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据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市场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如此“内外有别”的油价让人费解。
此前,石油巨头对成品油海外贱卖的辩解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国内“税费”较之国外偏高,不能以含税价格直观比较;其二,国内人工与物流成本便宜,吸引外商 将中国视为成品油加工地。以中石化为例,其来料加工的成品油贸易约占到出口量的20%到30%,由此拉低了成品油出口的整体价格。对于前者,媒体刨根问 底,以公开数据和税费比例计算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出口的汽柴油价格要比上海的税前汽柴油最低批发价折让8%到12%左右。对于后者,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石 油进口三大来源地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和伊朗;而成品油的主要出口地却为东盟、中国香港地区和巴拿马,进出口区域并未大面积重合,又何来大批“来料加 工”业务拉低出口价格之说?
我国成品油市场目前受到了过多的行政干预,定价机制就是一个典型。这一定价公式只是体现了行政部门对垄断油企的体恤,但却与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现状相去甚远。该公式未摆脱成本加成思路,而垄断油企的炼油成本并不公开,这相当于供给方拥有了最终定价的遥控权。
在商言商,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市场化企业的经营目标。然而,石油巨头并不是普通的商业企业,以其国有央企的属性而言,它们的真正股东是全体国内民众。恰因 此,它们才会理所当然地获得行政支持,但这同样意味着,垄断国企必须要以民众利益为先,否则就是成本与收益不对等,同样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马红漫(摘编自昨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