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汽车产业小轿车损害预警首次皆亮“绿”灯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7月16日 09:39  金羊网-新快报

  但主流国产轿车明后年有“暴风雨”,损害预警指数可能由“绿”翻“黄”

  -目前,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只露出“冰山一角”。

  7月12日,中国汽车行业损害预警信息由国家经贸委产业损害调查局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首次发布。虽然排量1-1.5升、1.5-2.5升、2.5-3.0升的小轿车均处于“绿灯区”,但主流品种1.5-2.5升小轿车损害预警指数偏高,显示该档次进口车对国产车构成一定冲击。

  有关部门正建议把轿车进口配额向1-1.5升和2.5-3.0升小轿车倾斜,减少1.5-2.5升小轿车的进口量。汽车专家贾新光则表示,此举治标不治本,改善产业结构才是关键。有业内人士警告,明后年才是国产轿车的“暴风雨”,预警指数有可能由“绿”翻“黄”。

  半数整车进口集中于1.5-2.5升

  据悉,此次发布的汽车行业损害预警信息,以今年5月份的具体情况为参数。根据测算,汽车行业整体指数为38.3,排量1-1.5升小轿车指数为33.7、排量1.5-2.5升小轿车指数为44.2、排量2.5-3.0升小轿车指数为39.3。

  根据划分,指数范围在0-60,属于绿灯区,处于“正常”范围;指数在60-90,属于黄灯区,处于“预警”范围;指数在90-100,属于“红灯区”,表示该范围国产轿车存在严重被损害、威胁或阻碍。

  从5月份我国汽车行业预警信息来看,1-1.5升、1.5-2.5升、2.5-3.0升小轿车都处于“绿灯区”,但1.5-2.5升小轿车的损害预警指数偏高,表明该档次国产轿车已经受到进口车冲击。

  据了解,1.5-2.5升小轿车不论从国内汽车购买来看,还是从进口车类型来看都是主流产品。今年汽车80亿美元的进口车配额中,40%用于进口整车,其中一半以上进口的是该类型小轿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高级研究员贾新光认为,这主要是由市场所决定的。在国内汽车市场中,1.5—2.0升,价位在25万到40万元的小轿车购买力最强,而这部分轿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的主流产品。因此,造成冲击是必然的结果。

  “暴风雨”明后年来临

  对于目前预警指数显示的状况,业内人士认为,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只露出“冰山一角”。

  贾新光分析,今年是入世第一年,受国产车政策保护,80亿美元进口配额中,有60%用于汽车零部件进口,实际上整车进口数量没有大的增加,再加上目前很多进口车经销商没拿到进口配额许可证,市场上进口车数量有限,对国产车冲击不大,因此预警指数显示的国产车尚处于“绿灯区”,对进口冲击还能基本控制。

  但是,根据我国入世的相关承诺,进口车配额逐年增加15%,到2005年取消配额。照此分析,明年进口车配额将增加到92亿美元,根据规定配额中将不再包括零部件,60%的配额用于小轿车车进口(其余40%用于商务车进口),即小轿车进口金额将达到55.2亿美元。按进口轿车平均每辆1.5亿美元计算,进口轿车数量将会达到近37万辆,是今年的3倍。

  照此推算下去,后年进口车配额将达到110亿美元,商务车进口不再包含在配额中,将有70%配额、77亿美元用于轿车进口。意味着进口车数量将达到60多万辆……

  “真正严峻的形势从明年才开始。目前只是台风来临前的瞬间平静而已。”贾新光说。

  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国产1.5-2.5升小轿车面临进口车冲击问题,有关方面已经提出了轿车进口配额向1-1.5升和2.5-3.0升小轿车倾斜的建议。对此,有关专家则认为该办法治标不治本。

  贾新光认为,要使国产轿车规避冲击关键要从国内汽车厂自己身上下功夫。现有的产业结构是很难抵御冲击的。他认为,首先,汽车产业整合必须加快进行。我国100多汽车整车厂有一半以上年产量在1000辆以下,另一半才在100辆到30-40万辆之间。国际上年产100到200万辆的汽车集团都没有安全保障,随着中国入世后承诺的条款逐渐兑现,年产几千辆的汽车厂能否生存下去成为疑问。

  此外,要提升我国汽车的产业能力,最主要的是开发新产品。只掌握制造,市场的两头“开发”和“用户”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是非常被动的。同时在竞争面前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乐观或自我陶醉。

  虽然国产车面临进口车“阻击”,但汽车市场空间却仍在不断扩大,国产汽车依然有生存空间,但如何把握和利用时机却是个迫切解决的难题。(新快报记者王媛实习生张红芳)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