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车市风云突变 2012主流车企半年报

http://auto.sina.com.cn   2012年07月21日 09:30   华夏时报   字号:

  2012年,整个中国汽车业界都感到了风云突变,每个车企都尝到了其间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在半年报出炉的时刻,盘点2012年上半年,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和合资车企们究竟活得如何?理性的数字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感性的采访也是对生存状态的鲜活呈现。

  自主篇

  上海汽车:变中求进

  上汽乘用车上半年实现同比12.2%的增长

  本报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北京时间7月9日晚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011年度合并报表672.548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第八次迈进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30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21位。

  今年1-6月,上汽集团实现国产整车销售223.3万辆,同比增长11.4%。其中,乘用车销量145.7万辆,同比增长11.6%,创下历史新高。与旗下合资品牌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半年强势表现相比,在国内自主板块整体出现2%负增长的背景下,上汽乘用车半年销量却得以同比增长12.2%更显得尤为不易。荣威与MG双品牌的磨合已开始逐步显示出应有的市场合力。

  6月抢跑

  7月5日,上汽乘用车公布了6月销量数据:6月份上汽乘用车旗下荣威和MG双品牌销量达到17301辆,同比增长44%。至此,上汽乘用车2012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达90035辆。在2012年乘用车行业整体增速减缓的背景下,上汽乘用车上半年实现同比12.2%的增长,实属不易。

  面对上半年的销售业绩,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表示:“虽然市场增速放缓,但上汽自主品牌总体来说还是顶住了压力,并确实有所作为。”在此之前,他与副总经理蒋峻等一干高层坚持了数月的区域市场调研,包括了上海、杭州、南京等主要城市,听取经销商对今年上半年整个市场走势的反馈。

  “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销量出现明显好转。” 陈志鑫称。在上汽乘用车整体销量大盘中,旗下荣威品牌6月销量达到10795辆,上半年累计销售57205辆;MG品牌6月销量6506辆,上半年累计销售32830辆。其中,MG3月销量连续突破4000辆大关,力压雨燕晶锐,紧随POLO之后,跃居A0级市场的第二位。

  而上汽乘用车此次能够在半年报和6月单月销量中跑赢大市,在相当程度上正是归功于在这轮自主品牌“退潮”中提前选择了“品质优先”的道路,并采取了“优质平价”的定价策略。

  一个月前,荣威550系列和350系列都曾出现近万元的让利,但最终,多地荣威经销商发现在降价大旗背后,真正吸引客流的主要因素还是上汽向合资产品看齐的产品品质,这才是荣威和MG系列能从众多合资自主品牌围剿中争取份额的关键。“相对于合资品牌,上汽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把握的能力更加准确。” 蒋峻表示。

  度过蛰伏期

  在顶住上半年市场压力的同时,上汽乘用车也试图在今年逐步完善产品研发并构建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体系。

  荣威950在上市月余后,企业订单开始上量,但上汽方面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坦承:“今年B级车板块的竞争由于受到豪车价格下压,挑战确实很大。”上汽方面开发950的初衷是争取公务车和企业客户的市场,并由此带活荣威品牌的市场认知度,而眼下各地公务车用车采购细则迟迟未能出台,对于力争销量上冲的950而言显然是必须克服的课题。

  “上海汽车打造中国强势自主品牌的战略没有错,缺的是时间和火候。” 陈志鑫认为,“有人说我们产品价格偏高,但忽略了上汽乘用车的产品每个零部件都跟大众、通用完全一样,发动机的管理系统、EMS跟大众、通用采购的是共线生产的零部件。”“十二五”期间,为达到与合资公司同样的竞争力,上汽在研发上的投入总共达45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1年已投入230亿,计划2015年前再投220亿。

  而在蒋峻看来,近几月上汽自主板块之所以销售能见起色,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对售后服务模式的探索。目前,大众、通用的相同做法是为消费者提供2年或6万公里的保修承诺,而上汽提供的标准是3年或8万公里的保障。

  今年3月,上汽全面升级了“宅捷修”服务品牌,其“上门式”的汽车售后服务,针对三四线城市拓展“网点到家”服务,完全走在了包括众多龙头合资车企前列。对于这一服务品牌的投入,上汽预计投入6000万。

  中汽协在日前的行业通气会上亦明确表示,自主车企在全年任务没有减少的背景下,下半年需要完成的任务自然加重,后半程营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自主品牌的任务完成率。上汽大半程所做的努力对众多尚处蛰伏期的自主车企而言,恰是一味清醒剂。

  自主品牌:海外市场飘红

  国内市场业绩平平

  本报记者 寇建东 北京报道

  210%、40%、28.8%,倘若不是这三个海外市场出口增幅数据的强力支撑,2012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代表——吉利、长城和奇瑞的业绩或将被气势汹汹的合资品牌彻底湮没。

  一面是国内市场的平平业绩,一面是海外市场的全线飘红,自主品牌们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处境。如何破解这一命题,并非靠企业的单方行动和一夜之功。

  大相径庭

  210%、10000辆,吉利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给市场交出了一份颇值得炫耀的答卷。凭借这一业绩,吉利也一跃成为海外市场出口的一匹黑马——继今年5月份出口突破6500辆后,6月出口量更突破万辆,连续3个月稳居中国汽车出口第二名。

  “今年吉利汽车出口有望突破8万辆,较2011年实现翻番增长。”虽然只是半年报,但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张林已开始展望吉利海外市场全年的表现。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一路高歌猛进的不仅仅是吉利。据中汽协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5月汽车企业出口为10.34万辆,环比增长18.2%,同比增长43.4%。月度汽车出口首次突破10万辆,继今年4月后再创历史新高。今年1-5月出口38.25万辆,同比增长28.8%。

  这其中,作为传统整车出口传统大户的奇瑞、长城同样表现不俗。据奇瑞方面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计出口量92494辆,同比增长28.8%。而在今年上半年国家海关公布的2011年海外出口200强中,奇瑞汽车成为唯一入榜车企。7月10日,长城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6月份出口0.98万辆;今年1月-6月,累计出口4.8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0%。

  “长城汽车海外KD组装厂已有10余家,到2015年,海外KD组装厂将达24家,设计年产能将达50万辆。”前不久的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副总裁邢文林透露,2015年长城汽车海外出口将冲击30万辆,预计将占2015年长城总销量目标的20%,是今年10万辆目标的3倍。

  然而,令市场感到尴尬的是,这三家自主品牌的代表车企,虽然在海外市场全线飘红,但在国内市场却表现一般。今年上半年,吉利销量为22.32万辆,完成全年销量目标46万辆的48.5%;奇瑞上半年累计销量为26.35万辆,完成全年目标销量63万辆的41.8%;而长城的数据为27.93万辆,完成全年计划47%。

  仅从数据上看,这三家车企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似乎并非难事,但考虑到国内车市不甚明朗的政策环境,下半年的市场压力已现实地摆在了面前。“多说说咱们海外市场的表现,也给国内的经销商提口气。”一家自主车企的销售老总甚至想到了这样的“奇招”。

  独欠品牌?

  “(自主品牌)海外市场的表现确实不错,不仅销量在提升,质量也有所改善。”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以吉利为例陈述了自主品牌征战海外市场的整体表现。据了解,出口的吉利汽车不仅从数量上大幅增长,产品结构也有了质的改观。品质和技术含量更高的帝豪成为出口的主力车型,仅6月份,帝豪EC7、EC8出口就达到4600多辆,占出口总量的1/3。

  与此同时,出口的形式也在逐步发生改变,由过去单一的贸易形式,转为在当地设厂等投资形式。如此,既能规避整车出口的高税率,取得较好的成本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开放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展海外业务。“奇瑞在海外市场取得的成绩,与奇瑞多年来持续推进海外市场体系建设分不开。” 据奇瑞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介绍,截至目前,奇瑞在海外已建成了16个生产基地,在奇瑞的海外市场销售总量中,海外生产基地生产的产品已达50%左右,成为奇瑞海外月销量突破20000辆的有力保障。

  在初步完成了海外市场建厂布局、搭建营销服务体系后,自主品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现地研发”上。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长城正在全球布点研发机构,以开发适应当地市场的车型。而据吉利方面介绍,“未来3年吉利将有多款高品质、有竞争力的车型进入海外市场,新车型将全部实现全球同步上市。”

  显而易见,国内市场面对合资品牌的围堵,自主品牌的海外征战之旅既有主动成分,也多少有些无奈之举。但即便在海外市场业绩节节升高,持续完善产品、制造及营销渠道的当下,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仍存有不小的变数。

  以海外市场黑马吉利为例,在国内市场吉利以“归隐”为公司名称,取而代之的是帝豪、英伦和全球鹰三大子品牌,“但在国外,无论经销商还是消费者,只认吉利。”与之类似的还有奇瑞和长城。目前奇瑞旗下的乘用车品牌为奇瑞、旗云瑞麒;而长城也分有哈弗、腾翼两大乘用车品牌。

  在海外市场无法形成品牌合力,已成为制约自主品牌拓展海外市场的一大掣肘。

  人事再调整

  奇瑞:“减法”谋未来

  本报记者 高薇 北京报道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今年上半年可能是多年来最难熬的一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前五企业依次是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和一汽集团。其中,奇瑞依然稳居榜首,但其销量却同比下滑9.3%至26.55万辆。且奇瑞旗下的主力车型中,除了高速增长的A1(增幅为55.6%)和销量略有增长的瑞虎以外,其他主力车型销量均以两位数的速度下滑。

  这样的市场表现使得奇瑞并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而为应对这种窘况,日前奇瑞销售总公司的人员也进行了大规模换防,由原旗云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兆瑞接任奇瑞汽车销售总公司总经理。由原负责奇瑞汽车品牌与产品规划的总经理助理黄华琼,兼任销售总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人事调整

  目前,奇瑞的利润率还不到2%,很显然,要想实现5%利润率的目标,奇瑞仍需要加快其转型的步伐。

  “在奇瑞的这次转型中,尹同跃提出了要使奇瑞从大到强。也就是把奇瑞从之前的产品只能在低端市场拥有竞争力,没有利润的状态,发展到企业赢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状态。”奇瑞某高层透露,根据奇瑞内部新形成的思路,品牌的重构正成为关键一环。

  “经过一年多的反思和论证,奇瑞上下已经统一了思想,对于怎样造好车,怎样做好品牌,我们都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在新东方之子的上市仪式上,尹同跃曾向媒体透露,奇瑞确实正在酝酿全新的品牌战略。

  所以此次人事调整,也被业界解读为了奇瑞正在谋求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型至更注重品牌效应和产品质量的一次深入变革。

  据悉,在奇瑞本次人事调整中,马德骥将不再担任奇瑞汽车销售总公司总经理一职,转而负责公司质量工作。其分管的质量保证部与销售总公司为平级部门。“这可能正因为马德骥任职奇瑞销售总公司期间,销售业绩与服务质量节节攀升,给销售体系带来可喜的变化,所以此次予以重任。”分析人士称。

  “马德骥有着丰富的市场经验和质量管理经验,让其负责公司质量保证工作,更有利于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质量体系,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对于奇瑞“元老”级高管马德骥的调任,尹同跃如是评价。

  继续做减法

  伴随着奇瑞人事调整的,还有内部组织架构的重构。据悉,目前旗云事业部下设的旗云销售公司也已经并入了奇瑞销售总公司。

  对于奇瑞的事业部规划而言,这是一项伴随着奇瑞多品牌战略的产品。在2009年3月发布多品牌战略之后,奇瑞便同时经营着四大品牌——奇瑞含旗云系列、瑞麒、威麟开瑞。由于在规划初期,奇瑞的多个品牌之间存在着产品线划分不清晰、定位不够明确等问题,因此,这样的品牌战略也使得奇瑞旗下的产品系列庞大而繁杂,彼此之间难以理顺关系。

  有数据显示,在这些品牌中,除去传统的奇瑞、旗云两个品牌主力表现尚可外,主打高端的瑞麒品牌和同样定位高端商务用车市场的威麟品牌,其市场表现却始终乏力。也正是因此,此前奇瑞已经撤销掉了威麟事业部。而分析人士则认为,奇瑞此番出手,再度解散旗云事业部,其舍弃事业部运作模式的意图已经颇为明显。

  按照奇瑞方面的说法,在车市环境整体不佳的形势下,对于现有的销售体系与架构进行重新布局,将分散的资源重新集中起来,对于今年战略转型收官的奇瑞来说,显得尤为关键。不过,也有奇瑞内部人士表示,这一系列的调整主要也是源于奇瑞嗅到了销量下滑背后的危机。

  盖世汽车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的销量为26.55万辆,下滑达9.3%,如果扣除大幅增长的出口销量,奇瑞的国内销量已非常令人担忧。据悉,今年5、6月份,奇瑞的出口数量已经连续突破2万辆,创造了我国汽车业出口的新纪录。

  “奇瑞销量跌出前十名,也要转型。”这是尹同跃此前放出的狠话。只是,从目前来看,奇瑞的调整还仅仅在人事和机构方面,关于品牌发展战略方面的调整仍迟迟没有定论,因此未来奇瑞究竟能否实现止跌回弹,现在还难有定论。

  合资篇

  上海通用:隐忧凸显

  中高端上行遭遇瓶颈?

  本报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上半年共实现销售671530辆,暂时力保销量冠军,上海通用汽车又一次用实绩证明了半年来足够努力,新赛欧凯越均以连续多个单月销售超越2万辆撑起了半边天。在小车战略显山露水的同时,上海通用“双君一宝”的中级车矩阵却愈加面临进一步挖潜的需要。

  中高端疲软

  上海通用于7月2日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别克“双君”6月销售12295辆,雪佛兰中高级旗舰迈锐宝上市四个月来,销售超过12000辆。倘若没有对比,“双君一宝”的成绩看起来依然可圈可点,问题是,三款中级车单月销量的叠加,与目前市场在售的德系中级车差距明显,严峻的现实让上海通用无法回避。

  “不是别克系的战斗力不强,而是周边的对手正变得更加强大。”日前,记者对北京多家经销商作暗访时,别克经销商的反应都很一致,在市场下行的压力下,别克双君系列相较之前中级车市传统的日系“雅凯”两强,其产品生命力延续周期更长,但同样在遭遇德系车的强势围攻下显露出了疲态。

  在评价上半年出现的冲击时,一位勤和别克经销商表示:“在产品周期上,双君系与德系车比较不占优势,南北大众的中级车都属于上冲期,而别克属于维持和力保市场份额的阶段。”在该人士眼中,别克双君能够保持当下的市场份额,上至别克大区,下到各个店头都已付出了相当努力。

  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君威和君越两款车型确实对许多忠实的上海通用客户而言依旧保持吸引力,刚刚购进新君威的王女士对记者表示:“家里有一台凯越,一台老款君越。”她的最终选择是用凯越置换君威,为自己的日常用车更新换代。

  这一车主的思路,与上海通用别克市场营销部部长施弘一直强调的“基盘”理论不谋而合,“在别克品牌金字塔形的销售结构中,底层是凯越,向上是双英(英朗)和双君。双英加上凯越在中级车市场一个打高,一个打入门。百万辆的基础规模,每年把留下的别克车主份额累加2%,连做5年就超过10%。” “基盘”理论一直贯穿施弘近年的战略思维中。

  一方面,是上海通用想方设法留住宝贵的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是同级对手的客户群体依然在按超出常规的发展速度放大,而且这一趋势在2012的上半年愈演愈烈,这对施弘和他的团队而言绝对是不小的挑战。

  “坚决不退”,这是几个月前施弘留给各大区经理的忠告,“做品牌无非是两个办法,一是自己往上冲;二就是你占住市场不动,坚决不退,这个时候其他的品牌总会慢慢下滑。” 在施弘看来,当下别克品牌已经逐步完成了两条线的产品构建:君越、英朗GT、GL8和林荫大道构成的舒适型车型和君威GS、君威、英朗XT组成的动感车型,今年年底对别克团队而言,别克国产SUV将又是关键一战。

  中低端强劲

  下半年,面对更复杂的销售局面,别克团队依然很坚韧。但已有行业人士提出质疑,当下上海通用的销售结构是否足够健康?

  1-6月份,凯越累计销售146651辆,同比增长20.78%,超过单一车型销量榜第二名大众捷达2.8万多辆。自上市以来,新赛欧已连续7次迈过月销2万的门槛,甚至冲破3万大关。而1-6月新赛欧累计销售137654辆,仅次于别克凯越,同比增长63.8%。但构建在凯越、新赛欧基础上的中低端市场,是否能为别克、雪佛兰向上营销提供足够的向心力?

  “继续依靠现有的规模优势做大中低端市场,难免会损伤上海通用持续向上的品牌营造能力。”一位行业人士评价此事时认为,从君威GS、迈锐宝的投放都能看出上海通用在坚持往上走产品差异化路线,但很显然,这一向上的过程足够艰辛并充满挑战,上海通用的体系战斗力此刻并不愿就此低头。

  上海大众:逆势上攻

  显露市场抗压力

  本报记者 孙斌 北京报道

  几家欢乐几家愁,在大市行情持续下行时,上海大众的上攻步伐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快速。6月,上海大众实现批售106286辆,同比增长8.4%。其中大众品牌批售87246辆,同比增长9%,斯柯达品牌批售19040辆,同比增长5.9%。至此,上海大众2012年上半年共实现批售636691辆,同比增长10.4%。

  全系拒绝降价

  在B级车的兵家必争之地,新一代帕萨特6月销售13918辆,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在所有竞品前一骑绝尘,而朗逸和途观的上半年销售数字也分别锁定在110577辆和76312辆,与多数对手半年中降价保量的做法不同的是,几乎所有上海大众谱系的在售车型与店头询问的结局都是一样:无优惠。

  步入7月中旬,上海大众坚守价格体系的原因无非在于:车火人多。这样的说法甚至会让人误解为恭维之辞,当真正置身于上海大众4S店内,则全然是另一幅景象。从新帕萨特到途观、朗逸、途安,甚至是刚上市不久的新款Cross Polo都不乏问津者。

  而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地区,记者走访其他4S店时则全然看不到上述的情景,“全部不提供贴膜、脚垫等装饰赠送、如果要提途观,非现车考虑情况也需要加价1万-2万。”在回答记者的相关询问时,上海大众的销售人员在一轮采访中显得最无商量余地。考虑到今年7月的炎热,厂家高温假都将适当提前,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等汽车制造商,也将陆续借高温天气,逐渐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上海大众店头商品紧俏的局面一时难以打破。

  综合优势再度确立

  值得注意的是, 6月单月数据显示Polo品牌销量也达13664辆,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5%;上半年共实现销售85209辆。其中,全新Polo 6月销售8009辆,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达到59103辆。如果说之前,仅仅是朗逸和途观、新帕的销量在逐年抬升,那Polo在A0级市场走势的上冲则代表了上海大众全系产品综合优势于今年的再度确立。

  与此同时,斯柯达Octovia明锐6月批售11140辆,同比增长11%,2012年至今共计批售70160辆,继续稳居高端A级市场的前沿。Superb昊锐6月批售3500辆,同比增长30%。A0级小车Fabia晶锐6月批售4200辆。进入中国5年以来,斯柯达品牌依靠实力产品和贴心服务,目前累计销量已经突破74万辆,“最具成长性的合资品牌”称号实至名归。

  与产品热销相对应的是,上海大众产能的提升还在继续。今年1月6日,浙江(宁波)项目签约并奠基,上海大众在上海安亭、南京、仪征、宁波等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有效联动。5月28日,上海大众的新疆项目在乌鲁木齐市签约并奠基。这也意味着上海大众将走出长三角,进入潜力巨大的西部市场。而随着旗下全新朗逸桑塔纳NMS等全新车型的上市,上海大众的产品矩阵也与产能扩张保持了快速同步的推进。

  神龙:整合初见成效

  谋变成主基调

  本报记者 高薇 北京报道

  这个龙年对于神龙而言是一个整合、变化之年。自4月28日,神龙在公司的商务大会上宣布新的营销组织机构和人事任命后,“谋变”便成为了神龙的主基调之一。

  在这种变革局面之下,无论是在网络拓展方面抑或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进方面,神龙的步伐都在加快。而随之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的销量也在节节攀升。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标和东雪这两个法国兄弟共联手交出了20.86万辆的成绩单。虽然7.63%的同比增长率并不算高,但考虑到目前中国车市已进入到微增长状态,且组织机构的调整对神龙的正面影响仍需逐步体现,所以这一数据也意味着沉寂多年的法系车正有望迎来其“第二春”。

  强化网络布局

  7月7日,庞大、广汇、成都建国、内蒙利丰、远方汽贸、湖南兰天等120家汽车经销商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云集江城,出席了神龙公司的招商大会。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是神龙自渠道整合后召开的首次招商会议,据神龙方面提供的资料,在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的120家投资商代表,已分别与神龙公司的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两个品牌签订了149家4S店的意向合作协议书。

  据悉,目前神龙已经在把加强中国市场上的渠道布局作为了销量提升的重中之重。“因为与竞争品牌相比,渠道是我们最大的弱项。”东风标致品牌总经理吕海涛坦承。

  据介绍,今年东标的网点将由360家上升至400家。而东风雪铁龙法方负责人德拉莫特也表示,东风雪铁龙正计划到2013年底,将其网络覆盖到全国95%的地级市。

  有业内人士认为,神龙能够如此迅速地推动网络建设,正与其业已推动的双品牌融合密不可分。因为,“整合无疑将能带来成本的下降与决策效率的提升。”汽车行业专家张志勇称。

  挑战犹存

  根据神龙公司已对外公布的年度计划,2012年,东风标致将挑战23万辆的产销目标,提升市场占有率至1.9%;而东风雪铁龙的经营目标则为23.55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计划是达到1.85%。这意味着,神龙汽车的预计目标是同比增幅达到25%左右。

  不过按照神龙设定的目标计划,到2020年,神龙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将占到5%左右。很显然,除去机构调整,想要继续提升市场占有率,神龙还有好多工作要做。

  有消息显示,除去网络拓展,今年年底,神龙新车也将搭载全新的动力总成作为全年销量提升的利器。因为今年9月,神龙襄阳新发动机工厂便将正式投产。该工厂将首先投产EC系列发动机。随后PSA与宝马汽车集团合作开发的全新一代发动机——EP系列发动机,也会在神龙投产。该系列发动机采用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先进技术。东风标致于今年下半年上市的一款SUV便将成为搭载全新动力总成技术的首款车型。

  “也许对于慢热的法国企业PSA而言,新车型的数量并不是决定神龙汽车未来走向的关键。因为对于神龙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以怎样的形式来推出新车型,包括从外观、内饰、面板设计、空间尺寸、营销方式等方面来深层次考虑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习惯。”一位接近神龙汽车的分析人士对记者称, 从408、508等已经投产和预备投产的车型来看,PSA产品的地区风格正在降低,呈现出全球化的一些特征,这可能有助于新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而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俞奔则表示,如今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板块的市场几乎已被大众、通用等品牌瓜分完毕,如果神龙汽车希望有更好的发展,不妨根植于中西部地区及二三级市场。虽然大众品牌早已高瞻远瞩地在地市县布局,但相对于密不透风的沿海地区而言,神龙汽车若是在这些区域实行精细化营销和产品精准定位,稳步提升渠道数量,提升营销人员素质,逐步提升品牌形象,其机遇就会多得多。

  只是,对于神龙而言,现在的市场竞争已越来越激烈,它要是想和大众、丰田、通用等企业在市场上进行正面竞争,仍需要在未来付出比竞争对手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努力。

(编辑:大大_Sunny)

评论(0)
分享到:
6.39K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