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征战欧洲 华晨出口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3:53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首批3000辆中华尊驰即将于本月底从大连发往德国不来梅市,在未来5年内,华晨将向德国共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

  在未来5年内向德国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华晨拿下的这笔在自主品牌出口史上最大的定单已成为近期业内最受关注的焦点。记者近日获悉,由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带队的签约团已于本周回到国内,顾不上颠倒时差,他们已开始投入新的战斗——首批3000辆中华尊驰轿车即将于本月底从大连发往德国不来梅市。

  作为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的自主品牌,华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民族英雄”。不过在这个问题上,华晨汽车的销售负责人似乎不愿过分渲染,自签约回国后一直都保持低调。

  客观来讲,华晨出口德国的确为自主品牌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堪称自主品牌的破冰之举,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从谷底扶摇直上的华晨还将迎接更加严酷的挑战,此时的赞誉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欧洲征程一波三折

  事实上,华晨自主品牌轿车进入德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整个谈判过程持续了两年多。由于德国拥有世界顶级的汽车技术,市场准入门槛高,因此在最初的项目谈判中,华晨并不主动。

  令人意外的是,德国EHH公司董事长哈姆斯却对华晨汽车很感兴趣,并多次亲自来华进行协商,希望获得华晨汽车出口欧洲的代理经销权。

  据记者了解,德国EHH公司是欧洲颇具影响力的汽车物流公司,在德国及东欧境内拥有19个分部,固定产值30亿欧元,在汽车物流、仓储、汽车服务方面经验丰富。

  最终,哈姆斯的诚意打动了祁玉民。今年9月21日,华晨与由德国EHH公司发起的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出口3000辆中华轿车的单子,当时双方就计划要进一步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可就在这个时候,曾在华晨陷入低谷时放弃合作的前欧洲合作伙伴——欧洲汽车公司突然宣布其拥有华晨汽车出口的优先权,并试图通过欧洲汽车进口销售临时法案阻止HSO公司与华晨的合作。

  但事实上,华晨在2005年就终止了与欧洲汽车公司合作的合同,临时法案并不对中华汽车的销售计划构成威胁,华晨在两者间几经平衡,最终选定了HSO,并加速了与其合作的步伐。

  11月27日,在德国不来梅一个晴朗的日子,祁玉民在该市市政厅与HSO汽车贸易公司总经理萨克斯一次性签署了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轿车的出口协议。根据合同,HSO汽车贸易公司将在欧洲经营华晨汽车的进口、物流、网络搭建、零部件供应、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天,HSO公司在波恩组织了大规模的试车活动,并邀请了200多家欧洲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为华晨汽车正式驶入德国拉开了序幕。

  记者获悉,在继今年出口3000辆中华尊驰外,华晨明年还将继续出口1.5万辆中华轿车,开始在德国以外的欧洲国家销售。

  迈出“长征”第一步 摆在华晨面前的一个现实是,拿下这笔出口大定单只能算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中华轿车在欧洲的前途究竟如何,一切还要市场说了算。

  事实上,中华轿车之所以备受欧洲代理商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价廉物美”。有业内人士认为,持续疲软的欧洲市场近些年逐渐加大了对低价位轿车的需求,而且这一趋势正日益显著。据了解,中华尊驰在德国的预售价是1.9万至2万欧元,虽然在出口的中国汽车中已算高价,但这一售价仍不到欧洲产同级车价的三分之二,而与在欧洲市场颇具价格优势的日韩汽车相比,尊驰也要便宜近30%。

  众所周知,欧洲是全球汽车法规最严格的地区,准入门槛相当高,而且即使各方面技术条件都达标,欧洲市场也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考场,因为欧洲人买车除了会考虑质量和价格,还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更注重品牌、血统等因素。

  所以,华晨自主品牌向欧洲市场迈出的第一步,仅仅是撬开了一道厚重的城门,至于到了里面如何生存才是真正攻坚战的开始,而在此过程中,品牌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显然,华晨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尽管出于风险考虑,华晨没有入股HSO汽车贸易公司,但是华晨并没有忽视对海外市场网络的建设。正如祁玉民所说,汽车不怕有问题,怕的是有了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目前,华晨海外市场网络已经发展到33家,初步形成了华晨汽车及零部件的海外销售网络,而且随着华晨实力的增长,这一网络渠道还将进一步扩大。

  另外,华晨也开始在提高产品品质方面大做文章,为出口做足了准备。今年以来,华晨大力推进以品质为核心的“品质、品牌、品种”三品工程,并高薪聘请世界级质量管理大师──原宝马副总裁施佩尔担任“首席品质官”,在品质控制体系上力求与国际一流水平全面接轨。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华晨毕竟率先迈出了自主品牌大批量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对自主品牌传统形象的提升作用不容小觑,同时华晨这笔出口德国的定单既增强了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信心,也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应该予以肯定。

  为自主品牌破冰

  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蹒跚起步之初,出口就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方向。绕开跨国公司群雄逐鹿、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转而借助海外低端消费市场的养分壮大,是很多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思路。

  然而,历史根源造成了自主品牌“低质、价廉、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形象,也导致了它们在勇闯欧美市场的过程中屡遭碰壁。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美国梦幻汽车公司CEO布里克林首次明确表示将中止与奇瑞的出口合作协议,原因是奇瑞无法满足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所需达到的质量及安全标准。

  与此同时,吉利也推迟了2008年向美国市场出口轿车的计划。

  到目前为止,除华晨已向德国迈出第一步外,自主品牌在批量出口欧美的尝试中基本都是以失利而告终。

  不过,自主品牌再战欧美市场的雄心却没有因此而止步,只是他们已经意识到,光是硬着头皮闯无济于事,只要品质关一天不过,欧美市场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在这条荆棘密布的自主品牌出口道路上,华晨率先闯进了全球准入门槛最高的德国,为自主品牌进一步征战欧美辟出了一个突破口。

  德国市场就像一块试金石,获得其所有严苛的技术认证意味着华晨终于炼出了拥有“金子”品质的产品,而本月底即将驶向德国的3000辆中华尊驰还将在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中,验出“金子”含金量的大小。

  包括华晨在内的自主品牌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继续潜心“炼金”,同时在品牌形象上为自己“再镀金身”。(周洁)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