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行业>正文

中欧汽车贸易争端升级 激战前夜压力倍增

http://auto.sina.com.cn   2013年07月04日 09:32   工人日报  李永钧 字号:

  6月4日,欧盟决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后,一石激起千层浪。6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对欧洲葡萄酒进行双反调查。不仅如此,有消息显示中国拟将对进口欧盟的高端车加征关税。虽未经有关部门证实,但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或将扩大,将波及进口汽车业。

  激战前夜

  6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两个月内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4个月税率将升至47.6%。几乎同时,中国政府宣布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但中方的反制手段并未止于此。

  6月7日,外媒引述欧洲汽车行业协会人士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在评估本土车企递交的一份诉状。该诉状指责进口自欧洲的豪华车型享受补贴,能够以亏损价格在中国销售。中国政府将拟启动对欧洲高档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提案的审核程序。外媒指出,这将作为中欧贸易战中的又一项反制措施,预计最迟在7月初展开反补贴调查,主要涉及欧盟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2.0升及以上排量的轿车。相比葡萄酒行业,汽车产业的制约力更具威慑力,将成为对付欧盟反倾销的一个杀手锏。

  今年以来,欧洲主要汽车市场销售惨淡,5月较去年同期下降5.9%,创下1993年以来最低纪录,汽车从业人员的数量已经下降了12%。为此,一个欧洲汽车产业的机构呼吁欧洲以及各个国家给予欧洲汽车企业更多政策上的支持。2012年7月法国政府就曾公布一项扶持汽车工业发展的计划;而另外一个真实的情况是,中国进口的欧洲汽车产品价格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降价幅度也非常惊人。

  对于中国而言,长期以来,欧洲汽车企业一直以超高的产品价格,在中国汽车市场获取了超额的市场利润。也就是说,欧洲汽车产品的价格过去不是低了,而是太高,中国汽车消费者因为国内需求过于旺盛,以及消费理念不成熟,花了太多冤枉钱。因此,欧洲进口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降价是符合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也符合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利益,也可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根本转型升级。

  欧盟此次决定对华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是其在政治、经济方面战略博弈棋局中的一个环节。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中国也不妨以反倾销对反倾销,以获得在国际贸易谈判中更好的筹码。

  压力倍增

  中国对欧盟进口车增收税种,对已近繁重的进口车税收制度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位熟悉进口车业务的业内人士介绍,一辆进口车的关税最低约47%,最高143%。除税费外,还有经销商层面的费用,如流通、营销环节的成本费用也要摊进去。值得注意的是,来自欧盟的进口车占中国进口汽车的绝对比例为87%。一旦中欧贸易战牵涉到欧盟在华的进口车业务,等于近9成的进口车市场都会受到波及。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销售的龙头市场,尤其是豪华车。欧洲各大车企也格外重视中国市场,出口、技术转移、建合资工厂,多管齐下抢夺中国蛋糕。目前中国的豪华车市场被德国的四大著名品牌牢牢占据大部分份额,包括宝马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以及大众旗下的奥迪保时捷。此外还有意大利的兰博基尼法拉利。不过,反倾销措施一旦实施,恐怕他们只能看着这块蛋糕在眼前晃悠而吃不到嘴里,各大车企日子恐怕会陷入窘境。

  或许也正出于德系进口车对中国汽车市场的依赖,欧盟成员国中的德国反对向中国征收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显然反对票最终未改变结果,而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继续。有分析认为,欧盟对中国征收光伏产业的反倾销税投票的4张赞成票中,法国和意大利亦在其中。由于法国的影响力在欧盟中举足轻重,未来中国的反制手段很可能将以法国为先。

  而作为法国的头号车企,2012年PSA汽车集团销量并不乐观,全年亏损高达50亿欧元。作为PSA集团全球业务中唯一盈利大市场,中国市场政策的丝毫变动都将触其敏感之处。而在中国目前进口车税收政策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再征额外赋税对欧洲汽车企业都难免造成压力。

  前景待解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中欧贸易战中方的反制手段,对欧盟高档进口车额外征税势必会成为一种短期行为。执行期内,可能会有两种影响:一是部分想购买欧系进口车的车主转购合资自主品牌的其他车型;二是不急于购车的消费者可能考虑在短期增税阶段过去后再购车。但这两种情况基本针对3.0升以下的欧系进口车购买群体,有能力购买豪华车和超豪华进口车的购买群体,对车辆具体价格浮动几乎不会在意。

  具体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这个问题上,中国则需要从更全面的思维去考虑。公开数据显示,2012中欧年贸易额萎缩了3.7%,今年一季度又下降1.9%。欧盟近期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发难,将对中国相关产业及劳动力就业造成严重损害,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做法是中方不能接受的。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应形成三方机制,积极应对欧美的反倾销,游说欧盟和美国放弃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不要做一损俱损的傻事了。

  欧洲汽车企业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特别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的伤害并不仅仅是进口,其通过中国合资公司建立的品牌优势与市场优势,才是威胁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利益敢于漠视的基础。中国媒体2013年以来连续曝光的一些欧洲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存在诸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质量问题,至今没有获得欧洲汽车企业的积极响应。对此,中国有关部门也应该有所作为,积极介入其中,以还中国消费者一个公道。

  要对欧洲给予中国汽车产业不公平的贸易指控做出反制,中国有许多的手段可以用。但必须要站在对于消费者、对于本土产业真正有利的角度去考虑。中欧之间爆发贸易战,这不仅是贸易之争,也是现今中国如何面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的一次考验。能否顺利解决危机,无论是对外树立大国形象,还是对内振奋企业与公众士气,都将起到极大作用。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Aeolus)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