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利用重组做强汽车业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17日 09:41  上海证券报

  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的联合重组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一汽和天汽为何能走到一起,未来的发展之路会怎样?中国一汽集团的总经理竺延风日前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的重组采取了哪种方式,目前的进展如何?

  竺延风:这次一汽和天汽的重组选择了联合重组的形式,不是并购,更不是所谓的谁吞并谁,而是一种平等基础上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在运作方式上主要采取股权转让方式,即天津汽车集团公司将其持有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股权中的60%即夏利公司总股本的50.98%股份转让给一汽集团;同时天汽集团还将其下属华利公司75%的中方股权全部一次性转让给一汽集团,此次是签约,因涉及到上市公司及资产评估、审计,具体情况会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记者:对一汽而言,天汽有哪些优势,是什么使两家走到一起?

  竺延风:一汽和天汽互补性很强,首先两个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天汽是国内生产小型车历史最长的企业之一,有着成熟的经验、队伍、设备条件、长期的营销历史和品牌影响,主导产品夏利牌轿车遍及各地市场。一汽有49年的生产历史,产品形成中、重、轻、微、轿、客宽系列的格局,一汽的轿车奥迪、红旗、捷达三个品牌主导中高档轿车,但一汽在家用轿车上是个空白,"发展家用轿车是一汽既定的战略"。而天汽是国家规划的小排量轿车生产基地,目前不具备生产2.0以上排量轿车的条件。天汽、一汽在产品战略上一个想向上,一个想向下,产品市场具有互补性。其次从地域上看天汽、一汽一个在华北,一个在东北,之间距离超过1000公里,这也是理想的市场距离,而且天汽位于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重组后一汽在京津地区有了自己的生产线,弥补了一汽在地域上的弱势。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环境与重组走势,一汽集团的下一次重组对象是谁?

  竺延风:世界汽车业的快速发展给中国汽车工业造成巨大压力,目前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在国家产业划分中将汽车产业作为第三类,即缺乏竞争力需做出重大调整的行业,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一汽才与天汽走到一起来。现在在选择重组对象时一汽更强调"重组的质量",根据一汽经验,企业想做大很容易,想做强很难,不分对象拿来一些企业就可做大,但不一定能实现做强的目标,我们很强调市场化的重组后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记者:一汽与大众有了很好的合作,也造出了很好的车,这次重组天汽后,一汽又将与另一大国际汽车制造商日本丰田公司直接对话,一汽如何理解、平衡这种国际合作平台?

  竺延风:首先,一汽与天汽的合作是中方企业间的联合重组,没有涉及外方合作伙伴的利益。几年前一汽与德国大众合作,合资公司取得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成果,一汽与大众有比较长远的规划和设想。几年来一汽一直强调要走一条开放合作的道路,扩大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可以说只有搞了一汽大众之后才真正知道汽车产业的真谛,奥迪、宝来、捷达都有上佳表现。现在国外最小的竞争对手都比一汽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汽更要走开放合作的道路,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平台提高自己,使一汽早日做大做强。(高文力)

(编辑:)
yes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