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年4月,本土租车巨头之一神州租车宣布与美国赫兹租车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就在一年之前的2012年3月30日,全球规模最大的租车集团企业号控股集团(Enterprise Holdings)与中国另一家本土租车巨头一嗨租车也达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一时间,本土巨头联袂国际巨擘俨然成为中国本土租车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引发行业“强震”。然而,觊觎中国租车市场已久的国际领军品牌到来,对中国租车行业而言,究竟是“危”还是“机”?
中国被公认为全球增长最快,也是最具潜力的租车市场之一。据中国出租汽车租赁协会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将拥有40万辆车左右,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180亿元,年均增长率远超许多行业。面对这一新兴市场,国际租车品牌们其实早已有所行动:早在2002年,当时还是世界最大的赫兹 (Hertz) 就与中国本土的中汽安华展开合作并被业内寄予厚望,然而好景不长,项目四年即告夭折,赫兹无奈暂时退出中国市场;同样的情况同时也发生在安飞士 (Avis)身上,初期投资额高达6600万美元,一开始就拥有1000辆汽车的规模,但不久就深陷泥潭发展缓慢,被更为年轻的本土企业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过去,洋品牌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原因大都被归结为水土不服,尤其是管理方式不适应本土环境和文化,但具体到上述两家抢先进入中国租车市场的国际巨头,市场环境差异巨大导致原有的商业模式失灵,恐怕才是失利的根源。
时至今日,随着国内租车市场的日趋发展成熟,国际租车品牌们再次蠢蠢欲动。一方面,对于国际租车品牌而言,既然独立发展中国区业务受制于法律和市场环境的陌生,以及各地方政府对车牌照资源的管控趋严,不如做大格局,以全球资源换中国市场来得更为实际;而另一方面,作为典型的重资产、低利润的行业,国内租车企业目前恰好进入到对资金极度渴求的扩张阶段。因此,国际租车品牌通过入股本土租车业领导品牌介入中国市场就变得水到渠成,一嗨联姻企业号控股、神州牵手赫兹都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表现。
可是,“一帆“并不一定意味着”风顺“,与跨国租车业巨头的合作,让本身就具有巨大不确定性和造梦空间的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前景更加扑朔迷离。罗兰贝格的研究报告曾指出,虽然当前中国汽车租赁业年增长率高达30%以上,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业内人士更是明确指出:“没有资金,就没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优势。”这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目前中国汽车租赁行业的现状,疯狂烧钱跑马圈地成为成为一些租车企业的唯一发展目标,似乎抓住“规模”这个核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诚然,扩大规模本无可厚非,但反观国内的实际情况,租车理念尚需继续深入普及,消费者结构还需不断调整,车辆采购及二手车辆销售通路尚未完全打开,行业政策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摆在本土汽车租赁企业面前的难题多多,非一日之功可解。如果盲目扩大规模,尚未成熟的汽车租赁市场和行业产业链会让企业运营管理风险大增,光是每年将近15%的车辆资产贬值率就够企业吃一壶。
在国际租车巨头假道本土租车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新时期,本土租车企业需不需要更理性的发展战略?外资的介入在当下中国租车业的特殊时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寻求资本的捷径还是资源共享的并肩战友?是为我所学还是为我所用?在这场与国际租车品牌亦师亦友的博弈中,本土租车品牌们该如何前行?我们试图通过解析已度过合作“周年庆”的企业号控股和一嗨租车,寻找一些答案。
从“吸金”到“吸经”——外资注入后的理性扩张
“作为一家重资产企业,在信息化和标准化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在管理上追求简单实用,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程源教授如是说。
当前国内租车市场需求渐盛,其投资价值越来越为资本市场所青睐,而租车企业也需要资金投入扩大规模,所以近年来这个行业屡屡传出资本入注的消息。业内人士透露,有意愿进入这个行业的各方资本众多,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确立领先优势的本土企业来说,选择合作对象并非盲目的,有实力、有经验乃至有文化的跨国租车巨头们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除了资金,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运营经验及更广阔的资源一同打包,何乐而不为?”
一嗨租车率先开辟了这一合作模式,找准了合作对象——企业号控股集团,并在这一年多的合作过程中收获了多重效益。在双方合作之后,一嗨租车并未将目光局限于城市网点的开拓、车辆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方面,而是打出一整套网络稳步扩张、资源优化整合、产品研发更新、服务人性化升级的“组合拳”,如推出国际租车频道整合双方用户资源、试水电动汽车租赁服务加深企业环保烙印以及连续升级网络预订流程、手机客户端提升租车体验等,都彰显了一嗨租车“不争朝夕”树百年品牌的用心。目前,一嗨租车已在全国近70个城市开设了400多个服务网点,“数据驱动,理性繁荣”的科学发展观之下,一嗨租车的出租率、周转率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在行业前列。
从“消费者”到“上帝”——始终坚持用心服务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突围还需更专业,服务还需更用心。
一嗨租车创始人、CEO章瑞平先生曾向记者介绍,”数据驱动,理性繁荣“是一嗨一直推崇和坚持的企业核心发展观,也正是这种科学、前瞻的发展策略,帮助一嗨租车赢得了企业号控股集团的认可,成为其合作伙伴。众所周知,企业号控股集团的成功秘诀便是对行业发展态势和市场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懂市场,懂客户”,而一嗨租车自2006年成立以来,依托专业的技术背景和创新的服务模式,也是屡屡对市场洞察先机,逐渐坐稳了行业引领者的宝座。
公开资料显示,一嗨租车创始人章瑞平早年在美国便是依靠汽车调度软件的研发与销售起家,后回国创办一嗨租车,将其在美国学成的行业领先运营管理经验成功本土化,并在多套自主研发的汽车调度系统以及GPS全球定位、智能数据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组建了一个中央数据中心,一举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实现全程电子商务化管理,让中国汽车租赁企业大范围、可持续、规模化发展成为可能。
自此,一嗨租车得以在国内率先提供一站式网络预订、“两小时 零误差”、送车上门、上门取车、异地还车等创新服务,也让中国消费者有了服务“到家”的租车新体验。除了官网预订之外,一嗨租车还在强大技术实力的驱动下,率先在业内推出手机WAP预订、手机客户端预订、手机触屏版预订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订车,用户租车更随心。
掌握专业技术之外,一嗨租车用心服务用户的神经也时刻处于紧绷状态:2009年推出自驾游分享交流平台嗨友会,用户在享受更为优惠的租车、景点门票、住宿一站式打包价格之外,也能结识众多志趣相投的车友;2011年,一嗨租车在行业三甲之中率先推出不限里程租车,让用户租车再无后顾之忧,省钱省心;2012年,一嗨租车24小时门店正式上线,为用户提供夜间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用户出行。
从“买车”到“租车”——推动中国式四轮生活的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和国人消费心理的变化,租车作为一种绿色分享的出行方式正逐步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去,但不可否认主流的汽车消费方式仍然是买车。虽然一线城市的小汽车限行限购令、油价的步步高升等因素,为国内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租车”这种全新生活态度在国内的确立,还需要国人消费观念和消费价值观的转变,需要广大租车企业下苦功夫、花大力气去钻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一用之后能从内心感受到租车所能带来的便捷、经济、省心……在这一点上,一嗨租车的合作伙伴企业号控股是最好的“前行者”。
1957年才成立的企业号国际租车相较行业另两大巨头赫兹和安飞士,其历史并不算悠久,然而,与主要竞争对手在商务旅行市场火拼不同,企业号控股以服务本地人起家,用人际关系做口碑营销,采取草根性的营销策略,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差异化运营体系和核心用户群体,并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逐渐成为今天拥有130万台车、营业额超过150亿美元的全球租车业霸主,其在美国本土的车队规模、网点数量、营业收入超过赫兹与安飞士的总和。
企业号控股集团的攻“心”之道让他们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也赢得了庞大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这也是一嗨租车一直在做的事,其创始人章瑞平不止一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国内租车所提供已不仅仅是服务,更是自由,其本质是使国人的生活更美好。
在一嗨租车心向国人的事例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橙丝带计划”。这项以公益为基调的活动起源于2011年的全国高考,一嗨租车组织爱心车队为赴考困难的在沪高考生提供免费送考服务,迄今已延续三年。一嗨租车希望通过“橙丝带计划”去倡导和传递一种精神,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加入“车辆共享”的行列中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考生顺利参加高考。在2013年春运之际,一嗨租车再次将“橙丝带计划”理念升级发起公益春运计划,号召社会车辆帮助更多的同乡、同方向的游子返乡,在让春节回家路更加舒适、温情的同时,也让汽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令公益春运又多了一层绿色春运的意义。
企业号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Peter A. Smith在与一嗨租车签约时曾表示:“企业号与一嗨的合作,不仅是对一嗨自身实力的认可,更是双方在经营思路和价值观念上的高度契合,双方将在渠道建设、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上展开紧密的合作,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趋现代化和人性化的便捷租车服务。”从这番意味深长的话中,我们看到了企业号控股集团对一嗨租车深层次的了解,以及对双方合作前景的无比自信。
从巧借外资理性扩张到扎根本源夯实服务水平,再到推动租车理念的深入助推行业发展,一嗨租车越走越稳也越走越扎实。拒绝浮躁盲目的规模扩张,一嗨租车正以一个行业领导者的姿态引领着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尾言:业内专家指出,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的中国汽车租赁企业,距离开花结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诸如一嗨、神州等行业领先企业要在未来走入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实现品牌的“生、长(zhang)、长(chang)“,一方面还需继续理解消费者,为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共同构筑现代租车生活理念;另一方面,仍需快中求稳,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的理念及经验,在与跨国巨头合作的过程中不断谋求创新,共同做大做强国内汽车租赁行业,真正做到厚积薄发,进而提升本土汽车租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