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 0 13年中大考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久违的双位数增长让车企看到了一丝曙光,也重拾对国内市场的信心。面对风云变幻的国内汽车市场,近期各大车企或频频换帅或调整架构,都为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里,凭借掌舵人敏锐的市场判断力,抓住一线机会提振在华销量。
一汽丰田 强化中方话语权,本土化进程提速
雇员本地化,决策层也将以中方为主,丰田正在践行这一本地化战略。
中方人士首次担任总经理职务
8月13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简称“一汽丰田”)发布公告称,据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股东双方: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合作之初签订的相关协议,经股东双方协商,一汽丰田董事会决定,自2013年8月起,对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高层领导做出人事调整。
两位中日双方高层职位调换,中方人士首次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职务。田聪明被任命为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平野雅则为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自2009年6月以来,田聪明担任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长达4年之久。平野雅则于2012年就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仅为18个月。
事实上,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的13年时间里,一直是由丰田派驻的日方代表担任总经理一职。田聪明此番的任命,可谓是第一次。
换将提振下半年在华销量
从去年,丰田在华发布“云动计划”这一本土化的战略纲领之后,丰田在六大领域都加速了本土化进程。雇佣更多的本地雇员,以及在决策层中突出中方,都体现了其本土化的决心。
实际上,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这两大丰田在华的合资企业中,中方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从职位设置来看,市场部、销售部等大部分的部门,部长由中方担任,副部长由日方担任。
南都记者从丰田中国知情人士处获悉,丰田也在考虑未来五年内,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和雷克萨斯的“一把手”均由中国人来担任,“更多中国人的面孔来跟中国消费者打交道。”
从一汽丰田层面来看,选择这一时间节点更换高层,也另有深意。下半年,一汽丰田正在开展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提振销量,以顺利达成今年年初制定的全年56万辆的销售目标。据了解,一汽丰田在下半年将推出包括新一代R A V 4以及改款锐志、全新威驰在内的三款车型,冲击市场。
[记者观察]加快本土化研发,提升竞争力
除此之外,丰田汽车及其在华合资企业加快了本土化研发,并力图拓展节能环保汽车市场及年轻消费领域的增长空间。联系今年上海车展期间一汽丰田发布的合资自主品牌朗世以来,一系列的本土化步骤正在渐次拉开大幕。
与此同时,一汽丰田的本土化举措也将给其他车企不小的压力,据悉,目前绝大多数的合资企业,总经理仍是由外方担任。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强化,外资企业将越来越“中国化”、“本土化”。
采写:南都记者 雷敏
通用开启在华新征程,高层调整步入密集期
继上海通用脱离国际运营部成为与后者平级的机构后,上周,加速布局中国业务的通用汽车及上海通用又宣布了两项任命: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出任上海通用总经理;乐马克出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而两张即日生效的委任状则似乎从侧面暗示了通用在华宏大目标践行的紧迫感与艰难性。
两项任命
伴随着通用在华新的发展战略,与之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步入了密集调整期。
上周,叶永明调任上海百联集团后,悬空一周的上海通用总经理一职被宣布由王晓秋接任。后者此前是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而在更早以前,王晓秋还曾担任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上汽仪征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同时,通用汽车任命乐马克担任其在上海的合资企业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即日上任。机械工程学出身的“马克在汽车工程领域的丰富经验以及对于泛亚的了解将帮助我们继续扩展在华汽车工程和设计”,通用汽车方面表示。
一道难题
针对上述两项任命:乐马克出任泛亚总经理是为了提升通用在华车型产品力这一目标显得十分自然。然而业界在反复琢磨了王晓秋总经理的履历后,所能得出的结论则仅仅是“上海通用历任总经理都成长于长汽系”,他们具备了丰富汽车专业知识及营销的实战经验。
事实上,对于一家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中国乘用车第一大制造商宝座的汽车企业而言,毋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单单要守住这份荣誉与地位便已十分不易。
而根据通用汽车在今年4月发布的新一轮中国计划,要在2015年在华达到500万辆的产销规模,便显得更加不容易。2012年,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达到284万辆,其中上海通用133万辆,占比接近50%。
与通用的目标相比,其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众集团2015年的销量目标是300万辆。而通用汽车旗下高档品牌凯迪拉克2015年完成10万销量目标的计划,则显得较为“保守”。而考虑到规划产能16万辆的新工厂要到2015年才能投入使用,其几乎没有可能参与2015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市场的逐鹿了。
采写:南都记者 林憬文
[记者观察]大众或成为通用继续问鼎的最大阻力
事实上,从上述抽象的目标数据来看,如果市场保持当下的发展态势,那么到2015年,大众集团无论在产销数量还是利润水平方面,都将成为通用继续问鼎中国市场最大的阻力。而这也将是摆在通用汽车新任中国公司董事长李添泽、上海通用总经理王晓秋以及乐马克等通用系高管面前的一道难题。
英菲尼迪 换帅、打情感牌,只为讲一个特别的故事
“卓越性能、激情澎湃、精准细腻和敢想敢为”,十几天前,英菲尼迪总裁约翰·德·尼琛在自己位于香港花旗银行大厦办公室中,用这十六个字表述英菲迪尼新的品牌方向,向外界释放这样的一个信号———英菲尼迪将打“情感牌”。而就在7天之后,约翰·德·尼琛打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牌。
汽车当LV卖?
如今的约翰·德·尼琛,从奥迪美国总裁的位置搬到位于香港的新办公室以后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其履新之初,这个南非人对带领刚刚将总部从日本迁到香港的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大干一场而踌躇满志。
不过,中国急速增长的豪华车市场并未给英菲尼迪惊喜。在去年豪华车整体增速较快的情况下,英菲尼迪却出现了下滑。今年上半年,英菲尼迪的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中国高档车市场的份额仅有1%。
过去一年的经历无疑教给约翰·德·尼琛不少东西,他强调其长期目标是要打破当前豪华车市场格局,并成为主流豪华汽车阵营不可或缺的一员,“当前最关键的是形成我们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差异化”,其中,突出品牌的情感特质将是其未来的定位方向,也是营销手段的一个转变。
然而,英菲尼迪讲的“故事”如何从奥迪、宝马和奔驰中脱颖而出,考验接下来讲故事的人的功底。不过,很快答案便揭晓。8月12日,英菲尼迪宣布,服务于包括路威酩轩(LV M H )等零售业、酒业及服务业领域的多个领先豪华品牌的V incent G illet出任全球市场营销副总裁。“V incent G illet对豪华品牌与高端消费者有着深刻理解。”约翰·德·尼琛表示,其将在英菲尼迪的品牌定位以及面向消费者的传播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让故事“真实”起来
讲一个有趣而特别的故事,是否给英菲尼迪达成目标提供了机会?近日,新华信对于豪华车用户品牌忠诚度分析中指出,刚进入重购阶段的中国豪华车市场,用户的品牌忠诚度并不高,数据表明,同时拥有两辆豪华车的用户中,仅有30%的用户选择了同一豪华品牌,其中求“新”、“奇”、“异”的心态使豪华车用户增加转换品牌的意愿。
不论故事讲述得如何精彩,关键是让人觉得确有其事。去年12月,英菲尼迪发布了全新车型命名体系,自2014年型车型起,英菲尼迪将以字母“Q”作为其轿车、轿跑车和敞篷车型系列的命名前缀,以字母“Q X”作为其SU V车型和跨界车型的命名前缀,在Q或Q X之后再以一个两位数字来划分车型的级别。英菲尼迪全新命名体系旨在改变以往繁杂而不利于消费者记忆的车型命名体系。而在本月30日的成都车展上,英菲尼迪旗下全系车型将以全新命名悉数亮相,其中包括全新车型Q 50。
同时,今年5月,华晨宝马前营销副总裁戴雷加盟后,8月初,英菲尼迪中国正式通告称,华晨宝马原市场部高级经理刘旭加盟英菲尼迪。此外,华晨宝马原西区高级销售经理何阔跳槽后担任英菲尼迪销售总监,M ini原经销商发展高级经理王媛跳槽后担任英菲尼迪中国经销商发展总监。这意味着,随着更多的具有营销以及渠道拓展经验的本土人才进入英菲尼迪,其在中国将讲述的“故事”将尽快变得真实起来。
采写:南都记者 张笑
[记者观察]豪车市场增长乏力,考验企业实力
此外,时间也是另一个考验。中国豪华车市场尽管被大多数人认为潜力巨大,不过市场增长出现乏力趋势,今年不少月份的增速低于整体市场增速。竞争也更加激烈,奥迪宝马强势格局更加巩固,今年上半年分别销售了22.8万辆和18.3万辆。按照J.D .Pow er梅松林博士预测,2015年中国豪华车市场容量大约为120万辆。按照目前的格局,德系三强几乎占据90%以上市场。
江淮乘用车 组织架构大调整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屡创新低,自主车企不得不加速调整应对。继吉利和奇瑞开展大幅度调整之后,江淮汽车日前“接棒”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又一次大调整。相比过去,江淮乘用车板块突出了营销公司的地位,这被视作是一次迎合市场的变革。
营销公司被二度整合
8月8日,江淮汽车公告称,拟将“江淮多功能车营销分公司”更名为“江淮乘用车营销分公司”,同时经营范围由“自产多功能车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服务”变更为“自产多功能车、轿车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服务”。这是安进自去年2月接任江淮汽车董事长以来,对乘用车组织架构进行的第二次调整。
“这次变革看上去只是更改了营销公司的名称,但内部很多公共的部门将会进行整合,包括品牌、公关、大客户、网络等,在资源分配和品牌建设上有更强的规划。”江淮汽车内部人士透露。
实际上,此次营销公司的调整是江淮乘用车调整的一部分。按计划,江淮将改变过去产销一体的模式,分别成立乘用车制造公司和营销公司,江淮乘用车发动机厂原厂长李明将担任江淮乘用车制造公司总经理;乘用车营销公司则由江淮汽车副总经理严刚接掌,下面将设“和悦”、“瑞风”和“星锐”三大营销分公司,分公司总经理分别由轿车营销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建华、多功能车营销公司原副总经理陶智、多功能商用车公司原副总经理葛贤文出任。
将改变资源分散局面
“过去江淮乘用车存在渠道分散、人员分散、品牌分散等诸多问题。”严刚坦言,“以品牌为例,此前各营销公司各自为战,宣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不利于江淮汽车整体品牌传播的整合。”调整之后,江淮乘用车将集中各方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调度。
很多人将江淮此次从“分”到“合”的变革,与2009年初那次相提并论。不过江淮内部人士透露,虽然两次调整从形式上都是从分到合,不过相比上一次的“合”,这一次来得更加深入。2009年时江淮将轿车营销公司和多功能车营销公司合并成乘用车营销公司。此次调整同样实现了“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营销公司独立。在新架构下,乘用车制造公司和营销公司地位平级。“如果说过去江淮乘用车是以制造为导向,那么新的组织架构则将以市场为导向。”江淮汽车内部人士说。 采写:南都记者 黄习伟
[记者观察]启动渠道变革,经销商受益
伴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江淮下一步将启动渠道变革,改变原来轿车网络和多功能车网络各自为政的局面。据悉,未来满足厂家要求的经销商,有望在一个渠道销售所有江淮乘用车产品。
奔驰Smart
渠道产品双发力,S m art卷土重来?
近日,奔驰S m art品牌全球总负责人A n n etteW inkler表示,Sm art寄望在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的潜力,预期未来几年该品牌在中国将保持年均15%的销售增幅。
导入两款新产品
为达到这一目标,Sm art还是在产品、渠道两方面,备足粮草,奋力前行。据W inkler透露,Sm art计划在中国导入两款新产品,其中一款是两座版sm art fortw o的电动车,另外是一款则是Sm art与雷诺合作研发的全新四座车型。
按照此前,戴姆勒集团与雷诺-日产联盟签订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下一代四座小型车平台。这款车型或将与雷诺T w ingo采用相同平台打造,将有利于降低过去sm art单一平台的高成本。同时,车型的可扩展性也大为强化,包括两座、四座,甚至SU V跨界车型都有可能成功推向市场。
加速拓展经销商渠道
除了导入更多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之外,Sm art也打起了“例牌”———加速拓展经销商渠道。据悉,目前,奔驰Sm art在华68个城市开设有88家经销店(2012年9月,这一经销商数是76家),Sm art计划到2013年年底开设100家经销店,这些经销网点将覆盖中国约75个城市。
上周,W inkler在南京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160个,这其中许多城市人口密度大且停车位缺乏,但同时,这些大城市的文化非常开放。”她称,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很适合sm art在中国的发展。
她还乐观预期,尽管目前中国是Sm art的第三大市场,但中国迟早会成为Sm art的最大市场。毕竟,2012年的表现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来自Sm art方数据显示,2012年,Sm art全球销售增长率为6%,但其在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地区)的销量增幅竟高达45%。同时,去年Sm art在华的销售对于奔驰全球的销量贡献率达到了15%。
采写:南都记者 雷敏
[记者观察]押宝中国市场,指望补足亏空
根据美茨勒银行(Bankhaus M etzler)估算,奔驰sm art自1998年推出以来,多年呈亏损状态,其累计损失已超过1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2006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宣布了该品牌的重整计划。其中包括停止生产ForFour系列车型,并将产品重点重新定在ForTwo车型上。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奔驰sm art押宝中国市场,指望以其在中国的成功来补足亏空,胜算几何?尽管中国部分城市的交通日趋紧张,sm art这类小型车将显示出其优势。但目前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对于SU V等大型车的喜好,迅速转向小型车的比例将有多高呢?并不如其预期般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