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语汇
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博客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自主品牌下跌的另一种解读

2014年07月31日09:01   轮语汇  作者:吴迎秋   我有话说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业绩情况,其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遭遇了连续十个月的“下降”,这也导致唱衰自主品牌的论调再次出现,似乎自主品牌的好日子已经快到头了。

  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反倒觉得,所谓的“十连降”不见得是坏事,是“唯销量论”的错误理念误导了大家对自主品牌企业当前生存现状的评判。

  所以要想正确理解这件事儿,首先要读懂这一现象出现的背后逻辑。表面看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是由于合资品牌入侵低端车市场这一自主品牌的“自留地”所造成,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积极推进战略转型所带来的阵痛。说白了,是自主品牌企业主动牺牲低附加值车型的销量而主动谋求产品和品牌向上的结果。

  换句话说,在进入市场初期,自主品牌企业大都选择了从低端起步,通过性价比来抢占市场份额,通过形成规模经济来拉低正本,继而赢得生存空间,这一战略也帮助自主品牌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多年来保持了至少30%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单纯追求规模经济并非长久之计,而是应该通过战略转型向中高端市场发起进攻,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提升总体经济规模,继而提升品牌影响力。

  关于这一问题,我曾经与吉利、奇瑞、长城等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有过多次的交流,明显地感受到他们身上背负的压力,以及推进战略转型的迫切心情,大家不仅没有因为“黄金十年”所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反而对企业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忧虑。

  说白了,这些企业精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自主品牌可以在合资企业无暇顾及的时候抢占低端车市场,那么如果合资企业产品下探和打压,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下滑,而是生存危机了。

  事实证明,尽管经历了阵痛,但这些企业的战略转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企业都通过产品和品牌向上提升了总体盈利能力和品牌竞争力,而上汽、广汽、北汽、长安等大型汽车集团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中高端产品起步,与合资品牌的强势市场进行正面竞争,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因此在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所谓“十连降”的背后,我们同样看到了很多自主品牌企业单车价格、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也看到了很多在品质上已经不输给合资品牌的优秀产品出现,这正是我对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依然保持乐观的重要原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试图守住低端产品的“自留地”,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转型或者转型失败的自主品牌企业,目前确实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但我坚持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与其为那些被市场淘汰的个别自主品牌企业而遗憾,还不如对能够形成少数几家能具备世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去喝彩。

  所以说,市场份额的暂时下降不可怕,敢于向“规模经济”说“不”尽管会带来不小的阵痛,但一定会在将来获得经济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提升的回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自主品牌 市场份额 规模经济 自主 屌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