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专家道出克莱斯勒300C成功三大原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7:57  新浪汽车

  “克莱斯勒在中国是一头睡狮,它将在中国醒来!”克莱斯勒(中国)销售公司总裁艾思孟曾对媒体这样说道。今年7月,克莱斯勒300C荣登国家发改委新公布的第123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在走上国产化之旅的同时,克莱斯勒300C也就当仁不让地接过了重树克莱斯勒品牌的任务。

  作为克莱斯勒品牌的旗舰产品,克莱斯勒300C自上市以来便以其出色的市场表现为克莱斯勒品牌立下汗马功劳。近两年中克莱斯勒300C在北美月销量均超万台,2004年上市以来25个月内累计销量即超过30万辆。应该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这样显赫的销售业绩,不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中少见,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两年中克莱斯勒300C已经将60余项美国及国际大奖收入囊中。

  事实上,除了克莱斯勒集团之外,同样对克莱斯勒300C寄予厚望的还有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BDC)。日前,BBDC执行副总裁董长征曾对媒体表示,克莱斯勒300C将成为2007年BBDC的主打产品之一。

  就在前不久,一个专门针对克莱斯勒300C的高级别的试驾与研讨活动,在BBDC的主持下获得圆满成功。活动中,国内主要汽车院校的学术精英不但悉数到场,通过试驾活动与企业现场讲解,在汽车领域各有所长的专家们还对克莱斯勒300C的操控系统、动力系统、设计风格给予了中肯评价,对国产克莱斯勒300C的市场前景也表示出极大的信心。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汽车院长们在试驾的过程中,不约而同的对300C的独特表现达成了共识。克莱斯勒300C优异的操控性能,澎湃的动力,极富表现力的震撼外观,不仅征服了全球专业汽车媒体,也赢得了来自中国的汽车专家的认同。

  在克莱斯勒300C的操控性一项中,与会的9位专家中两位给出了10分(满分),一位给出了9.8分,三位给了9.5分。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宋传学认为与奔弛共享某些工艺技术比如传动、转向和电气及全轮驱动系统等的克莱斯勒300C,其性能具有强烈的德国特色,在操控方面是德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分享了德国汽车制造业精湛的技术后,克莱斯勒产品的工艺水平已经充分具备了欧洲高档车的鲜明特点,实现了操控性与舒适性的完美结合。

  在半天的试驾活动中,克莱斯勒300C让汽车专家们不仅感受到来自德美的先进技术,澎湃动力也让他们体验了极限驾驶飙车般的乐趣,因此装备了5.7L HEMI发动机的克莱斯勒300C成了专家们试驾最多的车辆。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林逸试驾过5.7L 克莱斯勒300C后谈到:“今天我这种非专业驾驶员也感受到媒体常说的——强烈的推背感!”据了解,这款装备了多排量系统的5.7L 克莱斯勒300C,可以根据输出功率在40毫秒内关闭其中四个汽缸,实现八缸模式与四缸模式的平顺转换,在享受澎湃动力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对于以创新灵感著称的克莱斯勒而言,其产品复古和现代的完美结合,充满表现力和张力的设计使每一款克莱斯勒汽车不但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着一种品味,一种潮流。作为克莱斯勒品牌的旗舰车型,克莱斯勒300C集成了汽车设计领域的最高成就,在优雅、浪漫和尊贵中隐隐宣示的张扬个性,彰显出身份地位以外更为深层次的“人格标签”。也许这就是克莱斯勒作为一个汽车品牌却能够激起现场所有专家的人文感受最为重要的一点。

  “震撼的表现力”是汽车专家们提起克莱斯勒300C的设计风格时使用率最高的词语。“克莱斯勒300C跟奥迪、跟奔驰放在一起,我觉得也非常抢眼。从前边偏45度方向看,克莱斯勒300C确实是美国风格和德国风格完美结合的力作。”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兰凤崇言语中丝毫不掩发自内心的欣赏。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系主任曹立波对克莱斯勒300C的设计也颇为倾心,他说:“这款车的设计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确实给我们带来一种国际大品牌特有的高端感觉。”

  无论是钟情于严谨精制的德国车,还是向往激情澎湃的美国车的用户,相信克莱斯勒300C都将给他们带来不同以往的惊喜都不会让他们失望。可以说,克莱斯勒300C是克莱斯勒重新大举进入中国的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将炸开已经日趋平静的豪华车市场,也将为克莱斯勒品牌在中国的重新辉煌,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