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中方股东 长马自主项目只打"长安牌"
有人说,长安的自主品牌需要马自达这根“拐杖”来挺直腰杆,就好像一汽需要马6平台来做奔腾的“呼吸机”。马自达这个只占全球汽车业不到1%份额的小企业,似乎已经掉进了“市场换技术”的雷区。
不久前,马自达汽车公司会长兼社长山内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安马自达不会推出合资自主品牌,因为推一个新品牌要重新建立销售网络,势必会耗费很大的成本。中国政府有规定,要么在合资公司推新品牌,要么推对方公司的品牌,我们放弃了合资自主品牌,选择推长安品牌。”
在山内孝说出这番话之前,已经有人拍到了基于老款马3平台打造的长安C401“谍照”。其悬挂长安汽车“飞翼”标志,在车尾部则标有“长安马自达”字样。这款长安马自达出品的“长安车”,就是山内孝所说的基于中国政策的“第二选择”。据了解,这款车将在长安马自达南京工厂生产,但在长安的经销商渠道中销售。
在合资企业推双品牌的做法,其实早已有之,如郑州日产和东南汽车。与合资自主品牌不同的是,双品牌是两个股东方各自的品牌,没有新造品牌。而合资自主品牌则必须有新的品牌名称和标志,往往也需要建立独立的销售网络。
马自达对合资自主带来的成本压力看得很清,于是采用了“曲线救国”方式。当然,在另一个合作方一汽身上,它也是这么做的,而且做得更彻底。一汽的自主品牌奔腾长期以来使用马6平台,借过马6热销的光,也因马6降价而遭到过打击。
要求合资企业建立合资自主品牌,一直都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从山内孝的解释来看,这条规定是可以“通融”的,只要拿出平台来就是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不管这平台有多落后,都能落个好名声,马自达又有何理由不这么做呢?
有业内人士认为,长安马自达之所以选择推长安品牌,一是马自达企业小车型不多,根本没精力做新品牌;二是日方为了讨好中方股东,体现诚意;三是为了降低风险,反正老旧平台交给长安,车挂的是长安标,产品卖不好影响的是长安的品牌,卖得好还能分一半利润。
这就不由得引出另一个话题:长安真的需要马自达这根“拐杖”吗?近几年,长安自主品牌的发展一直是业内焦点,逸动、睿骋等全新平台的产品销量不俗,Bluecore动力品牌及其涵盖的综合技术路线,也让人们见识了其技术高度。独立行走已经不难。
很早以前,长安曾计划购买福特的老嘉年华平台,结果对方狮子大张口,未能如愿。今天的长安已经远远不是当初的那个“学徒工”了,为什么还要依靠对方的施舍呢?如果长安真的通过外方平台尝到了甜头,是不是会消磨中方的自主意志,继续回到唯外方马首是瞻的年代呢?马自达“送平台”的好意,或许会渐渐演变为“慢刀杀人”的恶果。
在“市场换技术”的信仰摧毁了诸多本土企业创造力的年代,我们没有拿到一丁点儿技术,现在靠“合资自主”之名或所谓的“平台共享”就能如愿了吗?这是政府包括车企都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