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结束了爆发式增长的时代,进入到“微增长”时期。对于中国车市“微增长”的定调,汽车业普遍认同,今后几年中国车市都将很难再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车市降温了,车企的产销倍增计划却从未止步。为此,新华汽车对几家典型车企的产能和销量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解读出这些宏伟产能目标背后的隐忧。本期我们关注大众汽车集团——
根据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其中,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整体销量达到281万辆,旗下两大合资公司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销量分别为128万辆和136.87万辆。对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来说,产量即销量,2012年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华的产能总和为264.87万辆,占国内汽车销量的17.09%。
然而,这样的产能似乎仍然满足不了国内消费者对于大众汽车的需求。就在一汽大众30万辆产能的佛山工厂即将建成还未投产之际,一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又联合确认佛山工厂二期工程项目,规划3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计划2015年左右建成。同时,上海大众也传来扩大产能的消息,5月16日,上海大众第八工厂正式落户长沙,一期产能30万辆,预计2015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另外,该项目二期工程预计在2017年左右启动,两期项目总产能将高达60万辆。
以上两个工厂只是大众集团在华产能布局的一部分,根据大众“2018战略”,大众汽车在中国的产能将达到400万辆。可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得了这么多的大众汽车吗?
大众集团在华产能:共设12座工厂 2018年产能突破440万辆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产能的情况。目前,上海大众在国内已有6座工厂建成投产,其中3家位于上海安亭、1家位于南京、1家位于宁波、1家位于仪征,6座工厂产能总和170万辆/年;另外还有2座在建工厂,分别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和湖南长沙,预计在2015年2家都将建成投产,初期产能分别为5万辆和30万辆;而到2018年,2家产能将达30万辆和60万辆。也就是说,2013年,上海大众产能为170万辆;2015年,产能为205万辆,2018年将达260万辆。
一汽大众有4座工厂,2家位于长春,1家位于成都,1家位于佛山。目前,长春的2家工厂的产能为66万辆,成都工厂的产能为54万辆,佛山工厂的产能30万辆;而到2015年,佛山工厂的产能将达60万辆。也就是说,2013年,一汽大众产能为150万辆,2015年,产能为180万辆。
总的来说,大众集团在华设立了12家工厂,今年产能总和将达320万;2015年产能为385万;至2018年,产能将突破440万辆。
斯柯达有可能成为大众集团的一块短板
2012年前十位轿车品牌销量排名 | |
---|---|
福克斯 | 29.64 万辆 |
赛欧 | 27.97 万辆 |
凯越 | 27.71 万辆 |
朗逸 | 24.67 万辆 |
捷达 | 24.25 万辆 |
帕萨特 | 23.33 万辆 |
科鲁兹 | 23.26 万辆 |
宝来 | 22.27 万辆 |
悦动 | 21.48 万辆 |
瑞纳 | 20.50 万辆 |
数据来源:中汽协 制表:新华汽车 |
盘点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在2012年的市场表现,我们发现上海大众的朗逸和帕萨特,一汽大众的捷达和宝来的销量位列前十,而且销量都在20万辆以上。与之相比,斯柯达品牌的产品要弱势很多,2012年斯柯达年销量22万辆,还不及宝来的单车销量。
再看大众新工厂生产的车型,上海大众长沙工厂建成后,将投产代号为SK371CS(明锐)的A级车和中高级车X、中高级车Y;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建成后将生产第七代高尔夫、奥迪A3等产品。一汽大众依靠其热销的车型来争夺市场,将新增的产能转化为销量似乎不成问题。反观上海大众,想要依靠并不强势的斯柯达车型来走量,确实得下番功夫。
大众在华市场份额提升面临内外交困
2013年年初,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别公布2012年的销售情况:上海大众2012年全年累计销售128万辆,同比增长9.8%;一汽大众2012年销售132.89万辆,同比增长28.4%。依照这样的销售势头来看,大家对于大众汽车在华产能过剩的担忧纯属多余。
对比于大众汽车的热销,国内整体车市则温和的多。2012年,国内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而且业界专家普遍认为,国内车市不再会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每年保持在7%左右的速度增长。
大众汽车的销量增幅要远远高于国内车市的整体增幅,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众汽车将会抢占其他汽车品牌在华的市场份额。
那么,我们就不妨大胆地引用数学中的假设法,假设到2018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每年增长7%;同时也假设到2018年,大众汽车在华所有的产能都将转化为销量。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今年其在华产能总和320万辆,而国内汽车整体销量将达1657.99万辆,大众国产汽车占销量总体的19.30%;到2015年,国内汽车整体销量将达1898.23万辆,大众在华产能385万辆,占比20.28%;到2018年,国内汽车整体销量将达2325.41万辆,大众在华产能440万,占比18.92%。(如下表)
大众在华产能及其在华市场份额 | ||
---|---|---|
年份 | 产能 | 在华市场份额 |
2012年 | 264.87万辆 | 17.09% |
2013年 | 320万辆 | 19.30% |
2015年 | 385万辆 | 20.28% |
2018年 | 440万辆 | 18.92% |
数据来源:大众官方 制表:新华汽车 |
这就意味着,在国内乘用车销量以7%增速增长的情况下,大众汽车从今年开始,其在华市场份额将提升约2个百分点。如果国内乘用车市场进一步转淡,那么大众在华的市场份额还将增高。
然而,在一片红火的涨势之下,也是暗流涌动。大众在中国的DSG信任危机自年初爆发以来,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日,澳大利亚再曝出某大众车主在驾驶高尔夫过程中发生碰撞并造成死亡,澳政府已介入调查,虽然大众公司否认与DSG技术相关,但这并不能消除全球公众的疑虑。据媒体报道,现在不少国内消费者在购买大众汽车时更多地选择手动挡车型或者6速湿式DSG变速器的车型。
在中国市场大众对DSG问题的处理方式,始终被批评为“诚意不足”。有业内人士直指,在DSG问题的处理上,大众似乎不再重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变得有些傲慢,甚至是唯利是图。即便如此,大众中国区总裁海兹曼仍坚称,“这种双离合变速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技术,大众集团会一直继续使用。”在信任危机尚未消除,大众态度“傲慢”、后续处理方式不被消费者接受的情形下,恐怕最终大众汽车会以市场销量做为代价。
另外,从外部竞争角度分析,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越来越被各大车企所重视,我国车市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混战,更新的技术、更优的车型、更好的服务纷至沓来。吉利、奇瑞、长城和比亚迪等中国品牌逐渐壮大,现代、起亚等韩系品牌认可度逐年提高,通用、福特等美系品牌也在加紧抢占中国市场,去年饱受打击的日系品牌也准备卷土重来。面对这样的市场格局,大众汽车要想将在华的产能全部转化为销量,实现在华市场份额提升,确实不是件易事。
不过,严谨的德国人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上任之初,海兹曼就曾表示:“如果市场的发展非常好,可以加快速度,如果市场的发展不好可以放缓建设速度。”
新华点评: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大众汽车凭借扎实的德国汽车工艺和消费者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在中国市场造就了大众车的“神话”。可是在处理DSG信任危机的问题上,大众的“傲慢”有可能将自己拉下“神坛”。不过,以大众汽车目前在华的销售情况来看,国人对它信心犹在。所以,只要大众积极应对,依然能够摆脱隐患。
另外,大众汽车集团为了实现其在华影响的全覆盖,积极布局产能,以“集团作战”的形式逐步完成在中国东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和西北的工厂覆盖。另外,在产能配置上,大众集团也是提前布局,即其工厂的产能要高于其本身的销量目标,根据市场的情况来调整工厂的产能情况。
其实,大众汽车一方面在加紧扩充其在华的产能,另一方面也做好了产能过剩的应对之策。只不过在面对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和慢慢崛起的竞争对手,大众汽车更想向消费者传达“大众车供不应求”的信息。当然,产能是否过剩,只有大众自己最清楚。大众2018年能卖多少车,只有等待市场来验证。(文/新华汽车 王跃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