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汽车用品>正文

你可曾知道配件供应商是怎么赚钱的

http://auto.sina.com.cn  2014年04月17日 10:23  南方都市报   字号:
配件的垄断效益配件的垄断效益

    一条雨刮片的利润揭秘

    近期有报道称,电影院不靠票房,全靠爆米花养活,其间的利润揭秘让人惊讶。相比之下,汽车销售利润越来越薄,早已成为行业共识。

    人们都认为,售后市场成为众多汽车企业的赢利来源。就拿近期最受人们关注的雨刮片来说,这一普通的配件,背后隐含的利润链,足以成为配件企业生存现状的一个缩影。

    一款产品N个报价

    新车出厂后,我们可以看到,前挡玻璃处有两条雨刮片,也有少数车型前挡玻璃位置只使用一条,有些车型后挡风玻璃处也配备了一条雨刮片,它们都需要通过一个雨刮电机驱动。随着雨季的到来,当车主们发现爱车上雨刮要进行更换时,来到市场上一看,不禁感到大开眼界。

    车主马先生最近经过一些路边汽车快修店,向对方咨询更换雨刮片的价格,他需要的是某跨国品牌全金属支架通用型单支16寸雨刮片,对方报价为55元/对。马先生觉得有点贵,又到汽配城逛了一圈,他看到,同类产品价格仅为一半。

    马先生不禁嘀咕,小小的雨刮片,价格也这么混乱,而且,还不知道质量有没有问题。于是,马先生又去4S店咨询了一下。他得到的答复是:产品本身65元,再加上50元左右的工时费,在4S店更换一次雨刮,费用超过100元。

    马先生身边的朋友建议他到网上看看。结果,他在一些综合性网购平台又得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同品牌同一型号的雨刮,价格仅为28元,还包邮。

    车主杨先生也有类似经历,他想购买某全球知名零部件企业的无骨雨刮片,在汽修店咨询,对方报价280元/对,结果,他到综合性网购平台看了一下,加快递也就130元左右。

配件的垄断效益配件的垄断效益

    副厂件利润空间大

    小小的雨刮片,在整个汽配市场上,价格之乱让人无所适从。

    与其它用品、配件一样,目前雨刮市场也分为三类产品,洋品牌上国产品牌目前以无骨为主,售价最低30元一对,最高100元一对;进口合资品牌50-150元一对,纯进口品牌(在国外生产)250-400元一对。

    零售市场上销售的许多为副厂件雨刮,大都走低端路线,比原厂雨刮片的品质相差较远,而且它们的寿命也比较短,一般在3- 6个月不等。当然,也有部分副厂件,耐高温性相对较佳,寿命较长,一般可正常使用一年半甚至更长时间,质量与各品牌整车企业的原厂件相当。

    虽然价格与原厂价格相差不大,但副厂件利润空间却比原厂雨刮利润率高一倍以上。由于受厂家售价限制,4S店销售原厂零配件的利润率大都不得超过40%,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4S店的实际销售利润率大都不到30%。

    南都记者从本地一些销售多种品牌雨刮的汽配公司处了解到,二级批发商向直接销售商批发,其销售利润大约为10%,而从店铺直接向车主一方,终端销售商的利润目前约为30%。一些业内从业人员私下告诉记者,目前有相当部分山寨厂的产品充斥市场,它们的生产成本仅为几元,但在美容店、快修店的标价,通常都在30- 50元不等,而对于一些大的品牌雨刮生产厂家来说,这一价格已经与其生产成本相当。

    也有汽修专家指出,部分汽修厂的采购员到汽配城批发汽车配件,通常都要最便宜的,而且只拿一种品牌。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实现利润空间最大化。毕竟,只有一种品牌,消费者就没有选择权,而且不了解汽车雨刮价格,在有更换需求时,汽修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价。往往10多元一对的雨刷片,是众多中小型维修企业的最爱。因为,这些廉价产品,给到终端车主,价格至少可以翻一番。像十几元一对的雨刮片,有的使用周期仅为两个多月。

    多数商品没有明码标价

    只要到汽配市场逛一圈,你会发现,雨刮片的大部分店家,都没有对产品明码标价。对于它的价格,都是企业老板自己作主,价格浮动性较强。比如,30多元的雨刮片,如果对方需求的数量较大,有的店家也愿意一对雨刮只赚几块钱甚至1-2块,赢利完全靠走量,数量一上去,自然就能够取得可观的利润。相反,如果需求者仅需要一两对,他们往往就以50-60元的价格卖给对方。

    众多网上商城的雨刮,虽然单价便宜,但一来成本低,二来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其利润相当可观。像某大型网购平台,一款适合大众专车专用的无骨雨刮片,包邮价为55元/对,而该产品的月销量达到了2000多件。

    有些车主觉得,汽配城的假冒伪劣货太多。其实,很多汽修厂都到汽配市场进货,而且部分只要最便宜的产品,拿回去就以市场上质量好的产品标价。相比之下,汽配市场至少还可“任君选择”。有的汽修店就直接提供一种产品,并声称是市场上同类产品中质量较好的,车主真要想换,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有部分4S店也会从汽配市场拿货,都是一样的货色,但价格却翻了几倍。

    不少4S店使用假冒配件

    从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发布的一次暗访结果显示,在受访的100多家汽车4S店中,有接近20家在维修和养护时不使用原厂配件,30家左右掺杂使用非原厂配件,使用假冒配件的4S店数量合计达到46%。

    可见,4S店在维修时使用非原厂配件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原因很简单,一是非原厂配件价格低,4S店可以获取更多利润;二是为降低维修价格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从而起到减少车主流失的效果。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的利益链条中,进口整车企业向零部件企业采购配件,然后再加价50%-100%销售给4S店,4S店再加价50%- 100%卖给消费者。然而,一名熟悉整车厂采购销售业务的前车企高层透露,其实这组数字或多或少已被“妖魔化”。据他了解,以众多合资品牌整车厂为例,配件价格到达终端的加价幅度只有30%- 35%,相比之下,豪华品牌达到40%左右。

    [调研] 配件市场乱象由来已久

    目前,汽车维修市场上的配件,除了原厂件外,还有正厂件、副厂件和纯粹的假冒件。围绕着几种不同性质的配件之间,正是配件行业的一条又一条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