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利 制图 梁津铭 日前,记者赴北京参加了两个不同汽车品牌的活动,两次遇到消费者到现场讨说法:车辆高速行驶时刹不住,发生激烈碰撞后安全气囊未打开。
记者注意到,遭遇车祸后安全气囊未弹出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在网络搜索引擎中查询“安全气囊未打开”发现,全国各地关于气囊没弹出的投诉,几乎涵盖所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
那么,什么情况下气囊会打开,什么情况下气囊不一定会派上用场?记者拿到了一份汽车厂家的专业图解,一起来看看。
误区一:气囊没打开
肯定是质量问题
由于安全气囊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约0.1秒)展开充气,充气速度可达320公里/小时,很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所以,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必要的时候才会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
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度之间位置,撞击在不易变形的固定物体上,速度高于30公里/小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而如果正面撞击的是可移动、可变形的物体,比如撞向一辆停着的与自己差不多重的汽车,即使车速达到50~60公里/小时,气囊也可能不会启动。
误区二:安全气囊当然是安全的
安全气囊“SRS”,翻译成中文是“乘员辅助保护装置”。顾名思义,它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在汽车问世后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车上并没有这个东西。真正要做到“安全”,最重要的仍是控制车速、谨慎驾驶。
有的人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让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往往忽视了这时候安全气囊往往成了孩子的安全隐患。
误区三:有了气囊可以不系安全带
因为系着安全带不舒服,有些人想当然地以为,反正车上有安全气囊,不系安全带也没关系。但记者拿到的这份关于安全气囊的资料,大标题就是“为了您的安全,请系好安全带!”
据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安全带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气囊是安全带的辅助装置,不是替代安全带的装置。”这份资料上明确写道。
律师说法
如果不幸遇上撞了气囊却不打开的情况,打官司赢的概率大吗?记者专门就此采访以承接交通事故诉讼为主的律师,但律师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尚未出台关于汽车安全气囊的行业标准,消费者要维权相当困难。4月30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在重庆发生的一起车祸中,驾驶员位置的安全气囊没有打开,司机当场身亡。而副驾驶位置的乘客则因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仅受轻伤。在这个被称为“近年来全国汽车安全气囊质量纠纷中处理得较好的一起案例”中,死者家属最后也仅获厂家赔偿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