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汽自主品牌的新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7: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12日,在福特行使罗孚品牌优先购买权23天之后,上汽汽车自主品牌商标“荣威(Roewe)”终于揭开了其神秘面纱。高起点打造自主品牌的上汽汽车,也正式进入了品牌传播、新车发布的攻坚阶段。

  雄狮和华表透出浓浓的中国特色、RW两个花体字母巧妙组合、尊贵大气的红、黑、金三色、脱胎于罗孚的盾型轮廓……在人们为上汽失去罗孚品牌后的快速应变能力,以及商标设计方面的独到创意叫好的同时,上汽高起点、国际化打造自主品牌的崭新路径也再次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轿车企业成长得很快,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而且开始批量出口。然而,囿于核心技术、关键人才、资金实力的限制,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附加值高、对行业进步拉动作用强的中高端市场,几乎全是国外品牌的天下。为了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为了中国汽车的国际形象,自主品牌亟待在中高端取得突破。上汽自主品牌剑指中高端的策略,既顺应了行业需要,又与现有自主品牌企业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实为明智之举。

  当然,高起点打造自主品牌,绝非易事。技术瓶颈是第一个“拦路虎”。虽然上汽在20年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在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采购、物流、成本和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网络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且通过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上海大众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具备了外型及内饰适应性开发、底盘调校、燃油标定等能力,但是,离打造自主品牌,尤其是在中高档轿车市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提出了“不关门(不闭门造车)、不排斥(不排斥与外方合作)、不违反(不违反知识产权)、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的“三不一用”方针,抓住与罗孚收购谈判的机遇,以6700万英镑的代价,拥有了罗孚75、25两个平台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单纯的知识产权,无非是一堆图纸和数据,上汽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在罗孚300名核心研发人员中优选出150人,在英国雷明顿成立了Ricardo2010研究所,并委托英国知名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机构Ricardo管理。如今,这150名核心研发人员为上汽开发的第一款基于罗孚75平台的中高档轿车W161即将亮相,全新开发、全新平台、面向全球市场的中级轿车W261已经定型,另一款基于全新平台的紧凑型轿车S161也完成了概念设计。此外,Ricardo2010的研发团队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汽自主品牌全系列发动机的开发,着眼于今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 VCT(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随变排量技术都将陆续应用到上汽未来所有的新发动机上,升功率则全部超过50千瓦。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通过这150名核心研发人员的大脑,上汽购买的罗孚知识产权,才从“死的图纸”真正变成了可不断升级的“活的技术”。而上汽在英国、上海和韩国双龙三地研发团队的合作开发,更让上汽的工程师们拥有了与世界先进开发流程、技术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上汽位于上海安亭的研发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按照规划,到2010年,研发中心将完成投资18亿元,拥有4000名技术人员,并逐步与英国Ricardo2010和韩国双龙研发中心700名工程师实现协同开发效应。

  好技术有了,第二个“拦路虎”是能否生产出质量可靠、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上汽20年合资合作的经验派上了用场。投资方面,上汽自主品牌的工厂投资比两个合资企业都要精益;零部件协同开发和采购方面,上汽现有的配套商网络已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管理方面,借助从两个合资企业学习到的先进的质量控制、现场管理经验,上汽汽车正探索一条创新的高效管理模式。正如上汽汽车总裁陈虹所说,在确保高品质的同时,上汽自主品牌产品将具备强大的成本优势。

  一直以来,创造性地利用国内、国际一切资源,是上汽发展的基本方针。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收双龙、买罗孚、推出自主品牌,上汽以开放的心态、缜密的部署,上演了一幕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大戏”。其间,虽有南汽、福特的先后“搅局”,但上汽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运筹帷幄的战略布局,以及对既定战略强大的执行力,还是推动上汽的自主品牌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亮剑的气势足以震慑对手,动作也十分优美,手中的宝剑亦磨得锃亮,接下来就看杀敌的效果了。10月24日,上汽荣威750将正式亮相,年底接受预定,考验上汽营销能力的时候到了。(王政)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王政专栏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