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十年
文/杨丽婧
2001年4月25日,由福特和长安汽车共同出资的长安福特正式成立,当年,有媒体将此项合作称之为“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然而十一年后,这只金凤凰未能展出自己美丽的羽毛,相反,而那些比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家雀,如今都已长成了雄鹰。
如果评选被中国消费者低估的品牌,福特汽车应该榜上有名,而且很有可能位居前列。与通用、大众、丰田等全球竞争对手们相比,命运多坎的福特汽车在中国总是未能踏准鼓点。
1995年,福特进入中国市场,只晚于1984年进入中国的大众汽车。当时的福特是全球车企巨头中排名仅次于通用汽车的巨头。而它与通用公司之间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抢夺战,迄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从1999年到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从200万辆猛增至1850万辆,并于2010年提前完成了2000年通用汽车前任总裁瓦格纳“到2025年,生产量将达到1700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预判。而老对手通用汽车更是脚底生风,与上汽集团合资的上海通用也连续多年问鼎国内车企销量冠军。2011年在华销量高达255万辆,市场份额达到13.8%。
反观福特的发展,不禁让人唏嘘。从全球榜眼一路滑落至第七的同时,福特在华表现也不容乐观,到2011年才实现51.9万辆的销量,不仅远远落后于通用、大众,甚至被后来进入中国的丰田、本田、日产和现代起亚汽车甩在了身后。
如今的被动局面,让福特汽车错过中国车市黄金般的十年发展期,这与福特汽车金融危机期间的全球大整合影响,亦与福特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在华战略过于保守密切相关。
而且,福特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伙伴长安汽车并不具备上汽、东风和一汽这些大集团所具有的人财物等诸多优势,与马自达剪不断理还乱的多角关系僵持也是阻因之一。
为何是长安?
福特为什么会与长安结成合作伙伴?
早在1978年,福特公司就已经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开始积极寻求合资方,先后与沈阳松辽汽车、东风汽车、湘潭江南奥拓等公司有过接触,但由于文化理念、体制差异等原因宣告失败。1995年福特成为江铃汽车的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商用车市场。两年后,双方联合开发的全顺商用车进入市场。1998年江铃汽车完成B股增发后,福特持有江铃约30%的流通B股,成为江铃第二大股东。在与江铃汽车共同探究商用车市场水深的同时,福特不忘继续寻找有可能带它走入乘用车市场的合作伙伴。
1996年,福特将目光转向上海的轿车项目,而当时与它竞争的正是老对手通用。据说,当时通用开出的16亿美元的合资高价打动了中国政府,而福特以1亿美元的差距错失了进入乘用车市场的先机和一位优秀的合作伙伴。
在这种情况下,福特挥师西进,向位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腹地重庆的长安汽车频频示好。
长安汽车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国有企业,也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是晚清政府建立的29个近代兵工厂中唯一整体保存到现在的企业。1982年长安开始引进日本铃木微型车技术,开发生产微型汽车和发动机。之后成功摘取中国微型车产销量第一的桂冠。除了看重长安汽车在我国微车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名正言顺地生产轿车也是福特选择长安汽车的原因之一。长安汽车拥有国家审批的15万辆轿车项目,是国家定点轿车生产基地之一。15万辆的份额与铃木合资中用去10万辆,剩余5万辆份额是吸引福特的关键。
2001年4月25日,由福特和长安汽车共同出资的长安福特正式成立,当年,有媒体将此项合作称之为,“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然而十一年后,这只金凤凰的羽毛被淋湿,难以展翅高飞。而那些比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家雀,如今都已长成了雄鹰。
千头万绪三角恋
如果说大众与一汽、通用与上汽的合作关系尚算融合,福特与长安的关系则长期微妙。相比一汽因“共和国”长子的身份享受的各种关爱,上汽因长三角相对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经济开放程度而拥有的各种便利,东风由于历久弥新的企业文化而形成的兼容能力,长安汽车在第一集团阵营中并无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西部汽车工业发展仍以大型载重汽车和大中型客车为主,加上重庆地区交通状况的影响,原料进入与成品输出存在许多问题。同时,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就地消化能力远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因此,2003年福特家族传人比尔? 福特到访中国,宣布与长安汽车共同追加投资超过10亿美元后,福特开始沿长江寻找重庆之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南京被纳入视线。2004年2月21日,长安福特和江宁开发区代表签署土地使用权备忘录,第二工厂确定设在南京。2006年3月,马自达汽车参股长安福特,公司正式更名为“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从外表上看,起步晚、遭遇诸多阻碍的福特终于开始顺风顺水,实则平静之下暗流涌动。两者融合已属难事,一家合资企业中融入三种企业文化,再加上成立初期重用台湾福特六和公司的本土化人才,导致多种势力在华角力。
“在合资公司举办的活动上,特别是新车上市发布会上,几乎看不到合资中方的印记,会场上下左右突出的都是福特的Logo。”这一点就时常被圈内媒体提及。并且,相比近年来上汽、一汽、东风数百亿元的年利润额,长安的盈利能力一直不强,而且长安汽车的发展重心一直围绕自主项目展开,力不从心的长安似乎也无法给予福特更大的支持力度。
同时,马自达的“桀骜不驯”也让福特头疼不已,2005年爆出的“马自达3停产事件”更让福特在华的发展蒙上阴影。因股比低而在合资公司没有话语权、分外“受气”的马自达从2010年开始就有了分家的念头。经历多年的牵牵绊绊,2012年8月,福特和马自达在中国的6 年“恋情”宣告破裂,长安福特马自达正式分立为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两家公司。
长安福特马自达从“停产”到“闹分家”,股比关系、利益纠缠使得福特的发展受制于多方牵绊。合作不仅没有形成强大的合力,把过多的精力都花费在了内耗上。福特错过了中国汽车市场的黄金十年。
争议“台湾帮”
除去长安、马自达两个合作伙伴,还有一方势力不得不提及,那便是曾为福特在华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之后又成为桎梏的“台湾帮”。
上世纪70年代,福特在我国台湾地区成立了控股合资企业福特六和,并迅速发展为台湾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台湾扎根近30年后,2001年,福特进入中国大陆轿车市场,长安福特成立。
由于两岸的民族文化和消费习惯十分接近,福特在台湾培养的人才和积累的管理经验,无疑成为福特在华开疆辟土的制胜法宝。因此,福特从福特六和引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包括昔日的“黄金三人组”,前福特中国董事长兼总裁程美玮、前福特中国副总裁许国祯,以及前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沈英铨。
随着“台湾帮”掌控权的不断加大,在福特中国及合资企业内部,“台湾帮”愈发强势。这让来自福特总部的其他外籍领导十分不满。自从2006年台湾福特六和的总裁沈英铨取代仅任长安福特总裁一年的施滨德后,福特中国内部更是分裂为台湾和美国两个派别。福特在华销量喜人的那几年,福特总部对于“台湾帮”的强势尚且可以容忍,但随着福特在华销量增速的放缓,加上与其控股子公司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有力调节,2008年起,福特终于放开手脚对内部领导层展开调整。为期两年的人事变动是福特进入中国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调整。直到前长安福特马自达总裁沈英铨的退休,福特中国管理层的“去台湾化”告一段落。
并且随着之后接手中国及亚太地区事务的韩瑞麒和萧达伟的升职,腾出的福特中国一把手的职务终于交入曾任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副董事长罗力强之手,罗力强将担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及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三员大将的升迁说明一再错过“中国浪潮”的福特公司愈发重视中国市场。而且,经过中国大陆、美国和台湾市场历练的刘淳玮、刘宗厚、叶明信等台湾汽车人才再次加盟当前蒸蒸日上的长安福特销售队伍,说明福特汽车已经寻找到中国市场的驾驭之道。
一直忙于斡旋合作关系的福特,在经历了“分手”、“家变”等重重历练之后,想必在处理“家务事”的经验与能力上,也该有所建树。如今轻装上阵,福特与老搭档长安汽车能在痛失最好的十年之后,开辟出新的局面吗?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