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客车>正文

尺度难握 商用车行业深陷“慢之惑”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6:31   商用汽车新闻  王博 字号:

  月前,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登载了一篇分析中国汽车行业的文章,大意为中国现在试图压制汽车销售。这篇文章提到:在中国的汽车产业经历了10年发展、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汽车产业之后,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如今另有考虑。在近日的会议上,官员们要求中国的汽车厂商从生产更多汽车转向生产更省油和更先进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的负责人表示:“为了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我们不应该只注重销量……”

  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持续了不少年头。今年以来,利好政策退市、消费能力降低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拖慢了行业前行的步伐,商用车也不例外。

  急速奔跑了那么久,商用车行业难道就不能停下来歇一歇,反思一下以往走过的路,筹划一番未来发展么?

  慢之状:只得不失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不是“怎么慢下来”,而是“为什么要慢下来”。足见商用车行业对于“慢下来”的抵触。

  商用车行业慢不下来,本质上是在忧心优胜劣汰。行业形势大好,企业趋之若鹜,生怕抢不到更大的份额,失去做大的时机;市场环境变坏,企业希望率先突围,抢下复苏的先机。

  所以,在商用车行业里,基本不会出现“急惊风碰上慢郎中”的事情。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里,不会存在谁等着谁的竞争模式。只不过,在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后,商用车行业赢得了什么?

  “现在的情况是,商用车企业可以说是占领了市场,又失去了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分析道:“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取得好的销售业绩,我们拿下了销量,失去的却是对市场的引导力。”

  商用车行业慢不下来,却是只想着“得”,不情愿“失”。长此以往,恐怕终会陷入“有得必有失”的循环中。

  慢之惑:尺度难握

  慢不是停滞,而是理性发展的基础;快不能不计代价,慢不能没有条理。快与慢的标准是商用车企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在一片快进声中,也有商用车企业保持着冷静。比如,在新能源客车大热之际,还是有企业不盲从,而是在认真研究市场走向和车型需求。遗憾的是,对于躁动的整个行业来说,这样的企业太少了。

  相信企业都明白这样的道理:连年累月的快速发展会埋下很多隐患。有两个案例可作参考。其一是丰田汽车在跃居榜首后遭遇的诸多麻烦,矛头直指扩张过快带来的管理隐患。其二是中国高铁“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其根源也在于快速发展导致的根基不稳。

  商用车行业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这不单是中国重汽面临的课题,而是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尽管如此,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仍表示,重汽作为领军企业,不会把目标定得太低,企业肯定要保持增长。

  这种快速增长感,已经让很多企业欲罢不能。据记者了解,为了完成产销目标,有的企业甚至不惜主销盈利能力不高的低端车型。不光整车,零部件行业也是如此。“现在大家都要做发动机,单从这一点就感觉都不冷静。”一位发动机业内人士感叹道。

  “企业发展得好不好,不能光看销量,还有一个指标值得借鉴,那就是应收账款。”某客车企业销售负责人指出。为了快速发展,这一指标也水涨船高,当超过承受能力时,企业恐将疲于应付。

  慢之道:掌控节奏

  所有企业都想成为百年老店,这需要积累和智慧,仅凭冲劲儿很难做到。就像跑马拉松,取胜的诀窍绝不是起跑时的一味抢先,而是在全程各阶段节奏的准确掌握。

  “在商用车行业里,你觉得谁是领袖?”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表示:“我不认为谁是领袖,大家都很被动。我们实际上都在被选择,而不是主动去引导行业。”这句话道出了商用车行业的尴尬,哪怕是在连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下。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进一步分析道:“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掌握的弊端在近两年逐渐显露,且越发突出。另外就是人才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培养机制,特别是专业人才。”

  为了发展而发展,其实是在耽误后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企业看到的和满足的多是阶段性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掌控不了发展节奏,实际上是影响商用车企业慢不下来的关键所在。

  关键是,总是疲于应付快需求的企业,何时才能慢下来认真思考掌控节奏的问题呢?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