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评论> 吴迎秋专栏专题 >正文

东风日产的内功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5月16日 08:51   汽车商报  吴迎秋 字号:

  在中国的合资车企群体中,东风日产是个例外:很多时候它不像个合资企业。

  合资车企都头疼产品引进——外方的胆子太小、步子太慢,但东风日产的产品一款接一款,短短几年就成了中国产品线最丰富的合资乘用车企业;合资车企中外方都为产品定价闹得不可开交,但东风日产却总能拿出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它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做到这一点并没有什么独门秘诀,合资企业大都知道: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把合资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然而,要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过去这些年,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新车晚间就要上市,当天下午车企内部还没有就价格达成一致。

  达成一致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用实力说话,强势的一方说服另一方。在汽车合资企业当中,如一汽董事长徐建一所说,就是“能力决定权力,权力决定利益”。从这一点上看,东风日产的中方显然是有能力的:10年实现累计销售400万辆,东风日产是同期增长速度较快的车企之一;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东风日产都有销量位居前列的产品;南方雪灾、日本地震、钓鱼岛事件,东风日产都是反应最快、受损最小的企业;东风日产的中方领导,无论是任勇还是任勇麾下的几员大将杨嵩、叶磊,都是中国汽车圈最为活跃、最受关注的营销高手,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日方合作伙伴的认同——前任的日方营销总部长余村健一郎曾对现任总部长木俣秀树说:当你觉得拿不定主意或无法决策的时候,请相信你的中国伙伴。然而,东风日产的中方并没有倚仗自己能力来“压服”日方。他们达成一致用的是另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建立“相互信赖,高度融合”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消弭对立思维带来的消极影响。

  据了解,为了建立这种文化,东风日产内部下了苦功。2003年,东风日产成立,在度过短暂合资“蜜月期”后,合资出现了利益冲突、资源错配、策略僵化、信息不畅等问题,产品的销量也开始下挫。当年底,东风日产启动了对中日员工的大调查,把最细节的冲突总结归纳了217个问题。随后的2005年1月,东风日产召开“东莞会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问题细到什么程度?一位销售部门人员回忆说,“日方一位高管是个完美主义者,对PPT的要求非常高。有一次,我的PPT做得比较简陋,这位高管让我重做。当时我就不理解:销售一线等着我们作决策,我却在办公室美化PPT!像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提,而且双方都提”。最终,“东莞会议”形成了数百页的《东风日产行动纲领》,从此,企业实现了“合资”到“合心”、“合心”到“和谐”、“和谐”到“合力”的转变。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协调双方关系的文件其他合资企业也都有,没什么稀奇,也未必管用。但如果了解“纲领”出台的过程,你会发现,作为东风日产企业的“基本法”,它不是领导制定、向下宣导,而是建立在中日双方大量基层员工的参与、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所以,数百页的文件不用死记硬背,已经固化在了每个人的行动中。也正因为如此,8年间,中日双方领导轮换了几茬,但中日双方的融合却始终向前推进。

  如今,中国汽车的合资合作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关于什么是合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合资企业的内功正出现越来越多新的说法。有说本土化、有说合资自主,但在我看,建立真正合资企业独立的文化或许同等重要。东风日产的案例即是明证。

  吴迎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DOVE)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