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与权力?权威与公信?大奖与市场?中国与世界?地区与全国?越来越多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部件商)面临如何选择展会的难题
王健
《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
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
2010年春,正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展览会的繁忙季节,仅标称“国际性”的展览会就有三个(平均每月举办一次),再加上不下10个的“全国性”展览会,一时间好不热闹。
自2000年以来,我有幸在中国和欧美各国参观了各种专业展览会,并以多种角色参与其中的活动,如观众、展商、专业技术论坛策划者、大奖评审团评委等,对专业展览会感受最深:展示最新产品和服务,学习竞争对手的经验,观察市场趋势和发展机遇。
我认为,尽管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巴士与客车制造中心之一,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专业展览会的规模可与两年一届的比利时世界客车博览会和汉诺威商用车博览会(IAA)相提并论,其国际影响力更是无法比拟。
从中文媒体报道看,如此众多的专业展览会似乎标志着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业、道路旅客运输业和公共汽车运输业的景气。然而,最近在行业里流传的一个笑话,却无意间点破了这些展会的“天机”:
一位行业主管机构的领导去参观某个客车展览会,在展馆里没有看到其他观众,于是就批评展会的主办机构说:我来参观你们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不该清场呀!此话正好被一些展商的工作人员听到,他们不禁心中好笑:谁在为你清场呀?
巴士与客车展览会的真实情况是:虚火正旺,隐患多多:一些面向国内地区市场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兴高采烈地张扬:荣获多项“全国大奖”或“国际大奖”;而一些面向国际市场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则公开抱怨:在“国际性”的展览会上,几乎没有看到几个外国观众;更有趣的是,许多展商的送展车辆连车门都还没有打开……
透过这些中国展览会的浮华表象,可窥视出其弊端:巴士与客车展览会市场缺乏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主办机构要想促进展商与观众之间互动交换资讯,达到认知、认同和商业交易,必须建立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这是评估展览会信誉的关键因素。
展览会的基本形态就是陈列物品并供人参观和欣赏的集会。欧洲展览会是从中世纪的周市(每周一次的集市贸易)演变而来,古罗马的鱼市、米市、油市都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活动的场所。从19世纪开始的商业主义,逐渐形成较大规模的展览会,并具有很强的贸易性。
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诞生在德国,以展出样品为主;而传统庙会式展览会以贸易为主,这是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别。现代展览会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由主办机构、展商、观众,以及展览馆业主、展台承建商等组成,他们互为关系,并遵循合约、场租、摊位、按金及罚则等守则,以及一些潜规则。
从国内三大巴士与客车展览会的主办机构来分析,大体上可以区分为商业展和形象展。
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简称上海客车展)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展览会,由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以比利时客车联盟(BAAV)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的名义主办,典型的商业展会。
中国国际客车及零部件展览会(CTIB,简称城市客车展),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员会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及其科学技术分会的名义主办,似乎具有半商业与半形象展会的意味。
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简称北京客车展),是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与北京市贸促会以交通运输部的名义主办,属于比较典型的形象展。
上海客车展是从比利时的世界客车博览会衍生出来,并按专业展览会进行组织,颁发一系列BAAV大奖来吸引中国展商(尤其是零部件展商)。
城市客车展利用原建设部主管城市客车事务期间所遗留下来的学会机构,不定时地举办各种主题展览会,以颁发名目繁多的大奖来吸引展商。
北京客车展试图利用交通运输部统管全国道路旅客运输和城市公共汽车运营的新契机,创办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巴士与客车专业展览会,因为主办机构具有评定运营客车等级标准的“公权”,其展会规模最大。
客观讲,三大巴士与客车展都已形成一定气候,并初具各自特色。亦因此,越来越多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部件商)面临如何选择展会的难题:关系与权力?权威与公信?大奖与市场?中国与世界?地区与全国?经过这一系列的疑问之后,部分制造商理智地做出了选择,而大多数制造商仍然处于迷茫当中,不知该如何判断和选择。
其实很简单,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观众中有多少人有助于实现市场销售(潜在客户),即买家的数量和质量——展览会成为市场营销中拓展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商和观众参加展览会最终能取得的最大效益,还取决于宣传和广告的成效。
上海客车展借助BUSWORLD在欧洲巴士与客车行业的影响力,一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客车专业展览会。但主办单位现在却被公开揭批缺乏专业性,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城市客车展一直高举客车用户的大旗,以各地公共巴士的批量采购(招标)为由头招展,但却从来没有组织过一项公开的巴士招标活动。
北京客车展的主办机构既不担忧展商问题,也不关注观众多寡,似乎大家都很乐意在“客串”展览会的不同角色,各取所需。
从专业角度评判,一个展览会,不仅要看其展览面积、展商和观众量,还要看它所组织的技术交流。试想,一个连简单的官方网站都没有的展览会,如何联系展商和观众?如何促进他们之间的商务合作?如何搭建商业贸易平台?媒体可以为展览会营造出一时的浮华景象,却很难保证获得业界的认同。
专业的技术交流和客观分析报道能长期吸引展商和客户的关注,这是确凿无疑的。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业和运营正处于从产业规模发展进入质量发展的历史转折时期,通过专业展览会来展示新产品和推广新技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期待在竞争中产生有影响力的中国巴士与客车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