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何雪华)记者昨日走访广州校园发现,各中小学校早早考虑到楼梯为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因而软硬件配置齐全,“上落”楼梯情况较为理想。
出口:皆有遮阳挡雨缓冲地
此次湖南学生踩踏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为避雨拥挤于同一个出口,那么广州校园的情况如何?
在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记者看到,教学楼设置了东、中、西三道楼梯,楼梯皆平缓并有防滑条,出口处都盖有至少可容4~5名学生并肩而立遮阳挡雨的檐篷。接连走访后发现,广州校园几乎所有的楼梯口都避免了直接晒太阳和淋雨。
管理:电子眼盯+老师指挥
在湖南踩踏事故中幸免于难的学生称,学生在梯间至少堵了七八分钟,闻讯赶来的老师们才开始救人。
“这在广州显得太不可思议了!”昨日多名受访的广州中小学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广东实验中学、白云区京溪小学、越秀区先烈中路小学等学校,楼梯间都是重点防护地带,人员、设施配置到位:每一个楼梯间的顶部都安装着监控电子眼,两米以上宽的楼梯上还划好了中间线,上下分开。
省实初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校方特意规定,早操时间不得将出操迟到作为扣分项目,老师尤其不能猛催学生下楼。
演练:每年演练安全撤离
据湖南事故调查组发现,育才中学从未开展过应急演练。
“我们所有同学每年跑两遍楼梯演练,我们班最快一次55秒就安全从三楼课室撤到操场了!”广州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侯竞之告诉记者。省实等中小学介绍,不仅开展防火防震等应急演练,而且平常学校就会出预案,统筹规划楼上班级合理分配使用哪道楼梯。
1分 2分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