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假冒防爆膜当做3000元的“名膜”来卖;几十元钱的喇叭冒充名牌摆上柜台;想往名牌雷朋上靠的“雷之朋”、“雷朋之声”等山寨版防爆膜大大方方摆在市场上……是什么原因让汽车装饰用品市场如此之乱?记者继续探访背后原由。
你的车上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件汽车用品,不说后装的大件,如音响、防盗器和天窗等,你至少要买机油,多半会贴防爆膜,也可能铺地垫或者给座椅做座套。而成都每月一万多辆车的销量,超过200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将给汽车用品带去可观的市场空间。在如此大的市场下,成都装饰美容市场发展如何?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汽车美容装饰商家,发现这个市场的混乱程度超乎想象。今天,我们摘取其中与消费者密切相关或者很有说服力的几个细分市场,给大家揭开市场“乱象”后面的真相。
十年前,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在红牌楼、肖家河沿线一带形成了一些专业装饰市场,另有商家散落在城市各处,共同分食这块大蛋糕。四川省汽车摩托车科技发展促进会秘书长,中华全国汽摩配用品商会四川联络处负责人谈德川告诉记者,目前,成都汽车美容商有1000余家。而这1000多家店铺中,除了美嘉行、穗丰等少数知名商家外,基本都是小作坊、夫妻店,规模小,管理水平低。这么多人在这个市场中打拼,加之这个行业用品繁多、标准不一,导致了市场的整体混乱状态:商家良莠不齐、产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到位等状况不仅让消费者头痛,就连一些正规经销商和正规品牌也大喊恼火。
“我见过的歪货比正品还多。”一位资深装饰行业人士向记者形容市场之乱,“我在市场从业十余年,看到的假冒伪劣产品不计其数,冷不丁就冒出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牌子,还打着原装进口、只做高端等旗号。实际上十有八九都是歪货。”
这种说法或许看起来有些夸张,不过有个数据可以很直观地证明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目前成都市场上叫得响名字的防爆膜品牌有二三十个,但是据有关数据统计,整个贴膜市场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产生了近3000个“品牌”。防爆膜市场的假冒伪劣几乎人尽皆知,相关部门加大打假力度、打假也成为品牌膜厂家的日常重要工作,但是“歪膜”却依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利润与胆量成正比”的说法很有说服力,当利润足够丰厚的时候,不良商人们就敢践踏法律,甚至冒着绞刑的风险。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汽车用品装饰市场的厂商,不惜采用各种招式牟取暴利,更何况,很多产品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而消费者多数并不懂行,很容易上当受骗。
今年年初,《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由中国标准化协会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汽车用品装饰行业中少有的专业技术规范文件。由于汽车装饰用品市场的多样性、产品的复杂性,以及快速发展,很多细分产品很难有明确的技术规范,这成为假冒产品充斥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没有标准,没有规范,你就很难说哪个产品劣质,哪个是歪货。”成都鸿元润工贸有限公司的李海生以自己从事的汽车养护品行业为例说,“即使鉴定机构可以测量出产品的品质,但是没有相关规范,你就不能说它是不合格产品,就不能阻止它进入市场。而且很多劣质产品都会经过正规的途径注册商标,办理进入市场的有效手续,从程序上来讲,你也没法说它是假冒。大不了,你只能说他质量不好。”他认为,这是造成装饰美容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的根本原因。
最恶劣的是假冒产品,在这里又拿情况比较突出的防爆膜市场说事,一位退出贴膜市场的行业从业者爆料说,“有的防爆膜制造工厂完全就是个世界工厂”,他说,“你去进货时,人家会直接问你,你要什么牌子的膜?你要什么牌子,他就能给你打上什么牌子。”
除了假冒这种比较低级和极端的手段,不良厂商还会有更“高明”的办法:“你正品叫龙膜,我就叫龙之膜。你叫先锋,我就叫先峰。”一位业内人士打趣地说,“我可以注册一个跟名牌比较接近的名字,用混淆视听的办法来让比较粗心或者根本就不懂行的消费者上当受骗。这种现象在装饰市场上屡见不鲜。而且,从程序上讲,你没法找它的茬子。人家经过了正规的审批程序,是正规的牌子。”
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混淆视听三大劣行,是汽车装饰用品市场混乱的根源。
本报记者 王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