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险市场完成转型 电话投保与传统渠道并驾齐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2日 16:37  新浪汽车综合

  当前,电话车险已经成为了一个和传统代理渠道并驾齐驱的投保方式。短短两年时间,其市场扩展范围之广,车主接受程度之快,令平安等企业始料未及的。这些变化,集中体现在了09年车险电销业务的井喷式发展。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电话直销阵营

  2009年3月,持照观望多时的人保、太保开始发力电销市场。纷纷设立电销运营中心,在全国展开了电话车险的业务运营。除了产险三大巨头全部进入电话车险领域之外,许多中小保险公司也纷纷在全国各地报批经营电销资格。众多保险公司地加入,让国内车险行业迈进了新旧交替的变革中。

  自2007年7月31日,平安报备的电话车险专属产品首家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以来,目前,直销电话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已增至9家,电话车险开始从“平安的特色产品”转向“以三大保险公司为首,多家参与”的百花齐放的竞争态势。

  利润导向与客户导向是众多保险公司大力开展电销业务的根本原因。

  首先,电话直销模式改变了以往保险公司“有保单无客户”的尴尬——之前的传统渠道,无论保险公司占有多大市场,客户始终属于代理渠道,而电话直销模式则不依赖于代理渠道,直接掌握客户,容易形成大量忠诚度很高的客户。相关数据表明,传统模式的忠诚度只有大约20%,而直销模式的忠诚度在60%-70%之间。

  可见电话直销模式是一个“既有保单又有客户”的稳定运营平台。

  其次,电话直销模式为保险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盈利空间。电话直销由于采用高科技的网络化集中运营,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大笔的运营成本。同时,由于电话投保商业险,价格可优惠15%,车主对价格的认同率较高,忠诚度也高。因此,保险公司能够从中选取优质客户,从而降低赔付率,增强盈利能力。

  显而易见,良好的盈利能力与稳定的客户关系,是电销模式备受保险公司青睐的两大原因。

  车主对电销接受度直线上升

  当前,有媒体针对车险投保渠道的一项调查显示:网电投保的车主已经站到了约17%,仅次于4S店与保险业务员,而超过了代理公司等其他渠道。

  而从全国的增长数据来看,平安电话车险09年7月份呼入量与08年7月份相比,增长了115.2%。

  而电话车险最为成熟的上海,无论是呼入量增长还是车主的忠诚度,

  对比08与09两年,都有明显提高。上海市平均每月约有8.3万车辆车险到期,在这些车主中:08年有6%的车主打电话主动呼入,而09年则是08年的2.5倍,达到了15%。而忠诚度也有了明显提高:08年平安电话车险上海市场的忠诚度仅为50%,而09上半年忠诚度已经达到70%。

  电话车险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电销模式的开展引自国外成功的经验。在国外发达保险市场,电话营销已经成为车险业务的主流渠道。根据罗兰·贝格金融评论,“金融和保险体系越发达的国家,保险的直销比例也就越高。”据悉,英国和美国的独立/直销渠道比例高达61%。这也为国内车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当前熟悉网络、喜欢网络的新一代车主群体在不断扩大,网电化营销方式将逐步在各个行业取代传统模式。因此,无论是从国外的经验还是中国的发展来看,电话车险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投保模式。

  而就发展速度而言,网电投保与其他投保模式呈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车险的直销大趋势在09年开始显山露水。

  服务是电销未来竞争重头

  进入09年以后,市场竞争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之前,只有平安大力发展电话车险,而竞争的本质也是电销模式与传统模式的竞争,因为价格的优势,电销优势比较明显。而当前几乎所有主流保险公司都开始开展电话车险业务,大家在价格优势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服务的竞争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平安电话车险在全国各地推出了诸多特色服务,受到车主的认可,对电话车险业务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服务包括:面对全国推出了“万元以下三天赔付”,同时率先将运营队伍与销售平台剥离开来分别管理,实现了地空结合。并统一了配送队伍的服装和标识;北京推出了五环内非保险事故免费道路救援(紧急送油,紧急加水,更换备胎,拖车牵引等);上海推出了代步车服务;广州则推出了“电销大管家”服务。

  随着电话车险业务不断成熟,客户对服务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服务,无疑是未来电话车险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平安电话车险有着清晰的认识,在不断完善现有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了能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客户的需求,2009年,平安电话车险将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编辑:张薇薇)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