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产业内幕:未按标准生产却用作校车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校车事件令质疑校车生产安全标准的声音不断涌现。上周,中通客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爆料,一些客车企业并没有遵照校车标准生产校车,但是最后却作为校车用途,而且有些原本就没有校车采购体系,买卖方市场上的“校车”概念也不成熟。虽然去年7月我国已经正式实施了一套校车标准,但是落实到企业又经过了很长一段间隔。以上诸项问题的存在,都是导致校车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无“校车”概念
“校车销量分为两类:一类是专用校车,一类是营运校车。区别在于营运校车不是按校车的标准做的,但是最后用作校车。”11月30日,中通客车技术支持工程部的肖力(化名)告诉记者,例如有些高中的校车订单是按“普通车”订的,最终却用于校车营运。
在中通这样的企业里,校车板块并不算是特别引人关注的部分,其主要业务还是长途客车、公交、旅游大巴等方面。“校车”的概念,公司在近半年内才刚刚明确,并由此启动这块市场。
在肖力看来,这是一个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市场上也没有正规的‘校车’概念。”宇通客车品牌管理部的邵中表示,“现在国内校车市场刚起步,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实际上,国家颁布相关校车标准已有一年半的时间。2010年7月1日,《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即所谓的“校车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是针对小学生校车安全事故频发,配合硬件设施制定的一套正规校车安全设计及操作规范。
但是,校车企业对于标准的反应却明显滞后。一些客车企业原本没有专门的校车采购体系,今年3月才开始按“专用校车”采购,而此前,“都是按照大巴车和小型车销售出去,甚至借用成人车做小学生的校车。”
肖力将企业的滞后反应归结为两点,即:国家校车标准出台较晚,企业准备需要一段时间,另外,国内校车买卖市场的不规范状态很难立刻改变。而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正规校车的生产成本、养护费用相对较高,使得该标准很难得到全力执行。
随着政府的关注和介入,上述校车概念不明确的情况有望扭转。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涉及、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