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越来越难 北京出租车现状调查
(新华社记者舒静、王薇、李志勇)“北京出租车越来越难打”正成为很多出行者的切身体会:早7时至9时,晚5时至7时,节庆日、下雨天……有那么几个时间节点,盼望带红灯的空车,就像盼望心上人一样得望眼欲穿,打车不仅需要运气还得有耐心。
更奇怪的是,乘客打不到车心里有气,出租车司机也抱怨连连,说“这行太难做,不拼命干就挣不了钱。”矛盾和悖论的背后,究竟谁的权利受损,谁又在获益?打车难的困境,折射出行业的哪些顽疾?
直击:打车遭遇三大困扰
“越着急越不好打”,谈起打车经历,高女士说。每天早晨,她都要送孩子上学,从家到学校车程仅需15分钟,但等出租车就需20分钟。为打到车,一家三口每次分别站在马路两侧,“看谁先打上车”成为一项家庭“比赛项目”。
“今年以来打车尤其难”,成为很多北京市民的心病:赶上早晚高峰,小区和写字楼附近便“一车难求”;遇到节假日,大型商场和公园周围就“出租告急”;碰上下雨天气,出租车则“千呼万唤始不来”。记者采访发现,乘客打车至少遭遇三大困扰。
困扰一:遭遇拒载、打车像“搭车”。“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车就是不停!近了不去、远了不去、堵车也不去……”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夏小姐说起被拒载的经历,非常不解。有天早晨,她急着去东三环,在路边站了半小时,一连过去几辆空出租车,但要么打着暂停营运牌、要么问了地方就扬长而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等得又急又气,好不容易打车到目的地,已经迟到了整整一小时。
困扰二:“趴活儿”、漫天要价;西单、王府井、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部分场所附近有个奇怪现象:一边是打不到车的乘客,一边却有多辆空车等在路边——这其实就是司机在“趴活儿”。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西站北广场调查,发现这里停着多辆空出租车,记者上前询问能否去西客站南广场附近,却接连遭到三位司机拒绝;有名司机同意去,但原本起步价十元的路程,他坚持要50元,另一名司机则开口就要80元,称得上“漫天要价”。
困扰三:提前叫车车不应;拨打96103等约车电话,也是打车的选择之一。记者近期几次尝试这一方式,发现非高峰期时,提前一天或一段时间约车,几乎都可顺利乘车,只不过要多交3元预订费。然而,在恶劣天气里约车,却往往叫车车不应。曾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张女士对此颇有怨词:“国外的约租车服务相对成熟,非常方便。但在北京,好几次去机场着急约车,回复都是‘附近没有车’。”
出租司机:现实原因与生存苦衷
记者就此问询出租车司机时,他们多数表示也很无奈。说起拒载,一名姓李的出租车司机说,这个行业是“又苦又累不挣钱”,所以一般情况下司机不会有活不拉,有时打着停运牌,是因为确实有事或要交班,这时不停车并非“拒载”,问过乘客目的地后又不去,才能算“拒载”。当然确实存在真正拒载的情况,“油价上涨使成本越来越高。”北京京通出租汽车公司一名姓宋的司机说,“很多人不愿去拥堵地段,因为堵车时拉活不仅亏钱,还费油费时间。本身开出租车的人生活都不宽裕,挣不到钱就会打小算盘,不能总亏本吧。”
至于雨雪天打车难,宋司机则解释说,雨雪天大部分车都因堵车而压在路上,还有部分司机怕不安全而不出车。“雨雪天视线不好,一剐蹭就得赔个万儿八千的,回去公司还要罚,保险的20%也要个人出,这样一来,甭说半天,一个月都白干了。”这种天气下,尽管公司要求保证出车率,但“司机就是不出车,也没任何办法。”
对于“趴活儿”,北京银建出租汽车公司一名王姓司机向记者介绍说,有些司机确实会等在车站或商场外漫天要价,拉走部分着急走或不清楚情况的外地人。王师傅说,这类行为违反行业规定,但敢这样做的司机一般都“有点关系”,不怕被罚。
同时司机们也说,机场、火车站难打车,部分原因是很多司机“不愿或不敢去。”王师傅说,“比如轮胎上有泥点,到火车站就得罚200元。车身脏不脏,座套干不干净,标志证件齐不齐全……有些稽查人员会以各种理由罚款,很多司机都不敢去火车站。”“机场1、2号航站楼停车位很少,去了没排到就只能在路边蹭着等,最难过的是夏天,开着空调等吧,费油心疼,不开空调吧,太热了难受。3号航站楼停车位倒多些,但连推着自行车卖盒饭的都没有。你说说,谁还去呀!”新月出租公司的聂师傅说。
管理部门:供求不平衡与交通拥堵
对于“打车难”问题,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违章处理处处长岳秀军介绍,这其中存在管理问题,但主要问题仍在于市场供求。
从7月10日到9月5日左右,北京多以家庭旅游为主,这时是出租车客流高峰,且这一高峰与每年铁路暑运结合到一起,客流压力较大。十一长假则基本以出京游为主,出租车客运压力反而会减小。11月20日左右,北京的宾馆饭店进入淡季,出租车行业也随之进入淡季,到春节前后几天才会迎来客流小高峰。
岳秀军表示,这种不均衡的客流分布给出租市场供求带来很大影响,在客流高峰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车难”,但又不可能按客流最高时期来配置车辆,否则淡季会造成更多司机拉不到活。
另一方面,目前交通拥堵也使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形成不平衡。”不堵时本来10分钟能跑完的活,因为拥堵要花30分钟,车辆使用效率下降,从能跑3次到只能跑一次,等车的人肯定会增加。北京目前有6.6万辆出租车,如果道路交通不堵的话完全能满足现有需要。”岳秀军说。
另外,2011年初北京开始实施车辆限购政策,加上每周限行、城区停车费大幅增长等因素,使一些以前开车上下班的人不再开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晚高峰期出租车的压力。
业内专家:症结在于隐蔽的“垄断”
而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打车难问题背后,折射出行业长期存在的弊病。长期研究出租车问题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由晨立分析称,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利益之所以都会受损,是因为这一行业并非健康发展,而是存在隐蔽的垄断,其主要问题便是对出租车的“数量管制”和“公司化经营”。
记者了解到,北京出租车行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1992年,北京市开始鼓励全民办出租;1994年,又停止对新的出租汽车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审批,这时出租车牌照的价值开始体现;1996年,北京市对出租车实行总量控制,并使车辆产权从司机转移到公司手中,这种承包经营模式延续至今。
由晨立认为,数量管制政策使行业内既有经营者成为垄断群体,其直接后果是塑造高额利润,进而形成出租车牌照的高价格;从间接效果看,数量管制的结果也事与愿违:一方面无法避免黑车群体产生,另一方面也无法抑制私家车的快速增长。
在由晨立看来,核心的解决方法就在于破除数量管制。“一旦数量管制破除,出租车数量和价格将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行业利润将回归正常水平。质量管制的加强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才是管制者应当关注的重心所在。”
具体而言,首先可以逐步增发个体出租车牌照,包括将部分“黑车”合法化,从而逐步实现数量增长、价格降低和质量提升的目标;二是推动“约租车”市场合法化。由晨立说,这一出租车服务模式在国内虽刚刚起步,却发展迅猛。“改善法律环境、开放约租市场,可能也是未来出租车行业管制改革最有效、最简便的途径之一。”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