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狭义乘用车领域(大家所俗称的乘用车),国内销量最大的自主车企是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都不是,而是偏居柳州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以下简称五菱)。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由于五菱宏光今年被划入MPV,上汽通用五菱以63万辆的成绩超过声势迅猛的长城,首次成为狭义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其中,五菱宏光以53万辆的业绩,贡献了上汽通用五菱狭义乘用车近9成的份额,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五菱狭义乘用车的大旗。
月销7.5万辆 迄今最高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狭义乘用车业务2013年销量超过63万辆,占企业整体销量的近40%,占据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榜首位置。其中,五菱宏光全年销量超过53万辆,同比增长67%,成为中国销量最高的乘用车产品,宝骏汽车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全年销量逾10万辆。2013年,最引人注目的长城共完成75.4万辆,但除去不列入乘用车的皮卡12.68万辆之后,长城的乘用车不足63万辆,稍逊于五菱。吉利、比亚迪的成绩尚未公布,但都不足60万辆。
“年销53万辆并非是五菱宏光的最终目标,2014年的规划要比2013年还要多。”五菱相关人士称。
如果从广义乘用车的层面来看,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也达到142万辆,几乎可以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相抗衡了。
作为国内最为畅销的MPV车型,五菱宏光上市短短3年,市场保有量就突破100万辆,成为国内增长最快的车型,并占据整个MPV市场四成的份额。随着今年宏光S的上市,宏光全系爆发出强大的市场潜力,销量屡创新高,轻松取得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地位。11月突破6万大关,12月销量更是超过7.5万辆,环比增长超过25%,将中国车市单月销量推至新高,持续领跑整个市场。
《福布斯》曾经将五菱之光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型”,虽然五菱之光2013年销量达到46万辆,月均近4万辆,但我想这个称号应该授予五菱宏光了,至少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款车”了。五菱宏光也是五菱销量最大的车型了。
为何是五菱宏光?引领公司向乘用车转型
在3年前,五菱宏光推出之时,经销商对其的期望是月销5000辆,但厂家当时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2万辆,在经销商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计划。2013年五菱宏光的出色表现,证明了大家的担心是多余的。“这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五菱相关人士称。
中国如此之多的乘用车,为何实现登顶的是名不见经传的五菱宏光呢?
从产品组合上来看,五菱宏光S与五菱宏光形成了高低产品组合,以6万元的价格、时尚化的外观、主流轿车化的内饰、1.5L DVVT的动力、丰富的配置、7座超大空间,将欧诺 、风行等众多竞品甩在了身后,在全新的7座家用MPV细分市场上大显身手,继续引领市场快速扩容,带动MPV成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力。
此外,五菱的品牌优势,同样的产品可以比对手享有5000元/辆的溢价,遍及全国3000多家网点,将触角升至全国各地。五菱拥有1000万微车用户,满足这些用户的升级需求,就是个巨大的市场,五菱宏光6-8万元的定位正好可以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对它们而言,乘用化不一定是轿车化,多功能车才是未来最适合中国家庭的产品 。
五菱宏光的巨大销量也再次证明了中国三四线市场的巨大潜力,只有抓住这块市场,才能真正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五菱宏光仅是一个开端,日后,五菱品牌会从人们印象中的微车品牌,变成一个乘用车为主导的汽车品牌。”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不止一次在公司内部的会议上指出。
五菱宏光对公司的意义怎么而言都不为过。上汽通用五菱从2009年的100万辆上升至2013年的160万辆,4年间足足增加了60万辆,,而这一块的销量,是属于乘用车车型,被行业所关注,并单划出来跃升国内车企前七和自主品牌第一。
在2014年,上汽通用五菱还将投入宝骏两厢+宝骏MPV两款新车,将宝骏品牌做大,进一步充实乘用车产品线。在公司总经理沈阳看来,全球范围内的大车企,没有一个是靠商用车能独立生存的,只有发展乘用车才能健康发展。
自主品牌整体份额下降
与五菱的勇猛相比,中国乘用车整体品牌并不如人意。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乘用车产销1808.52万辆和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6.50%和15.71%,在庞大基数上实现如此之大增幅,显得难能可贵。
面对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品牌所分享到市场成果还不够多。 中国汽车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但中国品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原来中国品牌所薄弱的中高端市场,有了新突破,广汽传祺GS5在15-20万元的SUV市场有了一席之地,长城哈弗H8直接进军20万元以上区间,观致3则将目标瞄准大众速腾。乘联会也表示,由于国内汽车市场的国际竞争加剧,各车企研发投入更多,其中内资比合资在这方面投入仍多一倍以上,使技术进步加速,主要表现在年度车型均在增加配置,很多进口高档车进入国产化行列。质量方面的进步也很突出, J.D.Power调查表明:内资企业质量进步速度高于合资企业,且质量差距已经不大。(网通社 2014年1月10日 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