曾热炒过“吉利”轿车不到4万元一辆,夏利轿车最近也有降到5万元左右的了。但是,说的人多,买的人少。为什么?不值那么多,或者说,人们期盼的3、5万元车不是这个样。那么,人们期盼的应该是什么样的车呢?不久前,曾盛传日本丰田公司将在天津的合资企业生产10万元的丰田车,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其实,这款名叫“Vitz”(中文译名:机智)的小车,在日本的售价从80多万日元到150多万日元不等,不同的配置有不同的价位。如按10万元人民币算,这档价位轿车的配置与中国消费者期盼的10万元的丰田车可能差距很远了。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低价位车绝对不是低档次、低配置的车。它必须是安全、环保、节能的,而且最好能够大一点(或者是三厢的),还得有一定的舒适性。我们曾经作过调查,一些消费者甚至认为它必须是操纵方便的、带自动变速箱的。还得有安全气囊、ABS等。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曾经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的经济型车希望价位在10万元,但目前看按照人们想象的配置,10万元很难拿下来。这就更说明了,3万、5万,消费者不可能买到期盼的轿车。 太多的人已习惯了一种例子,说明中国车价太高了,必须降到与国外一样的价位。比如说,别克在美国市场2万多美元1辆;奥迪A6只有7万马克1辆;捷达8000至10000美元1辆。中国就应该是这个价位。其实这里有3个误区: 首先,必须看到“入世”后,汽车仍然有25%的关税。也就是说,必须在我们已知的国外车价的基础上至少还得加上每年的关税(5年后最低也得有25%)。此外还得加上17%的增值税、5%的消费税,还有流通环节的各种费用等。按照这个公式,有关专家曾经以捷达和奥迪A6(2.8L)为例算出当关税下降到30%时(目前是80%∽100%)的车价分别为13.29万元和55.24万元。很显然,对于一些车型来说,3年以后中国市场上的车价相当于今天我们在市场买到的价格。值得一提的是,有关专家指出,在2005年以前,进口汽车配额仍将存在,配额的限制肯定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这就使得经销商不一定将关税下降的部分车价让给消费者。也就是说,实际价格可能还会高于理论价格。 另外,一些人的认识存在着时间上的错位。一味强调车价一步到位,不考虑汽车产业的承受力。本来,中国的汽车业不发达,却偏偏以2005年以后的目标要求中国今天就做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还有些人总在替企业算规模效益的帐。他们从“中国汽车卖不动是因为车价太高”的前提出发,得出了一个结论:卖1万辆车挣1个亿的利润,应该改为挣5千万卖2万辆车。通过算利润的办法求得规模化未免太理想化了。一位外国汽车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说,在国外,好几个车型共用一个平台,中国只有一个车型,而且还有产能放空,怎么能有相同的规模效益呢?还有专家说,中国现实的轿车购买力并没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照有些人说的那样扩大生产量,又有谁来买?从这个角度说,目前一些企业不是降不降价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降价的空间。 可以吗?汽车像家电,一次支出终身享受,甚至用价格战扩大市场。 应该说,此次人们对车价的关注,和与此同时拉开彩电价格大战有直接关系。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彩电能降价,汽车为什么不能降,彩电可以打价格战,汽车为什么就不能打? 还可以用算帐的方式。一台彩电几千元买回家插上电源就可享受,汽车则完全不同。同样作为消费品,汽车从购买到消费,车价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人曾说买汽车要支出三部分钱,除车价外,还有正常消费的支出包括养路费、保险、维护保养费;不可预见支出,包括车辆因车祸损坏的修理费,使用过程中的乱收费、乱罚款。前者正常支出的这部分,有人算过帐,以夏利轿车为例,从购买使用到报废,总支出费用可以再买3辆夏利轿车。而后者的支出则很难估计了。有这样几个例子可以说明:前不久,国家公布取消了238项对汽车的收费。但我们很快就知道这只是占总收费的1/6。另外,据一项调查表明,全国对汽车的乱收费、乱罚款合计总名目也有200多项,总金额远远超过车价本身。不久前,记者曾经与一些车主座谈,他们不仅对乱收费、乱罚款深恶痛绝,而且,一致认为这部分的经济负担已占有越来越多的支出。 张世端说:企业的价格措施有明招和暗招。暗的是应对同行,明的是推出新产品。降价的方式有三种,明的降、隐性降和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增加功能和配置但不加价即调整底价的办法。 汽车不是家电,它也没有到用价格战来扩大市场的时候。必须看到当前普及私家车从消费环境方面有许许多需要补课的地方,彩电抱回家可以自在地享受,汽车消费则将对城市的规划、环保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汽车消费目前可能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90年代中期私家车消费突然增多,在城市中很快就带来了停车难、交通拥堵的问题,环保部门也开始抱怨汽车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现实的问题不解决,汽车就不可以简简单单消费,必然会有许多政策限制它,或者用经济的手段来调控消费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真像彩电那样可以轻轻松松抱回家,等待消费者的恐怕只有两个结果:或者今天买了车明天就上不了牌子;或者今天5万元买了车,上完牌后变成15万元了。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说,轿车不同于彩电,就在于普及方面的不同。轿车应该走计算机的路,486、586,功能上去了,价格没涨。通过开发新产品,不涨价,将功能送给消费者,不仅对消费者有利,而且也能起到对社会负责的作用。所以,我???踮起脚才能够得着的果子 以前,人们常说,轿车进入家庭是个遥远的梦。8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私人消费群,到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次私人购车的高峰,遥远的梦被拉近了。但我们注意到了人们在渴望圆梦的同时,又编织起了另一个不真的梦。在这个梦里,买汽车只需考虑价格,开了就跑。在这个梦里,人人都能买车,都能买到想象价位的车。所以,我们惊奇地发现,说汽车价格一降到底,越低越好的总能获得喝采;说汽车价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指出短期内车价降不了太多的必然招来指责。原因就在于后者破坏了一个“梦”,一个不真实的“美梦”。 家庭轿车其实是一个踮起脚来才能够得着的果子。新华社高级记者李安定曾在5年前就在《家庭轿车诱惑中国》一书中作了定位。 李安定对记者说,中国的家庭轿车绝不能搞“瓜菜代”,摩托车上扣壳子。家庭轿车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一定要把可靠性、安全性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轿车是最昂贵的消费品,一万辆车里有一辆出了质量问题,就足以让一个企业垮台。 针对当前一些人对价格的看法,李安定说,一味追求廉价,会断送中国家庭轿车前程,而造一辆不折不扣的高质量、高安全系数的轿车,全世界怕很少有厂家能做到五六千美元以下的。 既然家庭轿车是人们做梦都拥有的果子,那它必须是甜的、美的,而不是咀嚼起来发苦发涩。苗圩曾在回答能否造出3、5万元轿车的问题时,用一个比喻风趣地说,这类消费者必须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踮起脚”不仅说明了消费愿望与实际消费有差距,而且,对于目前中国汽车技术水平来说,也提出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造出既安全、节能,又环保,即舒适又气派(中国消费者特别强调的)的车来,同时在价位上又能让消费者接受,这是目前每个汽车企业应认真研究的问题。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消费者准能买帐,而不会出现目前这种车价降了车市仍冷的局面。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张世端说,目前市场上汽车降价有三种形式,明码降,隐性降(压库让利)和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增加功能和配置但不加价即调整底价的办法。从市场实际情况看,前两者已被证明没有起到大的作用,而后者明显收到成效。张世端告诉记者,新推出的富康“新浪潮”,在原两厢车的基础上增加了14项功能,价格基本不变,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这说明了,家庭轿车人们更看重性能价格比。 应该说,轿车进入家庭是早晚的事,但必须正视现实。不仅要客观地考虑,我能不能买车、我可不可以买?买什么车、有什么车可卖?还要清楚的看到,有些车是有,但没人买;有些车压根就不是人们想象的价格,你必须“踮起脚”才能消费。用李安定说的,如果钱不够,宁可多等几年。买轿车,是过去中国百姓做梦也不敢企望的事。要买,就买辆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