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1月数据公布之后,不难发现今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将出现15%以上的增幅,在经济新常态走势的大背景下,汽车市场仍然一枝独秀,成为国家经济支撑了重要力量。
而从各个系别的汽车公司表现来看,德系车表现绝对抢眼,并且市场份额仍在进一步提升。根据数据显示,德国汽车集团每生产3辆就有1辆是销往中国,即33%,而去年只有31%,前年则只有30%,同时在所有外资品牌中,德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达到了两成。
为何德系车偏偏倚重中国市场?当本刊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圈内人士,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市场本身是个亟待开发的新兴市场;有人说是历史原因决定了德系车的优势,因为他们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有人说是由德国民族天性所决定的,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带有很强的占有欲和侵略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德系车需要中国提供市场机会,和强大的利润支撑,缺失中国市场德系车将损失惨重,那中国人对德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掠夺”印象怎样?
抢食中国大蛋糕
从2009年中国汽车年销量超过美国,跃升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后,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将目标投向了中国市场。在北京车展、上海车展、广州车展上,全球汽车公司的大佬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更多的首发车型、重磅车型被放在中国披露,并且中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国际最具重要性的顶级车展最多的国家。
不光是德系品牌,包括法系、美系、日系等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向宣告:中国是他们最大的细分市场,是他们最重视的汽车市场。在一次次车展或媒体活动上,跨国汽车公司的“一把手”不得不亲自出马,发布新的战略动向,与中国市场和媒体攀亲近,以此表明他们对中国市场是认真的。
就德系汽车公司在中国的销量而言,虽然以大众为首的汽车公司,其市场份额已经被不断压缩,但就德系汽车整体而言,其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正在不断被强化。根据销量数据显示,2015年大众、奔驰、宝马三家德系汽车公司全球销量为1400余万辆,在这1400多万的销量中,有440余万辆的汽车销往了中国,即中国市场的销量与德系全球销量的占比为31%,但到了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被提高到了约34%,即德国汽车集公司每生产3辆汽车就有1辆销往中国,同时2014年的时候,这一数据还仅在30%左右。
相对而言,日系汽车的这一占比在2015年的时候,仅为16%左右,而美系汽车品牌也才25%,因此不难看出,德国汽车队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美国汽车和日本汽车。实际上,不光是普通的汽车品牌,德系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也远远超过其他系别豪华品牌的总和,ABB长期霸占中国市场豪华车前三强,并且奔驰、宝马还在以强烈的势头对奥迪进行追赶,由此一来,ABB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都长久地保持在四分之三左右。
从今年中国市场的大幅增长来看,凭借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东风,德国三大汽车集团奔驰、宝马和大众今年均有望再创销售新记录。据德国《经理杂志》报道,奔驰和宝马今年第三季度成为全球盈利最高汽车品牌。德国汽车第三季度全球销售增长了6%,在中国同比甚至增长了19%。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中国对德国汽车生产商的重要性仍在增长。对于德系汽车厂商来说,全世界没有哪个地方比中国更容易赚钱。
然而,衡量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利润的贡献十分困难。制造商们倾向于淡化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并强调在其他重要新兴市场的业绩增长。不过,分析师们相信,中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近几年利润强劲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马克斯·沃伯顿曾做过估计,中国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净利润的年度贡献率约为50%。德国商业银行的丹尼尔·施瓦茨也曾表示,大众集团的税前利润中逾35%与中国有关。
正是由于德系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极高的依耐性,德国媒体《经理人杂志》就曾刊文警告德系车企,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将存在潜在风险,比如政治政策上的波动,依耐性增强之后对其他市场的忽略,竞争更加激烈之后的盈利空间越来越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市场走向的变动,甚至包括未来持续性的增长动力,都是德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之后所要考虑到的问题。
“嚣张”的德国人
早在一个月前,奔驰卡车高管“辱华事件”发生之后,德国人的嚣张气焰再一次刺激了爱国人士的小心脏,“德国那么多的汽车品牌进入到国内,赚够了中国人的钱,不但不心存感激,反而还如此嚣张,骂中国人都是狗娘养的?”这件事情的舆论在汽车圈持续了好长时间。
诚然,奔驰卡车高管的事情仅个案而已,他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并不能代表整个德国人。但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德国人所具备的那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和野心,与生俱来。从日耳曼名族在欧洲的侵略史,到德国人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从德国两次战败投降再到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总之,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德国人总想主宰别人,甚至称霸世界。
在汽车市场上亦是如此,拥有一家12个汽车品牌的大众和两家豪华品牌的奔驰和宝马,在德国这座仅有中国云南省大小般的国土上,其所属的汽车品牌和产品涉足全球各地,车型分布几乎涉猎每个细分市场,小到摩托车,大到卡车,便宜到几万元的经济车,昂贵到上千万的跑车。2015年,三家大集团销售新车1400多万辆,贡献了当年全球汽车市场近2成的销量。
说到德国的汽车工业,不得不提的一个细分市场就是中国。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德国大众可以说是中国汽车的启蒙教师和标杆。彼时,桑塔纳、捷达就是小轿车的代表,不仅价格居高不下,还垄断了国内汽车市场,在2000年的时候,德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40%。
与此同时,在其他汽车企业新旧车型高频率的降价的时候,德国的大众却在很长的时间里坚持“宁可让市场也不让利润”的做法,充分显示出了德国人对中国汽车市场和利润的占有欲望。
虽然在中国入世的几年内,其他合资品牌相继挤进中国市场,同时在市场的爆发和国家的支持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但德系车凭借着先发优势,在中国国内市场树立了持久的品牌号召力。
无论是从朗逸在中级车树立的标杆地位,从途观长久以来在合资SUV市场的霸主地位,从德系车在每个细分市场的标杆,甚至是豪华品牌ABB三强都来自于德国汽车企业的这一系列事实来看,德系车对中国市场的耕耘能力,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和话语权,远比日系、美系强。
无独有偶,连日来奥迪在中国建立第二家合资汽车公司的舆论纷纷扰扰,事实可以肯定的是,第二家奥迪合资公司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虽然奥迪面临着销量和品牌上的博弈,但种种迹象表明,德国人对中国市场绝对是情有独钟。而这背后的利润、地位和抢占,或许就是德国民族从骨子里透露出的那种天性所决定的,野性扩张之中略带几分嚣张。(本文转载自每日汽车,作者杜余鑫)
责任编辑:孙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