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挽救生命刻不容缓 当前的行人安全保护技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 08:51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讯  一谈起汽车安全技术以往我们都更多关注汽车对乘员的保护,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马路上车辆的越来越多,大力呼吁车辆的行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显示:近年来,我国行人因交通意外死亡的人数占26%左右,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行人死亡已占到近4成。而今年频繁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更是令人深思:南京、成都先后出现醉酒驾驶致多人伤亡的事件,杭州则因为先后出现飚车撞死大学生和醉酒后撞击斑马线上行人的恶性事件而广受关注。

  目前国际上用于车辆的行人安全保护装置可分为4大类:一是发动机盖弹升技术;二是行人安全气囊系统;三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四是保险杠改进。几乎所有先进的技术都是以这4类技术为基础开发的。

  发动机盖弹升技术

图为英菲尼迪G37的发动机盖弹升试验
图为英菲尼迪G37的发动机盖弹升试验

  发动机盖弹升技术能够使发动机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瞬间鼓起,使得人体不是碰撞在坚硬车壳上,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汽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如果速度很快,行人腿部就会被撞起,然后头部撞在发动机盖或前挡风玻璃上。发动机盖下面就是坚硬的发动机,如果直接相撞的话,必定会对行人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因此,要想保护好行人的头部,发动机盖与发动机之间就必须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很长,无疑会增加发动机舱的高度,影响整车的风阻系数。日产汽车公司推出的发动机盖弹升技术。其原理是在前保险杠内安装碰撞传感器,如果检测到碰撞到行人,车辆就会自动启动发动机盖弹升控制模块,车内配备的弹射装置便可瞬间将发动机罩提高,以减小碰撞时对行人造成的伤害。这项技术已经被配置在英菲尼迪G37上。

  防碰撞行人安全气囊系统

图为最新的车外安全气囊

  行人安全气囊系统则以气囊为碰撞缓冲装置。为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发动机盖以及前挡风玻璃附近设置安全气囊,两者配合使用。发动机盖气囊在保险杠上方紧靠保险杠处开始展开。碰撞前由一个碰撞预警传感器激发,50至75微秒内完成充气。充气后的安全气囊在两个前大灯之间的部位展开,由保险杠顶面向上伸展到发动机盖表面以上,保证了儿童头部和成人腿部的安全。 前挡风玻璃附近的气囊系统的作用则提供二次碰撞保护,防止行人被甩到发动机罩上,然后被前车窗底部碰伤。该系统包括两个气囊,各由前挡风玻璃向一侧的A立柱延伸,气囊由传感器探测到行人与保险杠发生初始碰撞后触发。目前只有在一些高档车上才能看到这样的配置。

  一个由Carnfield大学的RogerHardy领导的英国团队目前也开发了一种安装在引擎盖上的安全气囊系统,这个系统理论上可以在车辆和行人面对面碰撞时提高行人的安全性。这个气囊平时就安装在引擎盖下,位于挡风玻璃的下部,不会影响到司机的视线。在碰撞发生前,这个安全气囊会打开以保护即将和挡风玻璃或者A柱相撞的行人。同时引擎盖将会升起一个小角度以增加引擎盖同引擎之间的空间,让行人不至于来个坚硬的碰撞。这个团队相信这套系统将会在未来5年内用到量产车上去,它的成本不高,而且能够减少50%的行人伤势。

  车辆综合电子安全保障系统

图为ONSTAR系统的主要服务内容
图为ONSTAR系统的主要服务内容

  这套系统其实一套综合系统,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能对行人采取主动保护,在事故发生以前就及时通知驾驶员,避免车祸的发生,将事故的损伤降到最小程度。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是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它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涉及到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显示技术、驾驶状态监控技术等。这些车载设备包括安装在车身各个部位的传感器、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具有事故监测功能,能随时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向驾驶员提供车辆周围及车辆本身的必要信息,并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进行车辆控制,从而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在雷克萨斯的高端车型上,就有类似配置,雷克萨斯还在前方雷达探头使用双感应探头,一个探头探测前方坚硬物体用来预防车内碰撞的,一个探头探测前方软性物体,如行人和动物等,用来启动对车外的行人保护措施。奔驰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独有技术,比如全新奔驰E级车上所采用的夜视系统,可以在夜晚高亮显示行人,这样如果有行人出现回在第一时间让驾驶者注意到,避免危险发生。

  除此之外,宝马的Assist系统、通用的Onstar系统和其他制造商的支援网络呼叫系统都能为救援提供帮助,凯美瑞240V也拥有精确定位和人机对话的G-BOOK技术。这些都对事故发生后争取救援时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保险杠的改进

内置的缓冲模块可以减少撞击时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内置的缓冲模块可以减少撞击时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保险杠改进是对保险杠外形进行优化设计,或在保险杠的适当地方放置高密度泡沫材料,使碰撞的伤害减轻。在汽车撞上行人时,保险杠会对行人的小腿造成很大伤害。采用吸能较好的材料是减轻伤害的有效方法。美国拜耳材料公司(Bayer)开发出一套利用聚氨酯泡沫制造的保险杠吸能系统。这种材料的保险杠会在撞击时破碎,是一种质量轻、吸能好的保险杠,目前已在凯迪拉克STS上投入使用,在NHSTA(美国国家公路安全局)和IIHS(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行人保护成绩。除采用新材料外,改进保险杠的外形设计也可以提高行人保护能力。即将保险杠的碰撞点抬高,并尽可能不出现尖锐的突起,使整个前脸呈圆润的造型,从而降低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

  国内自主品牌现状:

吉利的EC718在进行行人腿部伤害测试
吉利的EC718在进行行人腿部伤害测试

  国内自主品牌在行人保护方面研究近些年来开始逐渐重视起来,汽车厂商在新车研发的时候都要专门考虑行人保护方面的工程设计和进行相关实验,吉利在这方面目前有一些突出的成就,据吉利研究院工程师介绍,吉利去年就在欧洲E-NCAP六大官方认可试验室之一、著名的汽车安全碰撞试验室,西班牙IDIADA试验室进行了EC7系车型“行人保护”碰撞测试,包括两项强制性测试(小腿撞击保险杠测试、儿童头部碰撞发动机罩区域测试)和两项非强制性测试(大腿撞击机罩前边缘测试、成人头部碰撞风挡玻璃区域测试),均达到了相关标准,顺利通过了欧洲EC第一阶段法规认证,即行人保护方面的法规认证。

吉利EC718上标注的儿童头部可能出现的碰撞点
吉利EC718上标注的儿童头部可能出现的碰撞点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EC7系车型头部撞击发动机罩区域的成绩已经达到了EC第二阶段法规认证的伤害值水平。这是由于EC7系车型机舱空间大,发动机罩内外板的变形量大,从而使得头部碰撞加速度值降低到伤害最小的程度;在车型结构布局的时尽可能地规避不利的布置,包括蓄电池等;在发动机舱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头部碰撞的吸能性等。

奇瑞A3在进行前发动机盖行人头部碰撞点试验
奇瑞A3在进行前发动机盖行人头部碰撞点试验

  同时自主品牌的另一面大旗,奇瑞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国产自主产品的翘楚之一奇瑞A3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行人保护因素,奇瑞A3严格按照美国行人保护标准进行,在头部伤害HIC值等指标上达到国际标准,尤其在事故中受伤比例最高的头部和下肢防护上,予以了高度的重视。

本田将进行国内首次车外假人碰撞试验,力图减少对行人的碰撞伤害
本田将进行国内首次车外假人碰撞试验,力图减少对行人的碰撞伤害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关于行人保护的意识开始逐渐加强,各大厂商也对行人保护逐渐重视起来,本田在8月份开始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进行行人保护碰撞公开试验,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车外假人碰撞试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舆论的关注相信未来我国在行人安全保护方面也将越来越重视,也希望过去发生的那些悲剧有可能不在重演,多一分保护也许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



  声明:新浪汽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陈浩)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查看更多枪稿雷文>>

支  持

好文章

枪  稿

雷  人

无  语

标题党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