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了5月份国内机动车市场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来看,5月份国内车市可用“两降一大”来形容。其中机动车的产量和销量均出现环比下降,而库存量则继续增大。对于厂商与经销商而言,5月其实并不是最难熬的,因为市场淡季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6、7月,才是真正考验营销功底的时刻。
●库存隐忧浮现
在销量连续13个月保持月均百万辆以上后,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季度整体产销率为98.78%。这表明,汽车行业的产需供求已从2009年的供不应求,发展到目前的基本供求平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销售同比激增72%,但4月的同比增长仅为33%。进入5月后,乘用车库存有所上升,达到54.75万辆,比3月底增加1.81万辆。这还是不包括经销商库存的数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说,考虑有运输和终端库存情况,估计总行业库存为1.5个月的产销量,也就是将近200万辆的库存。
“今年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全面弱化,如购置税减免缩小、用车的成本增加,包括停车费和油价上涨等都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购车热情心理;同时CPI的上涨,如大蒜、绿豆等价格飞涨也给消费者造成了心理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会长苏晖表示。
“2009年车市非常火爆,2010年大家公认是回归理性增长的一年。但也要看到,不少汽车企业制定的产销目标依然很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进军表示,虽然目前压库、价格战的问题尚不明显,但到2010年下半年,这些现象将难以避免。
●降价促销难挽颓势
对于5月车市遇冷最有力的说明便是部分车型的降价。不少自主品牌和日韩系车的价格出现了大幅走跌。虽然有些车企负责人表示,车市遇冷只是短期现象,回暖是迟早的事情。但部分业者却对下季度的车市走向预计并不持乐观态度。
从市场上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经销商均针对淡季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计划,但收效甚微。不少车企高层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目前降价促销已经不再是“救市必杀技”,只是市场大环境使然。而且只会加剧消费者持币代购的现象,对库存消化有害而无利,对品牌形象也是一种损害。
当前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比较严重,再加上受楼市低迷以及国内整体通胀的影响,很多消费者都暂时搁置了购车计划,转为等待和观望。而且不少消费者并不认为6、7月的淡季适宜出手购车,大多数人仍旧等待传统的金九银十以及年终的促销。
据了解,不少品牌已经计划在进入7月后,将减小降价促销力度,转而投放新车、改款车,或是启动大型品牌宣传活动,来刺激车市。这也预示着6月将成为车市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